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谈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创新

2010-10-2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概念。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奠定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作为道路客运企业,行车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企业必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全面建设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安全文化是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在安全生产这一概念的诸多要素中,安全文化处于核心地位,是人们对安全所持态度及对安全认识方法的总和。具体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和采取的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包括安全文明、生产环境和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和制度的建设等,它沉淀于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的适应能力、对安全制度的理解、对安全法规的执行、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及安全的群体效应等。

  (二)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核心理念,以确保旅客和其他交通参与者“安全第一”为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体现“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在此基础上全体从业人员特别是驾驶员要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防范能力,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氛围。

  二、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的类型

  (一)本质型的安全文化。要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辩证扬弃,作为道路客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起“认识安全主体,认识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进而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二)卓越型的安全文化。每一位员工都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效和成果,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已取得的安全管理效果,努力提高安管水平和安全目标;员工特别是驾驶员要以安全行车取得的卓越成绩的百万、两百万公里驾驶员为榜样,努力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三)全员型的安全文化。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都要主动地去识别和排除各种隐患,逐步形成“安全生产,从我做起”、“我的岗位、我的责任”、“安全生产、人人去管”的良好氛围”。

  (四)报告型的安全文化。要继续利用各种活动鼓励全体员工对于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多提意见和建议,公司安管部门对于每一份安全意见和建议都给予认真地对待和分析,不管是否采纳运用都应该将信息反馈给报告者,对有利于促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给予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有突出贡献者要给予重奖。

  (五)学习型的安全文化。要充分利用“两争一树”读书活动和公司倡导的“员工学技能、干部学经管”要求,鼓励全体员工学习、研究并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提高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通过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和更新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且通过学习心得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创新

  “安全文化”,意在提倡从文化的层面上研究安全规律,加强安全管理,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强化人们的安全价值观,达到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建立安全、可靠、和谐、协调的安全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和创新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四化”建设,努力把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贯穿于运输生产全过程。

  (一)内化“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精神文化。多年来,公司下了很大力气和精力抓安全,安全形势相对平稳,但同类型事故仍然有重复发生,距“全面稳定、有序可控”的目标仍有差距。分析各类事故发生的背后,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安全第一”的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外聘驾驶员中遵章守纪并没有形成群体的自觉行为。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根本的还是要用文化的力量去解决,通过安全理念的内化来实现,使“关注安全、善待生命”成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家庭幸福的源动力。事故发生的概率可能是几千分之一,几万分之一,但是这种不幸对于每一个家庭和员工来说,就是百分百的灾难,去年新国线无锡公司的“5•23”特大事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运输安全生产的本质就是使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威胁,就是做到“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时刻把“人命关天”的事放在心上,把“人的生命”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把安全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否则,安全不好,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得到保证,公司跨越式发展就失去了前提条件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思想要求我们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带着责任抓安全,带着感情抓安全,抓住安全不动摇,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任务、安全与家庭、安全与法律的关系,通过强制性的安全法规灌输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意识问题,使广大员工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违章就是违法、违法就是害命”的观念,从而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价值观根植到心灵深处。

  (二)固化“人人为安全负责”的制度文化。企业是船,理念是帆。安全理念成为安全生产之帆,必须以行之有效的制度融入进去,固定下来,贯穿于运输安全生产全过程,变成持之有据、可操作性的长效机制。当前,公司上下都在学习修改后的《安全管理新机制》,学习的关键在于领会和执行。一是要牢固树立“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坚持“逐级负责、分工负责、系统负责、岗位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干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在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形成责权分明、运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证的安全责任体系,从而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二是要强化问责意识,牢记“隐患险于明火”,超前主动抓安全,狠抓隐患排查,盯住问题,强化“发现不了问题可怕,解决不了问题可悲、不去解决问题可耻”的问责意识,做到重点岗位有监控、重点时段有人盯、重点路段有防范、重点车辆有保证、重点人员有跟踪,充分利用GPS等高科技手段,确保隐患得到全方位、多角度、超前性的控制,把各类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坚持情理相容,强化考核定责。一方面,对严重事苗、险情坚持按逐级负责和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对在事故中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严加追究,使安全责任的理念成为推动安全管理的一只“看不见的手”。同时,也使员工自觉地承担相应的安全责任,实现安全生产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推进“人人为安全负责”的安全制度文化的形成。

  (三)外化“人人保安全”的行为文化。员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关键的决定因素。旅游客运分公司2009年9月26日实现了安全行车1000天的目标,离不开全公司120多名驾驶员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离不开公司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每位员工个人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把企业的安全理念同员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人人敬业爱岗,才能唤起“人人保安全”的工作热情,形成群体保安全的能动性。我们必须从弘扬企业精神入手,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从根本上使员工立足岗位、确保安全、遵章守纪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一种美德。同时,针对当前的安全形势,一要加强现场管理和动态监控,工作重心进一步前移,强化岗位自控、源头预控、现场监控,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安全生产的有心人,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二是要培养员工精心维护设备的责任和习惯,特别是驾驶员必须认真做好爱车例保工作,确保车辆完好,为安全行车提供车辆保障;三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必须落实到班组,要建立健全学习型班组,强化员工岗位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积极开展安全操作对抗赛、岗位安全操作技术练兵、突发事故处置演练的反事故演习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技能训练活动,做到知与会的真正结合,从而提高员工的应变防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针对新招和新聘的驾驶员,要侧重于安全操作技能的训练,强化安全防范能力,使之从“体力型”、“熟练型”转变为“知识型”、“技能型”、“创造型”,使“人人保安全”成为干部员工的自觉行为。

  (四)强化“安全靠大家”的环境文化。安全理念要营造氛围,必须突出人格化点滴渗透,才能形成强势,实现宣传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一是安全舆论引导上渗透。一方面,加强安全目标与典型的宣传。强化安全目标的宣传,要注意把企业安全目标与员工个人安全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使员工明确。只有实现了安全目标,企业才能有发展,自己才能得实惠,家庭才能有安宁幸福。安全典型是安全理念的人格化,要弘扬正面典型,充分发挥全国劳模秦向锋及班组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使广大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另一方面,要利用多种典型事故案例,强化反面典型教育,使事故案例成为安全宣传教育的活教材。同时,及时通报处理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中的隐患,保持安全生产平稳态势。二是宣传载体和方式上的渗透。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聪明才智,通过安全生产月活动、“春、夏、冬百赛活动”、“安康杯”活动,征集安全警语、播放警示片、张贴岗位格言、安全警示图片展览、安全生产研讨会等形式,传播安全理念,聚焦安全问题,深化安全观念。近年来,公司开展了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共同唱响了“安全靠大家”的主旋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营造和谐共进的安全环境。

  《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如何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安全发展,构建平安和谐企业,是每位企业管理者时刻都在考虑的重大问题。同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这样才有活力和生命力。我坚信,在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效,并且为公司的“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