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文化与时俱进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经济发展的规律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的理念和行为,特别是安全生产的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对社会各阶层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一种新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科学的思维方法,一种更广的安全视野和社会适应能力,一种更务实而珍惜生命的行动,一种善待人生而对安全和健康的追求,在国内工业界和社区里,形成了一种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大众安全文化素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潮流。科技进步和社会文明需要安全文化,人民大众生存和发展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安全文化,而企业安全文化和大众安全文化的兴起和发展有其特殊时代背景,现概要分析如下。
1.大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自己的生活及人生的追求也有了全新的内容和目标。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向小康水平跨跃的进程中,更加需要安全、健康、舒适、长寿。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社会稳定已成为社会文明和公民生活安宁的重要标志。
2.安全科学技术和科普水平得到了提高
安全科学技术在已成为国家一级学科(见GB/T13745—1992),表明我国对安全的本质及运动规律有了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预测、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安全科技的成果转化为安全防护的设备和产品以及实用的安全工程技术,通过科普宣传、教育,增强了公众的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学到了事故应急救援、自救、互救、逃生的本领。大众对安全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有了求知的欲望和和掌握技能的积极性,提出了保护自己身心安全与健康的新需求。
3.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增强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劳动保护国策的基本内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已深入人心,在国家宪法、劳动法、企业法和地方政府行政法规以及相关的安全卫生标准中都有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条文,劳动安全卫生的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大众的安全科技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在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在增强,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已成为公众保护自己的武器。
4.优生政策使人们更重视人的安全与健康
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为人民普遍接受。独生子女在生育、培养、成长和就业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问题,必然成为亿万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求职就业中,那些不安全,欠卫生的职业或厂矿,那些危害性大,事故风险大的地方,将会面临招工难的困境,21世纪的中国人,特别是独生子女,比任何时期更看重自己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很显然,改革开放以来,亿万农民涌向城市,成了低素质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低技能、低效率的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替换工,多半在最脏、最累、最危险、最不卫生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这种用工现状必然会降低职工队伍的总体安全素质,也增加了控制意外伤亡事故的难度。
在经济建设时期,把安全生产的重点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包括安全技术、安全知识、安全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亟待提高劳动者,甚至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素质。这是社会文明的要求,也是政府和企业(雇主)不可推辞的责任和义务。
6.人们更加重视休闲活动的安全与健康
全国职工已享受每周40小时工作日的权利,无论是职工或是公民均有充裕的时间从事各自喜爱的活动。由于非生产性活动的方式、范围和领域的不同,学习有关的安全与卫生的知识,掌握自我保安和救护的方法,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卫生的活动环境已成为大众的急迫需求,例如:安全保健、安全旅游、安全健身、健美、安全休闲活动、安全美容、安全探险、安全娱乐等,也成了安全休闲文化的新内容。增长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创造休闲活动的安全文化氛围已成为大众的安全休闲文化新要求。
7.高新技术风险进入家庭,大众更需要科学消费的安全文化
高新技术产品进入市场,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方便、实惠、享受,同时也带来了事故隐患和风险。由于缺乏安全科技文化知识,例如:不会正常使用家电用品,看不懂说明书,违反操作程序,不了解产品特性或易出事故的地方等,造成了许多意外伤亡事故。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人士透露:“在我国,损害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据悉,我国每年因家用电器漏电便造成8000多人死亡;而仅在1994年,燃气热水器质量问题又使173人命丧黄泉。1985~1989年5年时间,共发生大的假酒事件11起,不法分子用工业酒精制作假酒致使129人死亡,4966人中毒,33人失明;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造成27人丧命的悲剧更令人触目惊心。此外,交通、旅游、环境污染、娱乐、玩具、药品医疗、化妆品等等,都存在大量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所有这些无不直接对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因此,消费者要学会保护自己,就必须不断提高安全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安全健康的消费观。
8.非工矿生产领域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
从全国看,每年企业及矿山发生的意外事故,有1.5~2.0万人丧生,而非生产领域的意外事故却有8.0~9.5万人死亡。实际上,人们在生活与生存领域的活动遭遇的事故和灾害(洪水、地震、泥石流、气象等)而危及人民的生命的数字还在增大。根据1998年官方公布的资料,足以说明非生产领域事故而死亡人数远大于生产领域事故死亡人数:①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7.8万人;②铁路道口事故死亡人数8402人;③火灾事故死亡人数2380人;④自然灾害死亡人数5511人。
每年因烟花、爆竹、喜庆气球、家电产品、休闲、旅游等意外的伤害事故,保守的估计至少也有1.0~1.5万人不幸死亡。据报道:每年医生用药和自购用药而造成50~100万人的药物伤害,严重的致命死亡。因此,大众的生活、生存及社会活动领域的安全与卫生问题,决不容忽视。大众安全文化及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
9.安全文化素质教育要从孩童抓起
据有关专家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死亡数字十分惊人,每年平均在1.2~1.8万人,其中以交通、火灾、失误、淹溺等为主。这些都是因对安全和自护无知,缺乏最基础的安全文化质量而造成的。
因此,专家们、老师们都呼吁:安全的意识、思维、习俗,安全防护、应急和自救的技能和知识,应从幼童、中小学生抓起,通过安全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提高下一代的安全文化素质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安全文化能最深刻地影响孩童的思维和行为,能塑造和培养安全的人生观和安全价值观,安全教育能使孩童从小就养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为和品德,安全教育应该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内容之一。
10.安全文化是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我国企业也正在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化(OSHMS)。质量一环保一安全与健康问题,其核心是人类的安全、健康、生存的风险问题,也是安全文化、文明生产、社会文明的问题。推行OSHMS标准化,是以保护人的安全和健康为核心,是以安全文化为基础的,也是工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没有高水平安全文化素质的全体员工的参与和积极响应,没有形成宜人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OSHMS是难以建立的,其绩效也肯定是失败的,更无法实现3个管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
11.大众需要安全科技文化
中国人民正从“温饱”跨入“小康”,由于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寿命增长,在衣、食、住、行方面更需用安全科技文化充实自己,保护自己。现在,一种自觉追求安全文化、善待生命及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的习俗正在形成,具体表现为:
(1)一切活动中都以追求安全、舒适、健康、长寿为目标;
(2)喜爱安全、健康的文体活动和休闲、健身、旅游等活动;
(3)戒烟、禁酒、健美、礼仪、时装等吃、穿、住、行活动均以安全、健美为时尚;
(4)愿意学会使用消防器材,家庭积极装配灭火器,掌握几种灭火方法和有关灭火常识;
(5)认真学习急救、互救及逃生方法,参加野外、实地训练;
(6)学会拨打急救电话(120)、火警(119)、匪警(110)、交通事故报警(122)、障碍台(112)、气象预报台(121)、报时台(117)、查号台(114)等的电话,以防意外事故,临危不乱;
(7)自觉订阅、购买、学习有关安全、健康、灾害方面的书报,增加防灾知识和信息;
(8)更新消费观念,愿意买安全、健康、环保型的产品;
(9)养花、种草、植树、爱鸟,注意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安全健康的美德。
二、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
1.宣传教育是安全文化传播的根本途径
安全文化是随着人类生存、繁衍、发展和社会文明而不断继承、吸收、优化、繁荣并滚滚向前的、奔腾不息的科技文化长流,安全文化弘扬和传播的发展示意图见图1。它与时俱进地教育和指引着人们从事安全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保护子孙后代的身心安全和健康,吸收、优化、繁荣当代的安全文化,汇成与时俱进的安全文化长流。
图1安全文化发展示意图
2.树立安全生产文化宣教工作的新理念
要开创安全生产文化宣教工作新局面,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必要的,但不能走老路,必须破除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打破以往行业宣传存在的某些局限性,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文化理念。这种新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安全文化观。在安全文化宣教工作的战略思想上,要树立系统安全观念、社会公众观念和文化产业观念。系统观念是指把宣传教育放在安全工作的大系统中去思考,纳入全国宣传工作的总体部署中统一实施;社会公众观念是指安全宣传教育要面向全社会,着眼于人民大众安全生产意识的普遍增强,全社会安全生产风气的鼎新,从国家政权形象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出发,放眼赶超世界安全生产先进水平,制定宣传教育工作战略;文化产业观念是指要从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结合上,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有指导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着手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文化产业体制。
(2)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和氛围。在安全文化宣教工作的基本任务上,要突出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与健康的人文关怀,唤起全社会对安全生产的广泛关注,为安全生产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要通过向社会全体成员宣传党和国家相关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灌输安全生产基础性知识,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教化,在整个国家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舆论氛围。
(3)树立大众安全观。在安全文化宣教工作发展方向上,要下决心走社会化、公众化和公益化的新途径,坚决摆脱以往那种层层下发文件、逐级转达学习的传统套路。面向社会,把安全生产文化宣教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办;以现代化传媒为载体,努力推动安全生产文化宣传的科学化和艺术化。
在安全文化宣教工作的手段上,要重视大众媒介特别是电视的作用,实现手段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大众媒介的作用是宣扬真、善、美,曝光落后与丑恶,教育大众,扶正压邪,坚持真理,是安全生产文化宣传的有效手段。要与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建立巩固的协作关系,通过插播安全生产公益广告,创办安全生产专题栏目,开辟新的安全宣传教育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人们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实现大众自律安全的目标。
(4)发挥各方力量拓展传媒渠道。在安全文化宣传工作的队伍上,应注意发挥社会文化机构的作用,放手动员和使用各种社会力量。要善于借用社会团体和文化产业的特点,采用政府依法委托制作、委托发行、委托策划、委托承办等形式,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做好这方面工作。
(5)正确处理安全文化宣教工作效益问题。在安全文化宣传工作机制上,要尽快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逐步实现产业化经济运作。要看到安全生产宣传的广阔市场和商机,鼓励承担这方面任务的机构和文化类企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逐步做强做大。安全文化产业应以保护人民大众的安全与健康为宗旨,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三、树立新世纪的安全文化新观点
通过安全文化的宣教和传播作用,使大众在建立安全的人生观、安全的价值观中受到启迪,使大众对不安全的行为和习俗得以反省,达到人人都要力行安全、力创安全、力保安全的目的。笔者认为,21世纪,全民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安全文化的新思路与新观点。
1.扩展和研究安全的新领域
仅研究以生产领域的安全是不完整的,必须不断扩展和研究生活、生存领域的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全面地认识安全、事故、灾害的本质及运动规律。
1993年,在“国际共同安全”大会上,专家们强调:“世界上所有意外死亡事故中,仅有7%是职业事故,56%屑其他事故。”而同年美国的生产事故(职业事故)为10%,其他事故(非生产性事故)为47.2%。20世纪80年代,日本每年非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为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的8倍。英、法、德的伤亡事故统计表明,生产性事故也只占总死亡人数的10%左右。而这几年国内的矿山和工矿企业生产性事故的死亡人数也只占全国总事故死亡人数的15%~20%。
因此,从安全科技文化的角度,要求人民树立安全的新观念,在重视安全生产的同时,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家庭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产品安全、药物安全、保健和娱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与其他非生产领域的安全。
2.保护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安全
保护人所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观点,就要以安全生产和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为基础,不断扩充到保护一切活动的人的安全。例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减灾防灾、居家安全、休闲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农业安全、生存安全等非生产领域的安全,目的是保护人在从事任何活动时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人是一切活动中的最活跃的因素,安全和健康的人才能从事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的一切活动。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关爱人生”、“尊重人权”的崇高理念。
四、安全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大众要实现安全、舒适、高效的从事一切活动的愿望,就要提高人民的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就要树立跨世纪的安全文化新观点,这是安全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珍惜生命,善待人生,通过安全文化的传播、宣传和教育,使公众觉醒、理解,这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保护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是政府及社会的神圣责任。只有全民为之奋斗,世代继承和发展,中国安全文化的长流才会滚滚向前,安全文化事业才会繁荣昌盛。
但是,人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安全文化建设仍任重道远。当前,倡导、弘扬和宣传安全文化,在全民、全社会还未形成宜人的大气候,而国内安全文化的气息和全球的安全文化氛围,正在熏陶和诱发着中国安全科技文化的春天早日到来。安全文化需要不断地宣传、教育、再倡导、再弘扬、再激励、再传播,要世代持续奋斗,也许要几代人、若干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今天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伟大功绩。万里征途始于足下,中国安全文化建设正在启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长期指导和支持,需要全民的自觉投入和努力奋斗,创造和形成中国特色的安全文化,才会给华夏儿女创建出安全、健康、舒适、少灾的未来。
上一篇:生命——在细节意识的那道弦上
下一篇: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弘扬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