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交通厅为实现“四个明显一个确保”(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显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明显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全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的目标,大力推进平安交通、和谐交通建设,并确定今年为安全生产文化建设年,用安全文化引领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因素,是一种独具特点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树立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安全行为,达到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交通行业属高危行业,员工流动性大,作业环境较差,作业程序受司乘人员、恶劣天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安全是交通行业永恒的主题,构建交通安全文化对保障交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司乘人员的安全十分重要,通过构建交通安全文化,创新安全管理机制,营造安全氛围,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此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优化安全环境,是构建交通安全文化的必要条件。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其根本目的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员工,激发他们自觉遵守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形成推动企业长治久安的强大内在动力。保津公司每年在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等特殊时期,通过网站、板报、安全竞赛、安全征文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加强教育效果,及时宣传报道在安全工作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奖励表现优秀的工作人员。通过现身说法、事故分析、危险预知等多种方式的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员工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为安全教育的主体,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构建安全文化的“硬件”。在作业场所悬挂“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严禁吸烟”的标语如换成“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让安全成为我们的习惯”等安全警句,员工会感到亲切,会与这些劝导性的语言形成共鸣。让员工真正体会到遵章作业不仅是为公司,而是实实在在地为自己,创造出一种人人关心安全的和谐安全文化。作为交通行业的管理单位,要积极改善一线员工的工作环境,尽量美化、亮化收费亭、宿办楼等工作场所,为员工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保津公司酷暑为员工宿舍配置空调,严冬为员工及时供暖;为保证一线收费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各收费站聘请了保安员;杨芬港站、雄县站针对岗亭离宿舍较远,用专车接送员工上下岗;公司认为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安装监控设备和报警装置,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
二、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是构建交通安全文化的制度体系。
管理衍生文化,文化推进管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用制度保障,以机制引导,规范行为,使安全文化融入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一是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机制。保津公司成立了安全文化建设小组,总经理任组长,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纵横协调,纵到底、横到边的格局,具备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合力,有力地保证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形成“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保津公司根据每年初的安全管理目标,由总经理代表公司与各单位一把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单位也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局面。发生安全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的原因,对第一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给予相应的处罚。三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会议决策机制。坚持“带着问题开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及时传达上级文件、政策、法规,研究单位下一步的安全重点。四是建立和完善检查整改机制。各单位安全员要定期检查本单位的重点部位,如财务室、票证室、配电室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上报。员工由被动接受安全检查监督变成了主动想安全、查隐患、保安全。五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保津公司严格执行高管局的《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考核办法》,要求各单位自查自纠,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查。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机制的建立,促进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并逐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标。六是建立OHSAS18001职业健康环境安全体系。开展体系认证,建立危险源识别清单,定期组织内、外审,使企业的安全工作达到质量体系标准。
通过这些制度约束和理论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三、提高员工安全素质,是构建交通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是员工,许多事故的发生,与员工的自身素质有密切关系。员工素质好,往往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的发生。为此,要把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作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引导员工学习安全理论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法、杜绝习惯性违章,逐步形成“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理念。一是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不能使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二是要明确教育培训的对象,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企业的一线人员,要重点培训操作规程,安全防范;对管理人员重点培训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管理模式;三是要注意教育培训方法的创新。首先,要制订学习计划,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这条主线,利用业余时间,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系统学习,改变过去由领导“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用发生在全国各地典型事例警示员工,将案例进行科学分析,讲评哪些是正确的做法,哪些是错误的做法,这样才能真实可信,才能说服人、教育人。保津公司在安全教育中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让每个员工找出一个事故隐患,一个未被发现、查处的三违行为、一个操作经验窍门,提一项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谈一谈自己接受事故安全教育的体会、讲一个安全小故事等活动),利用留营日,请来消防队员为员工讲解救火消防知识、一些紧急包扎、救护、安全用电等常识,进一步规范收费作业操作程序,形成由公司、收费站、员工个人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防护体系,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加大安全投入,是构建交通安全文化的物质保障。
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和防范保护装置,实现安全生产物防、技防和人防并重,提高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劳动保护与保健投入。定期组织员工体检,为员工申报慢性病门诊;为员工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组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年检,为员工购买安全书籍、安全光盘等;二是预防投入。在各收费站票证室安装了防盗门、摄像头;经常检查与维修收费岗亭、锅炉、配电室设备和消防器材;三是监控投入。机关监控中心实施全路段、所有收费站动态监控,加快了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的步伐,基本实现了用高科技来保护安全。
五、建立科学的预警和救援体系,是构建交通安全文化的关键。
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是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构建交通安全文化,目的是让员工具有对预测事故风险的安全知识、防范意识和行动准则的知识,并具备正确处置的能力,这就要求企业用安全文化去影响员工,遇到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员工能理智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有效地进行处置和抢救,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首先,要针对企业实际,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如防汛、除雪、暑期保畅、水毁等特殊天气下的预案;其次,根据企业的发展和新危险源的出现,及时修改和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第三,要组织员工定期学习、演练,员工遇到突发事件时,能临危不惧,熟悉各类报警电话、具有自救能力和互相帮助的精神;第四,要注重企业与社会的互动,与当地政府、高速巡警、路政大队协调合作,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反应迅速、救援得力”的应急体系,实现企业与当地政府、企业与社会应急救援系统的有效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总之,构建交通安全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是必须用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发展,让职工权益得到全面保障,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二是必须全员参与,形成声势。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壮大声势,反过来,形成一定声势,也有助于引导员工广泛参与;三是必须要把握安全脉络,构建交通安全文化,必须坚持动态开展,使其与安全生产脉络同频共振,只能这样,才能显示安全文化建设的生命力;四是必须贴近实际,贴近职工文化生活,否则安全文化就失去了基础而成为“空中楼阁”;五是必须形式多样,持之以恒。以效果最大化为取舍标准,坚持经常化、标准化、多样化;六是必须让安全理念成为员工的行为习惯,使员工知法、懂法、守法。
安全工作无止境,安全文化建设亦无止境,我们今后的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还有很多要探索和实践。
上一篇:培育电建特色安全文化
下一篇:从五个方面构建现代企业的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