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和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预防和制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后,由于各类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率的快速上升,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安全文化在保障人类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安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
一、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提出及其战略目标
1.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思路的提出
“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种思想和战略,它的提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安全文化发展的趋势和必须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安全的认识正由盲目的、被动的、局部有知的阶段向有意识的、系统的阶段发展,由生产领域扩展到人生存和活动的一切领域。民众的安全素质、参与安全防护的自觉性、自防自治自救的能力正逐步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已进人大众安全文化的阶段。安全文化建设受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我国经济要高速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保障环境和支撑条件;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实现了小康,对安全的需求随之提高,渴望有一个安全、文明、稳定、有序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这就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安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我国的一些安全生产工作者和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和人类社会安全活动的规律提出的。1993年下半年,劳动部李伯勇部长曾多次对一些专家、学者和劳动部的领导说,你们要关心、学习“安全文化”,在研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体系的同时,要学习借鉴安全文化。它是转变安全生产工作观念和方法的大事,要请些专家、能人研究一下,借鉴核安全文化的经验,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把我们的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1994年1O月20日,李伯勇部长亲自写信给《警钟长鸣报》报社,指出:“你们对安全文化宣传得很好,最好再深入些,使职工既能理解,又能把安全文化在思想上扎根,行动上贯彻,具有一定的安全文化素质。” 1995年1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全国安全生产电话会议上指示:“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文化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1995年4月上旬,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警钟长鸣报》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劳动部、人事部等国家部委领导和有关学会、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以及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同志参加的“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首次对我国安全文化建设进行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研讨,并通过了《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对我国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九条建议。1997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21周年纪念日),中国安全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在中国劳动科学研究院召开。会议发表了(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提出了跨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的八个构想。国家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在给有关专家的信中指出:“您们的思路和建议都很好,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作为发展中国家,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也十分严重。其中,社会各界防灾减灾和安全意识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通过编制(21世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组织防灾减灾和安全管理的研究, 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和安全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和安全意识,推广防灾减灾和安全管理技术,最大限度地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李伯勇部长给这次会议和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筹委会的贺信中说:“如今安全文化的影响也超过了工业文化的范围,开始深入发展为企事业安全文化、城市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居家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我十分同意大安全观,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安全文化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大众自觉行为的有效途径。应将安全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 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结合。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中国需要安全文化的总体发展纲要。1998年3月,李伯勇部长在给《中国安全减灾战略论》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进一步强调了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会丰富安全科学,更将成为2l世纪公众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安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 成为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和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长期反思得出的结论,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作为一种发展观,它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和自然资源的关系,深刻提示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它指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内涵丰富,它主要有两大含义:一是人类应坚持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追求健康、安全、舒适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这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但人类不应采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方式求得发展。二是当代在创造与追求今世的发展与消费时, 应当承认和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绝不能剥夺或破坏后代人(相邻地区)本应合理享有的同等的发展与消费的权利。“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全世界的口号,它不仅是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等。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 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系统应遵循公平性与协调性、持续性与理智性、共同性与整体性相一致的原则, 以满足当代人对安全文化的需要为首要目标, 以促进安全文化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为动态目标, 以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为最高目标。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满足当代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是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的首要目标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产生解决物质需要和保障其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的安全需要。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对安全的需要有所不同; 同一社会发展时期, 不同的人对安全的需要有所不同。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在一定社会发展时期, 应以满足当代人中的大多数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在社会文明程度愈来愈高、科学文化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存在着许多危害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的不安全因素,引发了各种各样的案(事)件、事故,如治安灾害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自然灾害事故(尤其是一些现代自然灾害事故,如核辐射、酸雨等)、社会犯罪以及其他意外事故等,这些案(事)件、事故中,有的是人们在生产、科研工作中因受到对事物认识能力的限制而引发的,丽大多数案(事)件、事故是由于有关人员缺乏安全知识和防范能力,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或处置不力、不当引发的。在控制和预防犯罪方面,公民素质低、安全防范体系不健全是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的隐患。消防部门做过一项调查, 在文化、层次颇高的某城市,50% 的居民不知道如何使用“1 19”。如果一个人不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就难以抵御各种不安全因素的侵害, 无法有效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和他人以及自身的人身、财物安全。从过去发生的一些重特大案(事)件、事故中的“大难不死”者的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具有一定安全知识、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的人,在其安全遭受侵害时,可减少损失或免遭侵害。1986年,哈尔滨天鹅饭店发生火灾,6名日本人之所以幸免于难,就得益于他们在日本受过正规的消防安全教育。他们一住进饭店就观察好安全通道,当突遇火灾时,沉着、冷静地逃出火海。1995年1月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给日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金,但日本国民在巨灾面前泰然自若,不低头,不泄气,团缱互助,积极开展自救工作。因此,我们应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社会民众对安全的基本需要, 以满足当代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为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的首要目标,大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和抵御非法侵害的能力,有效保护民众的人身和财物安全, 而且有助于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满足人对安全的基本需要, 实现工作顺利、生活愉快、全面发展、事业有成的人生目标。
(2)当代人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应有利于安全文化持续、稳定、协调、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 有利于后代人安全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的动态目标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是连续不断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的, 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安全文化的发展也是如此。安全文化在我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人类祖先为了抵御和战胜来自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猛兽的侵害,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获取的求得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生存方式和经验, 创造了具有原始社会特点的安全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安全文化也随之有所发展,但这种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创造的安全文化的基础之上,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进行创新。安全文化是沿着实践— — 认识— — 吸收— — 创新的途径向前发展的。因此,我们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一是要坚持“古为今用” 的方针, 注意继承前人创造的安全文化遗产;二是要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广泛吸收国外优秀的安全文化成果; 三是要坚持“和谐统一” 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四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方针, 确保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步,对社会发展起推动和促进作用,并使今天我们创造、拥有的安全文化,不仅有利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后代人安全文化事业的发展。安全文化建设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安全文化发展的战略系统的动态目标,确保安全文化持续、稳定、协调、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
(3)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是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系统的最高目标安全文化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安全文化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安全文化的科学性决定了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大力发展安全科学技术, 提高其自身的科学含金量,这是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加强安全文化法制化建设,可以使安全文化建设做到依法发展、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不会因时代变迁、人员变动、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这是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保障。加强安全文化规范化建设,可以使安全文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沿着一条正确的、有规律的道路发展,这是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强安全文化产业化建设,可以使安全文化理论研究、安全文化市场开发、安全产品研制生产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这是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加强安全文化现代化建设,可以使安全文化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随着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和经济更加迅速地互相渗透,技术转为经济,变成生产力的频率大大加快, 呈现科学技术和经济结合紧密化的特征。特别是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代替了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经济,使得人类将面临着一场新的世界范围的产业革命。”在此情形下,仅仅局限于某一领域的发展, 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在安全文化发展过程中, 我们既要注重安全文化发展的数量增长,又要注重安全文化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既要实现安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又要确保人类生产、生活安全,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实现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从根本上扭转日趋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仅去年,我国就发生了包括交通事故在内的各类事故大约100万起, 死亡约l3万人,平均每天约273-9起,死亡356人。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相当薄弱, 许多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技术设备不符合要求、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有章不循、地方政府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影响安全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安全欠帐较多,存在大量的事故隐患,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二是安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抵御来自于现代生活中高层人造空间以及机、电、化学、毒气等物品的危险和来自风暴、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侵害的能力还较为低下;三是人们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全民安全素质较为低下;少数人是见利忘义,要钱不要命。这些都与安全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有较大关联。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产,交通方面的安全管理,健全安全责任制。切实纠正各种违章指挥和操作现象,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必须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好安全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形势,解决安全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2.实现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作保障,否则,即使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和机遇,也会因不具备安全这一基本前提而无法实现。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已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纵观当今世界,凡是国内安全形势恶化、政治不稳定、社会秩序混乱,特别是战乱频繁的国家, 其经济肯定难以顺利发展, 即使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如果国内发生重大事件,其经济必然会受到严重挫伤。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后,美国航空业岌岌可危,加剧了美国经济的恶化。不仅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其投资、消费、外贸、金融等严重受到影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打乱了国家实施经济发展计划的步骤,扰乱消费者正常的消费秩序, 削弱了一国的经济发展能力。今天,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发展,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各种刑事犯罪,尤其是来自恐怖分子破坏的危险性在急剧增大。恐怖分子的组织遍布全球各地,作案手段日益隐蔽和高技术化,加之国际恐怖分子与国内严重刑事犯罪分子互相勾结,从一般的绑架、爆炸、劫机等发展到袭击具有重要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目标,这往往会对~ 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甚至全世界都会产生极大的、极坏的影响。美国发生“9?11”事件后,全美股市停止交易、民航停飞,造成全球2/3的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全民安全素质,努力优化安全环境,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树立良好形象,建立良好商誉的重要手段。目前,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高危行业的现代企业来说,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从产品销售、市场占有,到对外合作、投标信贷,企业安全形象的好坏、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和作用。 .
3.实现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安全、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从首都经贸大学近期在北京市开展的一项调查结果来看,在社会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再就业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有43.7% 的人员把安全作为择业的首要条件予以考虑,超过对“高薪”和“有发展”的两项考虑。在实际生活中,有相当高比例的人员不选择危险性较高的职业。据调查,成都市目前建筑和煤碳行业中,工长以下的人员90% 以上为外来人口,且大多数来自农村,从事的是危险和繁重的工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安全文化事业, 实现安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广大群众对安全文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尽可能地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卫生、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
4.实现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是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入世后, 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产品质量安全等都必须严格遵守wro 的有关规则。安全管理应与国际相关安全认证标准逐步接轨并受其制约,从政府强制执行行为为主导向企业自我约束行为为主导过渡,建立与世界发达国家安全机构较接近的安全管理模式,成立独立的劳动保护部门。企业发展生产、更新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等都必须牢固树立国际劳工组织“以人为本”的职业安全卫生理念,符合劳动安全卫生的要求,确保每一个工人的生命安全健康,使每一个工人都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按照wro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 劳动者在就业期间对自身安全与健康的要求值,将随着企业生产中的不安全、不健康因素的逐步公开而不断提高,其中包括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目前,由于我国不少企业忽视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管理基础差;安全管理法规、标准等与国际规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国民安全教育和劳动安全教育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劳动者安全素质较为低下,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工伤和职业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发生各类事故35万起,其中死亡人数达1O多万。每年因人为事故和职业危害产生的损失达800~2400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GNP)净增1~3个百分点,可解决400~1200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因此,我国要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展与时俱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促进我国安全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实现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1.认真制定并积极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政策, 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化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有政策作保障, 正确且有力的政策可促进事业的发展、工作的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更需要有正确的政策作指导,才能顺利向前发展。由于我们遇到来自生存空间、生产与生活中的人为或自然的危险在日益增多,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抵御各类灾害事故的侵害,极力降低或减少损失,已成为政府制定安全政策的目标。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把制定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制定减灾规划,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灾工作的指导。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制定的政策主要有:一是制定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明确整个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任务以及措施。二是制定落实安全责任制方面的有关政策,明确各级安全管理者(官员)的安全责任,建立任期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责任查究制、一票否决权制等,积极推行并实施“注册安全主任”制度。三是制定全民安全教育制度,明确有关组织、单位安全宣传教育的任务和职责, 以提高全民(主要是劳动者)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素质及能力。四是制定青少年安全教育政策, 高度重视未来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安全素质的培养,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安全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接受较为系统、全面、科学的安全知识教育。认真制定并积极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有关方针政策, 以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规范化。
2.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 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
安全文化阐述的是与安全有关的人类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向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活动中,为维护自身免受意外伤害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以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成果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建设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目前,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安全生产管理者的大胆实践和众多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近l0年来,发表了大量安全文化建设方面的论文,出版了一批安全文化理论研究‘ 专著和指导性教材,完成了若干项安全科学技术工程项目的研究。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构建、未来安全工程师知识结构的确立、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等,有不少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需要我们去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进行深入持久的理论研究,以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化。
3. 大力加强安全文化法制建设, 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法制化
加强安全文化法制建设是保障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实现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完善的安全文化法学体系、健全的政策制度,可以使安全文化的发展不会因人、因时、因地的改变而改变,真正实现依法建设、依法管理。目前,我国运行着的有关安全文化建设的法律、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产生的, 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应根据安全管理规律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认证制度,修订完善我国有关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法律的实施、保障、支持体系和监督机制。积极开展安全法学研究,努力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法制化。
4.不断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 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产业化
安全文化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有正确有力的政策作引导,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作保证, 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持。无论是对安全文化理论、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还是对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推广、应用,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安全文化建设产业化已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安全文化有着极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安全文化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据统计,世界安全减灾产品市场为每年数千亿美元,而制造能力不及1/2。我国安全减灾类总产业为百亿人民币,严重低于世界安全减灾产品市场的发展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民众安全意识薄弱,自防自治能力较低,尚未形成安全文化素质下的对安全自护产品的迫切需求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安全产品种类少,质量差,有的甚至存在着“安全产品不安全”的问题。此外,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不断加大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引导安全文化类企业和安全文化研究机构,加大安全文化市场的开发力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党动手、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局面。我们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安全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建设的水平, 以确保安全文化持续、稳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真正实现安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倡导现代安全文化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