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如何防范员工的“心理事故”

2010-05-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当下,众多企业安全生产的硬软件设施该上的都上了,但是,安全事故为何仍时有发生呢?据有关数据统计,大都是员工心里存在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员工的“心理事故”即我们常说的“心理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

  那么,员工的“心理安全隐患”从何而来,又如何有效防范呢?

  第一、员工对安全工作持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出安全事故是“倒霉”,是运气问题,“小心也没用”。这些心理隐患会导致人经常处于听天由命的状态。对于这种缺乏科学的“心理安全隐患”,作为管理者,应加强对其安全生产知识教育,使其从心理上破除迷信障碍,树立起安全生产意识,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自觉遵守安全法规、生产操作规程等。

  第二、个别领导在生产中存在“瞎指挥”,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造成“心理安全隐患”。职工窝着火憋着气去操作,就容易发生事故。这种情况比较多见,其主要原因是领导独裁又不懂生产实际情况。要避免上面“心理安全隐患”,领导要提高民主意识和生产调度技能,做到照章指挥和科学调度;对于已造成职工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的,要主动向员工承认错误,及时补正,疏散员工心中的火气,消除“心理安全隐患”,让员工以愉快的心情去工作。

  第三、员工在工作、生活上有困难,或者与同事、家人、恋人闹矛盾,发生纠纷,都容易产生思想负担。这些“思想安全隐患”也是常见的,管理者平时多与员工沟通,就能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波动,及时做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思想隐患”消灭在萌芽,使其心情平稳地工作。

  第四、带病上岗,带病作业,又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治疗。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心理上压抑、苦闷,即产生“心理安全隐患”。管理者上班时要多观察员工的表情变化,一旦发现员工有病,及时关心照顾,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爱,避免产生“心理事故”。不能上班的,坚决不能让其上班,杜绝带病上岗,带病作业。

  “心理事故”是隐形的、不易察觉的,是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容易被人疏忽。所以我们要对“心理故事”引起高度重视,管理者要提升综合素质,多关注身边员工的心理健康,多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给予他们深切的关心、体贴和帮助,让温情洒满员工心理,防范因“心理安全隐患”导致“心理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