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创建“和谐社会”和构建“平安企业”活动中,这时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康杯”竞赛活动,尤为重要。本文试就企业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进行探讨。
“可以衡量的工作才能完成”,这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来讲同样适用。同诸多的企业管理要素一样,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可以用具体的指标进行科学的量化管理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状况需要运用一个定期的、前导的、有目标的监测和考量机制来衡量,以确保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正确、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的量化到底与安全管理有多大关系呢?通过对安全管理各个要素之间的推敲,你会发现,其思路是各个管理要素定期审核、回顾、衡量来达到持续改进的。其中绩效衡量位于各个管理要系新一轮开始前的最后,其它的各个安全管理环节都要以文字内容、工作实践上直接或间接的为绩效衡量做铺垫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绩效衡量具有可行性。毫无疑问,没有量化的计划、绩效指标执行、评估这三项管理要素,在工作实践中是无法做好的。
可见,企业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慨念渗透到了安全系统的管理、计划、执行、衡量、审核、回馈的各个环节,使这些环节更加细致、具体并与其完全融合。这种细致的融合关系也恰恰体现了“安全始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
我们将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要素从中提取出来,分解成“计划、关键绩效指标执行及评估三个方面,与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实践相结合,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内容包涵:
第一步:计划。明确以下六个方面:
⑴参与者有哪些?
⑵监测哪些指标?
⑶指标定额多少?
⑷如何监测?
⑸怎样衡量方案实施情况?
⑹下一步有哪些持续工作。
第二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量化机制的执行:做到如下三方面:
⑴领导重视;
⑵定期跟踪;明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量化机制的执行,如会议、检查、演习、培训、作业部门的表现评估、现场安全观察等工作频次并定期回顾实施的情况;
⑶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公司领导带头、全员设定全年的指标并按时间段(如:月、季度)分解,完成的情况纳入年终个人绩效考核。
第三步:评估。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情况,通过反馈改良方案(有以下四个方面):⑴企业层面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⑵安全职能部门工作方案实施效果如何;⑶员工在企业安全文化认识上有哪些不足;⑷反馈评估结果,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一、企业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实施
企业安全文化量化管理可分为3个步骤:计划、关键绩效指标执行、评估。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量化管理是企业良好的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过程,要想真正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服务,产生经济效益,从安全经济角度来讲,量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量化管理不需要额外的费用专出,只要领导带头,动员全体员工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定会收获这3个步骤带来的成功。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机制的实施过程也是对其进行监测的过程,在这里将实施工作的企业、管理者及员工3个层面来说明。
㈠、企业层面的安全文化监测实施机制
监测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计划健康有序地进行,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监测应该是一项具体的、指标化的、定期的、长期的工作,“刮一阵风、下一场雨”就偃旗息鼓的做法是搞不好的。
采用的主要监测方法是指标法,包括前导指标和滞后指标。前导指标是监测安全计划及安全管理体系执行情况的关键指标。这一指标通常带有主动的、超前的特性。滞后指标主要用来监测发生的安全事故及事件情况,往往是一种被动式的、滞后的监测。前导指标与滞后指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某些工作或事件发生频率、次数、时间、人数、个数等数据,做到从“量”上来做决策。
这两种指标有可能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相互转化。例如: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来考虑,隐患报告数量就可以认为是一个前导指标,但从发生安全事件的角度出发,隐患又变成了滞后的指标。
1、前导指标主要包括:
⑴编写安全规程的数量、就安全规程进行沟通的次数,专职安全人员的数量、安全规程的执行数量、公司高层到现场视察的频次、安全会议的次数;
⑵内部安全学习(培训)的频次、安全建议条数、安全建设完成或处理完成百分率、处理及采纳安全建议所取时间、参与安全培训的人数、完成风险评估的个数;
⑶隐患报告提交的数量、行为安全观察报告数量、学习新法规的个数、应急演习次数、安全检查次数;
2、滞后指标主要包括发生的事件、事故,通常情况下,滞后指标以月份为基础来监测的。通过对以往审核数据的分析及审核报告质量的分析,就可以制定出对策性的方案,如领导带头,将审核的指标分解,落实到人,指标完成情况与个人工作绩效考核挂钩。
这样一来,审核的次数多了,员工之间的安全交流就多了,审核的质量也上去了,安全氛围得到了改善,安全问题解决起来也更加得力,安全事故也就自然少了,无形中因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也就避免了。从安全经济角度看,通过安全指标来有效地实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安全管理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投资,可以说是投资小、效果好。
㈡、对领导及员工的安全文化考量
该考量是通过对领导及员工们设定完成现场安全审核、行为安全观察、隐患报告、作业安全审批程序等的频次来实现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及程序执行情况的了解和改善。
领导的态度决定了执行、实施的力度,领导对安全指标的重视及认真履行的态度起到了很好的展示和带头作用,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员工熟悉工作环境、频繁出入工作现场,因此员工的积极参与,认真完成指标对现场与安全行为及不安全状态的改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公司的管理层每天要对提交的报告进行审阅,定期(如每月)要对个人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查跟踪,从质量、数量上加以控制。专职安全分析员对报告分门别类的加以分析,为把握将来的安全工作方向提供参考。
二、怎样实现对企业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考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量化监测执行情况如何?起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无疑是企业安全文化量化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要想得到答案,还需要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考量机制来做支持。企业安全文化的考量一般来说是定期的,考量的目的是了解一定时间段内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情况及存在的偏差,以便及时调整。
根据考量的侧重范畴,企业安全文化的考量可分为对公司范围的考量、对安全主管部门的考量及着重个人行为的人文安全文化的考量。考虑到考量的效果及其科学性,在制定方案时,应当注意:
1、根据企业安全文化考量的范围及目的制定完善的考量方案才能使得考量变得真正的有意义;
2、要有量化分值的评分标准;
3、要有科学的统计方法;
4方案的内容要尽量简单,以方便调研工作的开展;
5、制定可行、合理的改进方案并实施。
㈠企业范围的考量
企业范围的考量一般是通过员工们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识、安全体系的执行、安全措施的到位情况等要素来了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㈡安全主管部门工作的考量
企业安全主管部门的工作方向、计划实施及工作绩效对企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及安全管理绩效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审核的结果很好,通常来说不是某个部门的功劳,必定是领导带头、大家齐心努力、相互配合的效果。反之,可能是与领导对安全的漠视有关,并不能只归咎于安全部门。
安全主管部门的考量可以是自发的,也可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通常来讲,每季度一次较为合适,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部门的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年底的考量结果是计划次年工作的主要参照依据之一,因此显为重要。
常用的几种对企业安全主管部门考量的方法:
1、利用持续改进计划机制。该机制将安全工作依据安全体系分为若干个要素,根据工作所及的细致、完善程度将各个要素分级,并对级别做出描述,形成打分系统。在衡量安全部门的工作时,就可根据各个要素中级别的描述进行打分了。
2、企业内部安全审核体系
有的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内部安全审核体系,通常该体系将安全体系的各大要素根据其权利赋予分值,再将各个要素分成若干个问题要点并赋予分值。在审核时,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并能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加以记录、跟踪更改。
㈢安全自我评估
在企业安全文化的量化管理过程中,要通过数字说话,利用数字制定行动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认真的原因分析后做出的行动方案才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才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及管理更有促进作用。无论是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量化机制的监测还是对其执行效果的考量,二者在形成数字的过程中间都归纳了一些基础的报告、数据、交流及审核,因此,在发现指标偏差时,对上述基础的数据做根源上的分析、调查是必要的,这样查找出的结论才可靠。如发现近期指标完不成,原因看起来是大家不关心个人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量化机制的输入,但经调查,可能是作业活动少、程序太繁琐、员工缺少相应的培训、现场没有那么多的作业量、指标设立过高等更深层的原因,这些都可通过安全自我评估完成。
在企业安全建设过程中,开开会、挂挂标语、组织一下安全宣传月活动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量化建设提供了有效和必须的途径,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一项投资,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提高工作实效,彰显企业的形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