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企业安全文化中的无责备与当责

2010-10-1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摘要:本文通过企业安全文化中的无责备和当责理论的内涵论述,探讨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认为无责备文化并不适用于整个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它的积极意义主要存在于特定的领域,也就是在险情、隐患的报告过程中。而当责文化需要在事故调查阶段得到充分重视。科学的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无责备;当责;安全管理;和谐社会

  1对安全的理解

  安全(Safety)是什么?不同的人也许给出不同的答案,很多安全理论也都提及了安全的概念,维基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一种能保持安全的状态。源于法语的sauf,是指受到保护从而避免受到物理、社会、精神、经济、政治、情感、职业、心理、教育或其他类型的失败及其带来的后果,包括损坏、错误、事故、伤害或任何其他所不期望发生的事件,这可以是一种通过采取保护的形式以免受事件影响或者暴露在能够导致健康或经济损失的环境中。包括对人或物品的保护[6]。

  这里存在两个含义略有不同的“安全”,例如,家居安全可能包括建筑物抵制外来损害的作用,如防止外来的伤害事件(如天气,家庭入侵等);第二,其内部设施(如家电,楼梯等)对于居民来说是安全的(不构成危险或伤害)[3]。

  对于一个企业,广义上来说,安全是一种不会对企业主体(包括人员、财产、声誉等)带来损害的状态。这种状态维系的越持久,对企业发展越有利。这方面,一种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统计表明,事故都是由一系列的管理漏洞在某一特定时刻发生聚合而造成的,如果能堵住这系列的漏洞之中的任意一个,事故将不会发生。道理虽然简单,现实却不容乐观[1]。

  本文希望通过对构筑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的角度,探讨一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重点是无责备与当责的关系。

  2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管理同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其中无责备文化(noblameculture)曾被广泛推崇,尤其是由各国际大石油公司组成的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组织(OilCompanyInternationalMarineForum)推出的油轮船东自评估(TankerManagementandSelfAssessment)第一版,曾提出企业要推动无责备文化以鼓励未遂事件的报告,(要素八,事故调查与分析,3.1,Element8Incidentinvestigationandanalysis:Stage3.1,Inordertoensureaccuracy,Ano-blamecultureencouragesdetailedreporting,especiallyofnearmissesandincidents[7].为了保证准确性,应提倡无责备文化以鼓励详细报告,尤其是未遂事件和事故。)

  实践证明,无责备文化并不适用于整个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它的积极义主要存在于特定的领域,也就是在险情、隐患的报告过程中。有专家认为当责文化(accountabilityculture)是一种比无责备(noblame)更为科学的安全文化。相信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解释这一论点:

  情形之一,清晨5:30,在某一条宽阔的城际高速公路上,几乎没有车辆行驶,一名资深驾驶者以时速140公里驱车飞奔,到达某一转弯路段,被路边值勤警察拦下,警察告知其超速,因为公路最高限速120公里/每小时,对其教育批评之后,并未作任何形式的处罚,而是放行。

  情形之二,案例事实还是这个驾驶员在凌晨车辆稀少的高速公路超速,警车拦住之后,查看了驾驶执照,向其说明超速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某章某款,根据规定罚款200元,驾驶证扣3分。

  研究表明第一种处理方式,该驾驶者在同样环境下再次超速的可能性会达到90%,而第二种处理方式,同一驾驶者相似环境重复超速的情况低于10%。上面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分别用来象征企业安全文化中的无责备文化(noblameculture)和当责文化(accountabilityculture)。

  3当责理论的解读

  笔者认为,无责备的限度是没有破坏制度没有违反规定或者公共认知(commonsense),包括积极的信息反馈,或者在按照制度规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意外,有助于改善安全管理现状,但万不可以滥用,否则对于安全管理有弊无利。当责文化,是指当事人或者行为人主体具有相当的认知能力,比如前面的超速案例,驾驶者应该是对相关法律、规定具有知晓义务的正常人,并取得了驾驶执照,这种情况下,需要为其行为承担责任,简单说即当责。

  责任有两个层次:负责(Responsibility)和当责(Accountability)

 

  这一观念,事实上已延伸应用于所谓的“锐西法则”(RACI)中,应用于美、欧大小公司的流程管理、项目管理、产品开发、软件开发、跨部门、跨国、跨公司管理;应用以理清角色与责任,又称“责任图解”(responsibilitycharting)。

  这个定义广用于微软公司、杜邦公司、美国PMI、英国ITIL组织、许多大中小企业、许多顾问公司及许多管理论著中。

  所谓当责,不同专家有各种解释,这里采用的是从安全管理角度来说的基本含义,也就是对过失需要承担责任的情况[2]。

  实践证明,当责理论应用于安全管理,可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在无责备报告制度的基础上,要求员工对应当担负的安全管理责任知晓并切实履行。出现事故的时候,要严格依照国家生产安全总局所提出的“四不放过原则”来处理的。即指发生职工伤亡事故以后,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教训没有吸取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4案例分析

  某企业实践数据验证了上述论断。

  2005年开始,某航运企业D引入了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组织(OilCompanyInternationalMarineForum)建议的油轮船东自评估(TankerManagementSelfAssessment),推行了nearmiss报告制度,并在执行此制度的时候实施无责备(noblame),即鼓励报告。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的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以nearmiss数据同人身伤害数据的比对可以看出,连续三年nearmiss数量上升迅速,人员伤亡数2007年和2006年相近,但2008年显著降低。

  客观地说,独立企业的三年统计分析,从采样丰富性、多样性角度来说可能略显单薄,但是从该企业本身发展历史纵向比较来看,则完全能够说明这样的结果是同无责备nearmiss报告制度以及很好地处理了无责备和当责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有直接关系的。

  5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过无责备与当责的有机结合,能够合理地利用无责备和当责来构筑科学而理性的企业安全文化,把安全管理的重点由事后总结变成事前防范,达到全面风险管理,将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前面提到的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组织(OilCompanyInternationalMarrineForum)推出的油轮船东自评估(TankerManagementandSelfAssessment2)已经更新,第二版在二〇〇八年七月开始实施,要素八中的3.1已经不再直接提到无责备文化(no-blameculture),而是代之以“企业安全文化”的提法(Element8Incidentinvestigationandanalysis:Stage3.1,Inordertoensureaccuracy,Acompanysafetycultureencouragesdetailedreporting,especiallyofnearmissesandincidents.)[8],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证实了本文的论点,无责备不会适用于企业安全文化的所有方面,相对应的,当责文化,简单说也就是知晓情况下或者应当知晓的情况下违背,需要承担责任的。

  简言之,如果当事人按照规则、程序、指南或公司要求进行操作,出现的险情、事件,报告人应该适用无责备,鼓励报告。同时应该探讨相关规则、程序、指南或公司要求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包括外力的影响都要加以分析,从而辨识危险或者缺失,推动系统的持续改进。

  反之如果当事人在应当知晓的情况下,违背规则,没有遵守风险评估的符合性和完整性,引发的事件、造成的损失都应适用当责原则,必须使用跟踪问责程序。

  人在安全生产中具有能动性和主动性的特征[5],因此在安全生产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本管理,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科学而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对员工的引导。

  把做好人的工作作为工作的基点,着力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启发人的安全觉悟、调动人的积极性。逐步确立全员认同的安全文化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树立无责备同当责的合理结合,营造和谐的安全管理环境,是保证企业效益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尚权.安全文化缘起及国内安全文化研究建设现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2]张文隆.当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3]詹瑜璞.关于安全与生产安全概念的法理探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10).

  [4]焦丽萍.浅谈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

  [6]Safety,NearMiss,accountability,RACI,http://wikipedia.org/.

  [7]TankerManagementandSelfAssessment,OCIMF,2004(3).

  [8]TankerManagementandSelfAssessment2,OCIMF,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