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就是安全价值观、信念、道德、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它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感召下,能激发人们为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
安全文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灵魂
安全文化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践,反过来,又为生产、生活的实践服务。安全文化是一种管理艺术,又是一种管理文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按安全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安全行为成为每一个人日常生产、生活的习惯,让它能渗透到安全生产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一切时空过程中。来源:**
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左右决策者的决策。市场经济导致经济关系市场化,宏观调控简洁化,企业行为自由化,再加上利益分配的局限性和调节上的盲目性,企业决策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生产经营中背离客观规律,拼设备、拼体力、超常规、靠侥幸地去片面追求生产目标而忽视安全的行为普遍存在。由于利益的驱使和导向,在人、财、物等资源的内部配置上,向求取最大利益的生产投资等方面倾斜,不自觉地弱化改善劳动条件和防范措施及强化安全管理方面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投入。“三同时”不能执行,隐患整改不能进行,机构被撤并,人员被调离……在产量、速度的矛盾斗争中,往往放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要改变这种局面,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传统的行政命令和严厉的奖惩这些外力手段都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这些外力用到一定的程度时将会失去它原有的效力,只有靠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进而改变决策者的思维方针。不但从规章制度之表,而且从生命价值之本、文明社会行为之美及伦理之美的角度,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渗透到生产活动的一切时空过程中,使企业的决策者在安全价值观的左右下,对企业的安全事业表现出高度的热忱,对安全防护设施方面的技术投入给予高度重视,对各级管理干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进行严格的考核。
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左右管理者的管理。安全文化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以规章制度为主要手段的行政管理模式,而且能自觉地强化管理者的思维导向性,减少管理上的失误。管理者在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制约下,能自觉地协调纵横各方面的关系,使各方面所肩负的安全职能自觉地放在首位,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自觉地杜绝违章指挥现象的发生。
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左右作业者的操作行为。行为科学的理论认为,影响行为的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有人提出,行为是文化的函数。也就是说,一定的文化维系着一定的心理活动;一定的心理活动,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数理统计资料表明,在现代化的大企业中,文化素质低的群体他们的事故就多发。因此,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特别安全文化的素质,是提高操作者的安全理念,控制其不安全行为的有效举措。
在与安全生产的辩证中加强建设
在企业,安全文化应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放在大环境中进行建设。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认识来源实践,强化认识需要宣传教育。作为企业就应采取一切方式和手段,比如办培训班、讲座、开展安全文化知识竞赛和群众性的文娱活动等广泛宣传安全文化的内涵、建设安全文化的重大意义,培养职工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和安全道德,养成安全习惯和对安全行为的崇尚,进而增强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的内在驱动力。
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安全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企业就应珍视这种客观存在,并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科学地进行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规律,概括地反映出具有本单位特色和具有个性的有活力、有感召力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哲学、安全道德和行为规范。然后,又将这些返回到群众中,去宣传群众,去掌握群众、武装群众,培育出本企业安全文化的“场”。
借助于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法定的行为规范,具有外加的强制性和奖优罚劣的职能,这对形成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那些过时的、与安全文化建设不一致的内容必须进行修改。
发扬优良风气,树立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企业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要靠一点一滴的日常培养和日积月累,要靠认真挖掘那些值得推崇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高和广泛宣传与发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最能体现本企业安全文化特点的模范人物,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热情地提倡他们的规范行为,特别是那些能体现安全文化内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模范行为。
上一篇:强化安全文化理念是预防事故之根本
下一篇:试论安全文化的心理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