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2009-10-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煤矿员工创造一个本质安全化环境,这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不安全环境或不彻底的安全环境会造成在这种环境中人的本能的惧怯、抵触、排斥与反感,使安全价值观与安全理性思维发生偏离和倾斜,破坏积极的安全价值观的形成,从而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障碍。所以,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创造这种环境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完善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建设,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煤矿都能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定期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但编制过程过于简单,缺乏科学的论证与分析,与实际情况差之甚远;加之实施过程中计划观念不强,不按计划合理投入实施,从而造成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不能付诸实际运作,只是用来应付安监部门监察的材料,形同虚设,所以,煤矿企业有关领导与有关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合理性与实施的严格性,把合理的安全投入落到实处。二是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推动技术进步,为安全生产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智力支持。

  2、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为载体,以强制约束与激励机制为手段,不断强化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这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有关安全管理机构要根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项工作可以利用以往的制度为基础,舍弃不可操作或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变生硬的强制约束为柔性的激励约束,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杠杆作用,把现场作业或操作者融入安全管理的系统,从而使员工的安全行为得到理想的有效约束。

  3、加强安全技术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这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必备条件。传统安全管理对培训也十分重视,但有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对于特殊工种培训、岗前培训等,仅仅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应付安监部门的监察,为培训而培训;二是对于一般员工的培训仅限于本职岗位的应知应会上,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煤矿安全知识培训,认为掌握安全动态管理与技术知识的应该是安监部门,培训仅仅是为了干好本职工作。这恰如山东某主管领导所讲的“木桶盛水理论”,整体工作象一个木桶,个体象木桶的每一根木条,如有一根木条太短,木桶盛水也只能到短木条处。所以,在主动加强特殊工种培训、岗位培训等常规性教育的同时,要借助安全活动与常规的安全教育来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安全技术素质,有效消除“木桶”中的短木条。

  4、安全宣传向纵深发展,营造安全生产氛围,不断疏导与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安意识,这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辅助手段,也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之所以称为辅助手段与高级阶段,是因为它较之前三种途径较为“柔性”,且对前三种途径存有依赖性,只有在做好前三种途径的情况下,这种手段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安全宣传不仅仅通过标语、黑板报、广播、简报等形式来实现(当然这种方法与形式必须有),而是要做到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以增强员工的感知程度。宣传阵地不断向井下延深,宣传方式不断向横向发展。例如,每一员工下井前都要进行入井宣誓,并在井口设立“亲情安全寄语”版块,在井下主要大巷建成“安全宣传一条街”,在和硐室、工作面设立安全警示语牌板等等。让每一员工在工作与工余之时、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之中受到潜在的安全意识宣传教育,在有形与无形当中、在接受与非接受之间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安意识。这种强制性质的柔性灌输方式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将起着重要的辅助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