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论机械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2010-06-22   来源:大东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关键词:机械行业  安全文化  根本  木桶效应  五要素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各个生产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已相对滞后。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在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到3000美元区间时,是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期,目前我国正处在这个时期。机械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柱性产业和沈阳市重点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与安全生产事故联系相对密切的行业。如何提高机械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安全文化体系,已是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机械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社会生产安全的影响

  机械行业是一个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相对密切的行业,在安全生产领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说,机械制造中所用的原材料,会承袭上一个社会环节所具备的安全特性,如选矿、冶炼、热处理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启下”就是说,机械行业的产品,会将其承袭的安全特性和本过程中新产生的安全特性传承到下一社会环节,构成其安全生产中的一大客观因素。比如,最简单的一根螺栓,如果原材料在冶炼或热处理过程中存在缺陷,那么其安全特性已经存在了隐患。原材料进入机械制造环节,隐患一旦没有被排除,那么它将在经过机械加工后作为标准件被使用到设备中去。这个过程中,又可能产生两个方面的安全隐患,即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加工质量方面的安全隐患和使用过程中是否按要求使用的安全隐患。以上三个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只要有其中任何一个存在,对安全性的破坏都将是严重的,一旦有两个以上的隐患存在,会使安全事故发生率成几何级数式的上升。试想,如果这样的螺栓用在国防或是航天器材上,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据不完全统计,二ΟΟ五年,我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2.7万余起,造成12.6万余人死亡。而这些事故中与机械因素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超过37%!因此,机械行业本身的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仅关系到本行业内部的生产安全问题,而且对社会大环境的生产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科学的安全文化是生产安全的根本

  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五要素之一,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机械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将直接体现在机械设计、加工、组装、验收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这决定了机械行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科学的过程。首先是对于安全规律的认识。在机械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和影响远不及煤矿等高危行业,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往往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安全文化的建设更成了镜花水月。更有甚者,高唱“事故难免论”,为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百般辩解。事实上,这是一种对生命极其不负责的言论,因为任何一次安全事故,对一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个血的悲剧。而安全科学的研究也证明,机械行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避免的,一般可以用4M理论来解读,即人(MAN) 、机(MACHINE)、环境(MEDIUM)、管理(MANAGE)。这四个方面只要消除隐患,就不会发生事故。而且任何一次重大安全事故,都会有上百次的前兆,只要有科学的理论武装,有良好的安全文化体系,有高素质的人才监督,那么完全可以避免。其次是提高人的素质,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建设安全文化,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王小波在《红拂夜奔》中讲了个故事:李卫工年青时,用木材制作了一台鼓风机,效果极好,卖给了饭店老板。然而没几天,那家饭店就着了火,化为灰烬。原来是使用机器的人,将鼓风机放反了方向,把火吸了出来,导致了饭店被毁的结果,结论是:多好的东西到了蠢材的手中,也只能起最坏的作用。可见,提高人的素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再次,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科学作为指导。当前许多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停留在文字材料、口号宣传和简单的安全检查层面上,缺乏深度,没有内涵。有些企业将安全文化建立简单理解为通过评审,拿到OHSAS18001的评定证书。而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文化,是一种沉淀出的安全底蕴,这种底蕴应该是抽象的,但在企业的任何环节、任何员工中都看得出的东西。只有以科学为指导,以实践为平台,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安全文化体系。

  三.高度重视,全员参与,实现安全文化的全面提升

  机械行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全行业企业全体员工全面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现象,叫作“木桶效应”,即一个木桶最终装水的多少,取决于那根最短的木桶板。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并不是反映在安全素质的平均水平或最高水平,而是反映在安全意识最差的员工身上。即使企业员工有99个都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但只要有一个没有安全意识的人,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依然很低,因为这根最短的木板,将会把整桶的水放走。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负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体系,并不断的检验、总结、实践、发现、改进,往复循环,实现螺旋式的上升,并在实践中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安全文化体系。

  四.培育新构想,新思路,实现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

  在行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创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仅仅依靠现有的安全理论来指导生产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新的事物不断出现,而安全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在新事物出现和相应的理论完成之间,必然要出现一个真空时间带。在这个真空时间带中,如果用现有的安全理论强加于新生事物,就必然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例如我国的铁路工业,在2000年前,时速达到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基本处于实验阶段,在实际中没有应用,因此我们可以用传统的制动理论来进行相应部件的设计,可以保证运输安全。但随着全国列车一波又一波的提速热潮,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也必然不能适应,而新的安全理论也正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短时间内不可能形成一个权威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培育新思路、新构想,实现安全文化的不断创新。

  研究表明,机械行业的安全预防与安全事故处理费用比为一比五,而且随着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这个比例还将进一步缩小,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安全要素的落实将会对于机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只要全行业提高安全意识,全面加强行业安全文化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各要素,那么全行业的安全形势必将得到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