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胜实践证明,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建设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现代企业的深入发展,更为企业的安全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内涵。要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重视生产领域的安全,首先要从‘人’抓起。人,是企业的主宰,所以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水平,强化安全、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素养的主要表现手段。企业的员工在自身的修养方面各有差异,层次区分明显,因此对安全的理解深浅不一,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可以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很有必要。
企业安全文化,抽象地来说,是指企业安全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安全生产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从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总结,提炼出企业安全生产理念或价值体系,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方针和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价值观。众所周知,国企的改革难度很大,难在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上。所以说企业的发展转变,其实就是新旧文化的碰撞,就是人的思想、行为的改变、发展,就是建立新型企业文化的氛围。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抓好安全?真正做到全员自主管理,这恐怕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企业应走出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起新型企业文化的氛围,杜绝出现一方面员工对安全视若无睹、一方面又对安全生产大讲、特讲的怪现象。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向‘人本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企业工作计划日程,并尽可能地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
笔者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员心态、安全文化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全体员工,就安全认识长期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其次要加强安全知识教育:通过一定的手段(讲座、资料、培训班等)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教育,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再次要创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制造安全需求环境。
二、制度安全文化的教育
。切实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切实执行“企业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各层次人员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奖惩严明、行之有效。
切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执法有依。有了完善的安全法规和制度以及安全规程,就可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逐步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其能掌握并接受,最终形成员工的一种自主行为。
三、全员行为安全文化教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识还不够,必须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护、安全作业。我们搞现场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就是一种手段。
四、组织领导。主要是指安全文化建设的运筹部署,需要得到组织的协调,单位领导要参与管理,以便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统一布置,分步实施,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完善企业文化,改变员工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创建企业的安全文化,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让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自主管理、团队管理这样更高的目标发展。
安全工作有难度,但它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而又长期的工作,企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并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也逐步形成,安全管理工作现已逐步被人们所理解,安全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但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建立、完善还需企业管理人员继续努力,企业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安全就是效益,因此,对待安全工作要坚持做到: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必须每一天认真对待。
上一篇:谈烟草企业如何营造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