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人们为了安全生活和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其主要功能是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以其作业环境差、作业人员多、生产周期长、生产流动性大、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等特点,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工地安全文化”。
一、“工地安全文化”的创建与进展
自古以来,凡有建筑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工地。工地,是各类建设工程施工的场所,是各种建筑产品的加工厂,一个个工程,如一曲曲凝固的乐章,结成了时代的建筑艺术之花、文明之果。据统计,全国建筑业每年完成3万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3800万人,至少有17万多个建筑工地,可见项目之多,工地之广,队伍之大,绝无仅有,连外国人都称道说:“中国是个大工地”。
在繁忙的工地上,活跃着一支独特而庞大的建设大军,其中,75%是来自农村的民工。他们在艰苦的露天环境下作业,承担着脏累、苦、险的工作,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营造着一幢幢高楼大厦,描绘着城市发展的蓝图。但是,我们也看到,这支以农民为主体的建筑大军,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从管理层到施工劳务层,从一般施工技术到专业技术技能,从规划设计到建筑产品的人性与文体艺术内涵,都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存在着相当大的反差。同时,建筑业是仅次于矿山的第二大生产安全事故多发行业,全国每年发生建设职工因工死亡事故达1千余起,死亡1千余人,其中受伤害的主要是农民工。这些事故中,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发生的事故占绝大多数,与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分不开。因此,如何提高建设队伍的文化技术素质,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发展与形象,而且关系到如何营造新世纪人居环境,保持城镇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近年业,在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工地不仅是生产建筑产品的场所,而且构筑行业精神、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锤炼农民成合格的建筑技术工人的大课堂;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新一代“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工地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城市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一样,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社会诚信、道德伦理的文化现象。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研究与新时期相适应的、适应行业特点的、易被职工所接受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形式,提高建设队伍文化素质,是必须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刻不容缓的事情。因此,1996年,建设厅在全省开展了“五创建一提高”(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工地,提高职工素质)活动。1997年,提出“工地文化”的设想,开始在个别企业和工地进行试点。1998年,省建设厅制定了《工地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主要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工地文化建设为载体,采用职工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形式,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潜移默化地陶治职工情操,提高职工文化品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这就是我们提出工地文化建设的初衷,也是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几年来,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工地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功组织了4届全省建设系统文艺调演,参加演出职工近3000人次。建设职工把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编排成节目,展示了建设职工的精神风貌,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锻炼了基层文艺骨干队伍;二是组建了建筑文艺创作队伍,成立了全省建设系统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为一线职工送艺术精品,提高了职工艺术品位;三是专业技能培训得到加强。全省建设系统连续举办了两届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每年举办2万余人参加的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班,建立健全了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对职工的培训教育;四是职工伤亡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基本杜绝了特大、恶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工地文化建设与政治思想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工地文化创建活动方案日趋完善。1999年,提出“以德为魂创建工地文化”的观念。2002年,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工地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工地文化建设十佳”先进单位创建标准,不断扩大工地覆盖面,使工地文化建设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创建“工地安全文化”的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省建设系统各主管部门把工地文化建设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措施;各企业把创建工地文化工作作为更新思想观念、培育企业精神、优化企业环境、凝聚企业职工的大事来抓,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主管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建设工地文化、提升职工和企业形象的观念深入人心。
——加大投入,加强阵地建设。全省建设系统各企业,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在工地建起了“职工之家”、文体活动站、体育健身场所,配备了电视机、VCD机、报刊杂志、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职工宿舍实行单人单铺,宽敞明亮,整洁卫生,有条件的单位实现了工地办公自动化,工地文化活动场所在档次和品位上不断得到提高。
——以文化阵地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各级部门、各企业着眼于把文明阵地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地,成为职工读书学习、岗位练兵、专业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的课堂,并以文化阵地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各企业努力构筑具有自身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企业精神,如“特别能战斗”的拼搏精神、“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奉献精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企业精神等,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抓培训,上素质。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和建筑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与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高的实际情况,省建设厅每年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000年组织了有100万建筑职工参加的全省建筑安全知识竞赛,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各地还采取举办事故案例巡展、召开现场会、开展安全生产咨询、制作电视专题片、开辟安全生产专栏等形式,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收到了明显效果。
——抓文明工地树形象。作为工地安全文化的重要一环,从1996年开始,省建设厅制定了文明工地的评定标准和管理办法,在强化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从工地食堂、宿舍、厕所、沐浴室、职工活动室等生活设施入手,为职工营造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改变建筑职工“低人一等”的思想观念,使职工树立“我是建筑人,我是社会的平等一员”的意识,自觉维护和提高建筑职工的形象和社会地位。
——抓管理,上水平。工地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改变人、塑造人、提高人、激励人来调动职工积极性,挖掘职工潜力,并将之凝聚、引导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河北建设集团公司努力塑造“卓越、真诚、奉献”的企业精神,创作了“集团之歌”,工地文化建设在各工地开花结果,近年来创省优工程、鲁班奖、省级文明工地多项,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行业形象。
——学先进,营造社会氛围。几年业,全省建设系统涌现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改善了建筑行业的社会形象,扩大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全省受到省部级表彰的劳动模范达420多名,先进单位150多个,拥有三星级“窗口”单位178个,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总站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先进事迹,大大激励和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全省建设系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三、创建“工地安全文化”的意义
工地安全文化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工地文化是建设者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是人文环境的外在表现,是建筑行业特有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资源。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要求。安全生产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必须改变过去的“经验型”和“事后型”的传统管理模式,用科学技术来解决建筑安全生产中的问题,提高建筑安全生产科技水平,逐步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安全生产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常言道,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文明施工,就是对诗的写意,对画的描绘。因此,如何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进一步深化,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安全生产,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安全工作做不好,我们就无法向人民交代。
工地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新时期的建筑业渴望着创新与改革,新时期的工地安全工作也同样呼唤着创新的时代风尚。工地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继往开来、扬弃旧义、探索新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工地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着眼于对建筑职工的感召力,融知识、娱乐、艺术于一体,以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为已任,一方面调整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关系,增强职工的认同感、归宿感,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另一方面,把工地安全文化融于行业管理,提高了建筑文化的渗透力,不仅确保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还消除了社会的不安全因素。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省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完善工地安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使工地安全文化与企业同生共长,不断完善,逐步升华,使工地安全文化由表层的物质文化(建筑、设施、环境等)和中层的制度文化(经营管理、行为规范、营销分配等)向深层精神文化(理念、哲学、智慧)发展,达到激励斗志、鼓舞人心、更新理念的目的,以此产生最佳的管理效果,创造最佳的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