安全文化建设是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生产安全的内在要素,对于构筑企业安全环境,增强港口企业安全意识,规范职工作业行为,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加强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港口安全管理工作,谈谈个人的几点肤浅看法,不足之处请各级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一、港口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港口企业安全文化由安全生产的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价值规范文化组成,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精神、观念、行为及物态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强调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为核心,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为表现载体,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协调管理为任务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目的,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广泛性。
二、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港口企业安全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与港口安全生产的特性密切相关。港口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安全生产过程的复杂多变性。港口生产作业点多、线长、面广、货杂、人员分散。港口生产不同一般企业的生产,整个装卸生产都是在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码头线上,在几千平方米的库场内,通过各种船舶、各种装卸工艺、数条甚至十余条装卸作业线,各种装卸机械和劳动力的不断运转而实现货物进出港口的装卸和吞吐,这就决定了安全生产过程具体复杂多变的特点。
(二)安全生产手段的立体交叉性。港口生产以装卸作业为主体,输入是货物,输出的也是货物,实现这一过程,就注定了大量的人、机(机械设备、车辆)、物(货物)、具(工具、船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空间上和环境下流通,这一立体交叉的生产流通特点,就孕育着生产的安全问题,就需要通过借助安全管理的手段同步实现这一生产过程的动态平衡。
(三)安全生产技术的动态控制性。货物的特性直接决定着港口生产固有的危害。不同的货物,固有的危害并不相同。易燃易爆品具有火灾、爆炸事故的危害;一些货物具有致人中毒、污染环境的危害;散装货物(如煤炭、矿石、粮食等)具有致人尘肺和粉尘爆炸的危害,等等。这些货物所固有危害并不能通过任何技术手段加以改变,而是要借助安全技术与管理的手段来控制、转移、消除有可能激活这些货物固有危害的条件和环境。
(四)安全生产工艺的可选性。不同的装卸工艺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并不相同。例如原木卸船作业,若以人工钢丝绳打码装卸工艺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下到船舱底部,就容易产生人员缺氧窒息、人员中毒、钢丝绳断裂、物体打击等伤害方式的安全问题。如果采用莲花抓斗卸船工艺的话,上述安全问题就有可能避免,但又会产生因工艺改变而带来的如抓斗松脱、木材下坠、机械故障等新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装卸工艺的选择上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五)安全生产主体的差异性。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港口安全生产。港口生产以机械化、半机械作业为主,但仍离不开人力操作、人机配合作业,体力劳动仍占较大比重,人员作业密度仍很大,这就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而这些人员在体质、文化程度、安全意识与技能等方面各参差不齐。面临不同的危险环境时,危险识别、减灾灭害能力与紧急避险能力并不相同,而人的因素,却是决定事故能否形成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
(六)安全生产环境的不确定性。港口生产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同时港口装卸作业的工作时间为24小时连续“三班倒”作业、昼夜交替,三班交接的工作制度扰乱了作业人员正常的生理和生活规律,特别是夜间作业操作环境复杂并影响作业人员的体力和精力,势必造成人员的安全意识疲劳、操作失误和应急反应迟缓。
此外,港口安全生产还具有开放性、涉外性等特点。
三、加强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基于上述港口安全生产的特点,加强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加强安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强化现场管理
1、强化港口设备安全管理。港口生产以装卸作业为主体,尽管港口企业装卸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专业化、现代化日益提高,但是某些环节(例如钩挂、打码、堆叠等)中人工作业仍必不可少,人工作业强度较大,人、机、货接触频率高,而且基本上都是立体空间交叉作业,因此由各种机损事故诱发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在各种港口安全事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首先要尽可能地加大安全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向科学技术要安全。其次要强化港机设备安全管理,从管、用、养、修等各个环节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从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事故分析和防范、安全评估等方面建立和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切实执行和落实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各级设备安全责任制、设备安检制度、设备安全考核奖惩机制、安全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2、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加大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力度。一个企业生产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港口生产,不仅要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如酷暑严寒、雷电、阵风、台风等)和机械设备故障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坚决杜绝职工个人的不良工作行为。因此,要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领导和指挥,掌握必要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现场管理,加强职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职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及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工推行标准化作业,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职工干标准活、放心活、正规活。通过安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形成有序的工作、严格的管理。
(二)加强安全规范文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大力加强《港口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机制。让职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干,不应该怎样干,违反什么规定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要害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职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其严重后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各工种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加强安全规范文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现场控制机制,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职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规范操作行为,在整个企业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
(三)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建设,深化教育培训。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某些人之所以违章,多半是出于侥幸、盲目,这就需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使职工建立起自保、互爱、互救,以港口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企业形象和精神风貌,在每个职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奋斗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全新的安全生产运营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向职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安全性就是生活质量”、“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等企业安全观,增强职工自我保护、防患未然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个个为安全操心的良好舆论环境。
上一篇:农电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