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必须要坚持“构筑和谐、安全发展”的工作主线,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和“尊重赏识、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行为规范;启迪内心、保护自我”的安全文化理念,必须要坚持“严在过程、爱在结果”的安全管理思路,必须要坚持追求“三零”目标的安全管理境界,必须要坚持“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稳中求进、以质取胜”两个根本点不变,做到一手抓教育引导素质提升,一手抓制度规范严格管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只有这样,煤矿安全工作才能以文化为引领,制度为执行保障,才能够全力构建煤矿安全本质文化,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成效,努力向培育本质安全型员工、建设本质安全型机制、营造本质安全型环境、推进本质安全型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目标前进。
一、文化引导,理念创新。
一是要不断提高“安全第一、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提升全员安全认知能力。强化“安全是生命工程,抓安全就是保命”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强化“‘三违’就是事故,事故就意味着死亡,违章就是不要命”的关爱生命意识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高度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突出正向引导,使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效益、最大的福利,生命是生活的主体,把安全摆在一切工作首位,以安全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创新推进。二是要深化安全理念内涵,提升本质安全目标愿景的感召力。要进一步倡导“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和“尊重赏识,教育引导;制度约束,行为规范;启迪内心,保护自我”安全管理理念,尊重赏识、教育引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基础;制度约束、行为规范体现了过程控制的刚性机制;启迪内心、保护自我体现了安全管理由外在约束向内在要求的转变,是我们管理的最终目标。严格落实“严在过程,爱在结果”的安全管理思路,确立“零事故、零‘三违’、零伤害”的安全管理境界和本质安全的目标愿景,通过限员挂牌、优化生产布局和劳动组织、降低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来逐步实现无人则安。三是要推进“安全管理十要素”建设工程,提升安全管理执行。要过“文化、认知、素质、规范、质量、标准、细节、履责、考核、问责”十要素工程建设,做到文化理念认同,认知境界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个体行为规范,内在质量巩固,动态标准达标,细节管控到位,主体全面履责,考核及时跟进,问责严格兑现。四是要启动本质安全长效机制优化体系建设,提升矿井持续安全发展力。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始终坚持“构筑和谐、安全发展”的工作主线,始终坚持“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稳中求进、以质取胜”两个根本点不变,一手抓教育引导素质提升,一手抓制度规范严格管理,做到“预知、预报、预测、预警,分解危险;防治、控制、限制、遏制,消除危险”,全力构建具有梁煤特色的安全文化,把握安全理念内涵,有力渗透灌输,达成全员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以全员共享共守的安全价值观,努力培育本质安全型员工,建设本质安全型机制,营造本质安全型环境,推进本质安全型管理,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提高安全管理新成效,实现矿井恒久安全发展。五是要从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氛围,营造鼓励人干事、支持人干成事的工作环境为出发点,努力改变员工的习惯性思维、习惯性行为、习惯性做法,以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底蕴厚实的安全文化影响人、感召人、塑造人、改造人,使安全文化浸透到每个员工,入心、入脑,使“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变成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关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浓厚氛围。
二、关心关爱,构筑和谐
要本着科学人本管理,正规有序组织,合理安排员工出勤,克服员工疲劳作业的原则,保证职工不加班、不重叠作业,要求区队和班组在安排工作量时充分考虑职工劳动时间,班中科学摆布,合理安排,穿插作业,交接班时班组不留有剩余工作量,减少交接班时间,减少交接班后职工在工作面停滞时间,每月安排职工休班7~8个,其中包括集休休班时间,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好职工轮休,既要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又要保证职工的休息时间。区队职工休班实行班长负责制,严禁乱批休班,严厉惩处乱休班,员工休班必须提前2天跟班长打好招呼,由班长根据生产情况及出勤情况,在保证正常生产循环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员工休班,控制好出勤。
要根据生产的客观实际,专业、单位超前谋划、科学摆布、优化调整,保证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以“科学摆布,周密实施,正规有序,宽松适度”为整体生产管理要求,管理层首先达成共识,落实下去,抓住工序分解、人员优化、效率提高三项重点,保证矿井整体工作的和谐畅顺。生产组织上合理统筹,科学优化,做好生产摆布、人员调配、煤质配比等各个环节的调整准备工作,做到细致周密,方案具体。整个生产组织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接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快能跟得上,缓能稳得住,按部就班组织,重要环节重点监控,统筹考虑,正规交替,抓好环节衔接,做到一步到位。对大型关键设备的检修做到优化组织流程,紧凑工序环节,推进减时提效,并完善落实日常检修、检查、保养制度,确保大型关键设备管理的万无一失。整体生产按照“均衡稳定、正规有序”的基调,有条不紊,不急不躁,把握节奏,有序组织。
三、素质提升,把准关口。
首先,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招工时要把好“入口关”,一是年龄上要求30至35周岁,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员性情相对稳定,精神处于干事创业的状态;二是学历上要求高中以上或同等职业以上学历,这类人员素质相对较高,认知能力较强,高质量的人加上严格的培训把关,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员工。第二,入矿前,把好“体检关”。人力资源科、纪委、工会一起到体检单位参与整个入矿新工人的体检工作,坚决防止“带病入矿”的现象发生,确保输入的血液是健康的、新鲜的。第三,招进来要把好“培训关”,对新工人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90学时,在教育培训上,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精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给新工人足够的时间学好应学的东西。第四,分下去要把好“上岗关”, 新工人分配到区队后,再进行为期1周的本工种专业培训后,建立本单位、员工培训中心及新工人签字的培训档案,包括:原始考勤、成绩表、学员登记表、安全操作资格证申报表,真实纪录培训、考核情况。对未经培训、培训时间不足或考核不合格的新工人,不准上岗作业。第五,上岗后把好“师徒关”,签订1年的一对一师徒合同,合同期满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作业。通过以上措施,坚决把不合格的人员挡在矿井大门之外、井口之上。
三、三个检查,关口前移。
班前安全薄弱人员排查,由各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本单位安全薄弱人员排查的第一责任者,值班领导是值班当天安全薄弱人员排查的具体负责人,每班班前会由单位值班人员对所有上班人员进行一一排查,排查的主要内容:上班人员是否喝酒,是否疲劳上岗,身体是否不适,家庭是否有特殊情况造成情绪被动等;一经发现,一律不准上岗作业。井口安全薄弱人员排查,由安监处值班人员和运输工区值班人员及井口把钩工作为井口安全薄弱人员排查的具体负责人,负责对全矿所有下井人员进行安全薄弱人员排查,排查的主要内容:下井人员或地面上岗人员是否喝酒,下井人员是否携带烟火物品等,一经发现,不允许下井或上岗作业。现场安全薄弱人员排查,由安监处安监员、安全督察小分队队员、区队跟班人员作为现场安全薄弱人员排查的具体责任人,负责对井下现场安全薄弱人员的日常排查工作。现场排查采取全过程、全覆盖的形式,对井下现场的所有人员进行逐个排查。排查的主要内容:井下现场人员是否酒后上岗,是否疲劳上岗,是否身体不适,是否精力不集中等情况,一经发现,与单位领导联系,责令其升井。
在管控模式上,专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重点要放在提高管理标准,减少问题漏洞上;安监作为安全管理的专检部门,重点要放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检查质量上,以“双控”促“双提”,一守一攻最终达到“双保”安全的目的。按照“双控”、“双提”、“双保”的综合管理思路,一方面安监处主动出击,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采取立体式的管理手段,使安全管理动起来;另一方面落实专业、部门、区队、班组四个一把手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让其想法出招,从主体本身就要做到“无中生有”,自觉防范。同时教育员工正确理解安全管理“严”与“爱”的关系,只有做到过程的“严”,才能体现结果的“爱”。通过这种管理思路开展,使员工行为更加规范、安全生产更加有序、工作氛围更加和谐,形成自主抓安全、主动要安全、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而进一步提升矿井安全工作的综合指数。
四、四级排查,重心下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形势任务教育,强化现场管理,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突出安全隐患排查的超前性和治理措施的预防性,做到全员参与,形成氛围,全面排查矿井各专业安全生产隐患,盯主要、除一般、灭重大,每月由矿长召集有关领导和专业副总及有关人员对各专业排查的隐患确定一次,并形成例会制度,根据事故隐患的分类标准对安全隐患直接确定,对隐患提出确认意见,由安监处及时上报上一级安监部门。每周由各专业副总负责,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对本专业安全管理重点进行一次排查,并将上一周安全管理重点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对下一周安全管理重点进行排查并制定具体的治理措施,交到安监处隐患排查与治理办公室。每天由各业务部门、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根据工程技术员编制的隐患治理措施对本单位的隐患进行排查、治理与整改。每班由所在单位的工程技术员负责隐患治理措施传达、学习和落实。内容上突出矿井通风、瓦斯治理、采掘布置、机电管理、顶板管理、水害防治、火工品管理、防止三超、自然灾害防治、应急救援措施、制度落实等重点,狠抓隐患治理工作,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形成隐患排查治理的闭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力推进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步伐。
六、揭示整治,本质安全。 矿安监处要利用每天的碰头会对 “三惯”、“三违”问题进行汇总、筛选,对严重的问题早调度会进行通报。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小组,制定具体的规划措施并建立专门的记录台帐,对被通报的三违、三惯问题进行分析,并严肃处理责任者,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各单位将本单位三违、三惯问题分析处理意见,于次日报安监处,安监处进行严格兑现。以此达到重拳出击,进一步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强化现场员工行为规范,打击现场不规范行为的目的,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要抓住四个本质安全构建。一是培育本质安全型员工。从教育引导入手,从应知应会抓起,树立全员“安全第一”的认识,使每一名员工都知道怎么做安全,怎么做不安全,如何才能保证安全,从而能够自觉的规范作业,按章生产。二是落实本质安全的制度。建立细致、完善、具有操作性的安全长效机制执行细则。以安全长效机制建设为抓手,以制度来管人、管事、管安全,通过严格落实兑现制度,体现制度管理的规范性。三是建设本质安全的环境。矿井管理有责任和义务为员工提供一个有安全保证的作业环境,以专业管理为重点,强化现场环境整治和达标工作,注重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动态性,全面提高作业环境的安全保证程度。四是推进本质安全的管理。管理层的决策要科学,不能随意决策,更不能违章指挥;过程的控制要严格、细致,以严细的管理减少漏洞;员工行为、操作要规范,以本质安全的管理建设本质安全的矿井。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诸多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加强对这个统一体的宏观控制,以个项的本质化提高促进整体提升,做到最佳结合,推进整个生产、经营、建设的各系统全过程稳定、持续地安全运作,矿井的安全工作才能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长治久安。
上一篇:浅谈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下一篇:构筑企业安全文化,增强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