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煤炭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的反思
在人们记忆的贮藏里,“煤炭行业是事故的多发行业”、“煤炭行业是安全事故的重灾区”。这种记忆的累积和积淀已在人们的心理上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只要谈起煤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事故多、不安全。
这种论定,有其一定的客观性,因为无论我们怎样辩解,事实在那里摆着。但我们在感到委屈的同时,不妨进行一下逆向思维——为什么会如此?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认为,我们应对此作如下深刻的反思:
1、人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我们煤矿工人更珍爱自己的生命,然而,我们煤矿又为什么会经常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呢?
2、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和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制定和出台了许多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去年还专门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生产引上了法制轨道。我们煤矿企业也从实际出发,也建立健全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我们为什么仍不能很好地控制事故呢?
3、从硬件和技术对策上讲,我们加大了安全投入,技术措施和硬件设施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完善,可为什么事故仍接连不断,使人们产生了一种“人算不如天算”,防不胜防的感觉呢?
4、每一次事故发生,我们都严格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采取了追查、通报、停工、停产整顿,追究当事人行政甚至法律责任等手段,可为什么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时隔不久,又发生同样的事故呢?
是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这句话是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那个特定条件下讲的话。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为了更好的追求幸福生活,不应当用牺牲我们煤矿工人的生命来给绝大多数人创造幸福。
所以,经过对以上四个问题的深刻反思,我认为,从硬件上讲,我们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是到位的也是有效的,现在所缺少的正是“安全文化”这一软件对策和措施。因为国内外的事故控制实践证明,软对策往往比硬技术更为有效,而“安全文化”正是软对策的一种。正因为如此,联合国倡导安全减灾的文化思考是,要在全球开展以“预防文化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这说明,“安全文化”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最持久因素。
二、安全文化在事故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安全文化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核危害事故。国际核安全组织在全面分析了事故原因后认为,“安全文化”的欠缺是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安全文化”这一概念在这里首次被提出。
“安全文化”不仅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组织(单位)文化”的一部分。“安全文化”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安全行为及员工安全行为的价值理念。它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机制,一是在新机制下的响应。现在国际的趋向是要将看似抽象的“安全文化”概念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管理性企业文化和体制性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核心是员工的安全观,它决定着人们对于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思维方式,用安全文化建构企业管理系统似乎不是最直接的安全保障,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要素。
在事故的控制过程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软”对策,它具有“硬”对策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对“硬”对策的心理和价值观念的补充。
二是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也是最具基础意义的控制模式。
三是安全文化重在系统化管理及制度,本质上创造着一种“人——机——环境”相协调的反危机控制思想,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从而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
四是安全文化更强调安全的准则、理念及策略,更重视与人的行为相关的一系列物态条件的安全环节的构成。
五是安全文化在生产过程中,旨在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等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实施以文化为中心的安全策略。
当然,必须看到,文化的变化是缓慢的而且是潜移默化的,经常是难以觉察的,同样,由于影响安全文化的因素很多,所以不用综合尺度,而更多地从态度尺度、信念尺度等方面去衡量生产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准是非常必要的。
三、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对策
经过以上反思和对安全文化概念的界定,我们认为,要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改变“煤炭行业是事故多发行业 ”的现状,除必须继续依靠硬件技术措施外,还必须辅之以安全文化建设这一软对策。
如何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并构建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呢?根据安全文化内容的构成和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议:
1、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有效控制和最大化降低安全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所以,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目标应定位于“使人们牢固树立安全观”。
2、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
根据国外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经验,我们认为应把加强煤矿安全文化的原则确定为:“将安全文化这一看似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实用价值的指标”。
3、明确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两个重点:
一是构建煤矿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
二是构建在此机制下的响应和落实措施。
4、明确构建煤矿安全文化的方针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方针应定位在:安全文化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5、明确建设煤矿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措施
其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安全文化的内容、目标、重点、原则、方针及其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有系统的了解。这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行工作和基础工作。因为就人们的心理习惯而言,了解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作为的前提,作为是效果的前提。不了解就不理解,不理解就不作为,不作为就无效果,就不可能形成煤矿安全文化。
其二,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尤其是安全文化建设这种新的文化的形成更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并使人们逐步形成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念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建设安全文化要作长期安排,制定长期规划,不断总结,逐步形成有煤矿特色的安全准则、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
其三,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什么要抓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因为企业文化中的管理性企业文化是协调管理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关系时必须遵循的价值准则和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中的体制性企业文化是维系企业体制存在并保证企业体制良好运转的价值观念。这两种企业文化都包含着安全文化的内容,其中让人们牢固确立“安全观”既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管理性企业文化和体制性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从这种意义上讲,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互相包容、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殊途同归,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形成企业精神的同时,真正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的企业安全精神和安全文化价值理念,并通过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有形与无形的安全氛围的影响,进而达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控制,具有“一石双鸟”的作用。
其四,积极探索和构建安全文化的运行机制
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既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部分。前面我们已提到,安全文化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机制,二是在此机制下的响应。根据安全文化的这种构成,我们认为构建安全文化机制,应抓好“五硬五做到”:
一是思想认识上要硬,做到两种建设一起抓,即对抓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不但要高而且要硬,做到一手抓安全文化建设,一手抓生产建设。
二是领导体制上要硬,做到两副担子一起挑,即要建立抓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尤其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安全文化建设和生产建设两副担子一起挑,党委牵头抓,行政突出抓,工会支持抓,团委配合抓,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工作网络。
三是目标上要硬,做到两个指标一起下,即根据年、季、月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安全文化建设指标,使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建设形影不离,相得益彰。
四是具体活动上要硬,做到两种建设一起搞,即在安排生产会战、劳动竞赛等活动时,要同时安排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使安全文化建设紧贴生产,并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生产建设,以生产建设带动安全文化建设。
五是检查考核上要硬,做到两个成果一起要,即要与抓生产建设一样,制定安全文化建设的量化指标、检查标准、考核办法和评价体系,并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人们的工资收入直接挂钩,同步严格检查,同步严格考核,同步严格奖罚,做到安全文化建设和生产建设两个成果一起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