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他文化一样,安全文化亦有着无形和有形两个层面:无形安全文化层面包括意识、观念、理论等;有形安全文化层面包括制度、技术、设施等。无论有形和无形的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都围绕着一个主体——人而展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人
长期以来,企业的安全管理只注重只注重监督管理而很少强调“自主管理”。把安全总是只局限于生产之中,而没有认识到安全问题还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分布在人类活动的全部空间,体现在自下而上环境的各个领域。加之其管理以处罚为手段,以规章制度为威慑,导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人员关系紧张,员工被动应付。这样做虽不同程度使安全生产取得一些成绩,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场各种事故、违章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抓一下好一好,一放松就滑坡的局面。其结果是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压力过大,身心疲惫,没有形成一种良性的安全生产机制。究其原因,就是人的因素,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而管理者没有从安全是职工最大福利上去引导,一味追求管、卡、压。安全周期是创造出来,很多事故是人为造成的,安全生产最关键在于人的因素。职工的思想意识,业务素质,工作责任心都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人为因素。
措施管住人,意识抓住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数众多,员工在自身修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对安全的理解也深浅不一的公司而言,第一要务就是要从“人”抓起,从“人的意识”抓起。因为,人是万物之本,是企业的主宰,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从人的意识入手
俗话说“牵牛牵鼻子”,那么安全文化建设的“鼻子”在哪里呢?就在于员工对安全的意识。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客观实际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也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的“生产必须有安全”的观念。它是人们对自然界的一种认识。这个客观实际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在进行生产活动中发生灾害事故造成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种沉痛才促使人们心理上自觉形成安全生产的要求;二是人们掌握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总结出在生产中保护自身免受伤害的经验并使这些经验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成为管理工作的依据用以指导实际。
我们所说的安全文化建设从人的意识入手,就是要将安全意识提升为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让“我要安全”的意识深入到每个职工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逐步使广大职工时时刻刻都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做到每个人都能自主管理,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在企业内创造一个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思想体系,使其深入每个职工甚至家属心中,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变领导的强制管理为职工的自我管理,变领导的监察为职工的安全需要,从而向“我要安全”转化,自觉地追求保护自己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当这种思想深入到大多数人的心中,就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安全意识方面的文化。所以我们必须要从员工的主观意识、从员工的心理角度来寻找最佳途径,才能更好地塑造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只有这样,安全生产才有可能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而是融汇在工作实践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注意运用心理学原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帮助人们建立安全观念、转变错误观念并用新的观念指导安全行为,最终实现安全无事故的目的。这种建立或转变,说到底,最终是员工心理变化的结果。心理学家费斯丁格“心理失调论”是这样描述的:“两个认识彼此不能调和一致时,就会感觉心理冲突,因冲突引起的紧张不安,转而形成一种内在的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认识之一,而迁就另一认知,籍此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状态”。这种“调和一致的状态”就是认识转变的结果,这意味着所做的工作产生了作用。我们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争取多多出现这种“状态”,这项工作的难点也在于此,因为消除惰性.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或心智模式和固有的思维方式是十分困难的
有人可能不赞成这样的提法,认为风马牛不相及,但我认为两者关系密切,掌握和运用心理学原理必然对安全文化建设有极大的帮助,如果忽略了心理学的作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将大打折扣。
首先,从企业安全文化本质看,它具有不能强制员工接受的特殊性,其内容侧重于精神方面,涉及到的主要是员工的知觉、反应和思维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最佳途径,利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安全文化建设。
其次,安全设施、安全用具、安全环境是为生产活动提供物的安全状态,而安全技术措施、生产方式方法及所有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程规范,解决的是人的安全行为,无论物的安全状态还是人的安全行为都与人有关,即使是物质的状态也因人而存在或改变。人的各种行为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的态度、意识、认识、思维等,比单纯解决物的状态要困难得。因为人的多变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它存在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恰恰成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必须化大气力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从受众的心理方面考虑我们的建设方法、形式和途径。
安全既然是一种文化,它就不具有规章制度、法律或其他行政手段的强制性,因此它是柔性的。安全文化的存在形态如同糖之于水能觉其味而不见其形一样,主要依靠浸润和潜移默化发挥作用,有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等。文化的感染力穿透力极强,人们通过各种载体意会、感觉、品味各种文化,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人们便会参与和追求。
由此可见,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与员工的心理模式有密切联系。俗话说“蛇打七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败的“七寸”在哪里?就在于员工对安全文化的接受度。不认真探究员工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又怎能选择员工认同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开展这方面工作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广泛的、宏观层次上的变量,心理模式则是微观层次上的变量,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优秀的安全文化建设来带动员工的进步,帮助改变个人层次上的心理模式。安全文化只有得到广泛认知、认同并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塑造企业安全文化绝对不是订一些响亮而空洞的口号,只有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新理念,从员工的意识下手,通过实践和创新,不断地熏陶、塑造、演化、融合与优化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体系。
上一篇:构建安全文化 共建共享和谐
下一篇:浅谈构建和谐交通中的安全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