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结构

2011-07-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按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的要求,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内部的和外部的文化特征,引导全体员工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在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通过全员参与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进步。根据电力行业安全生产的特殊性要求,电力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电力生产的全过程、全方位,不留死角,从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建设、行为规范建设、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入手,突出以人为本,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突出安全发展,避免各类事故。

  电力安全文化包含关联紧密、层层递进的四层结构。包括,核心层:管理层的安全承诺;内1层:行为规范与程序;内2层:安全行为激励、信息传播与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安全事务参与;外层:评估和审核。

  1.安全承诺

  建立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和安全目标等安全承诺。安全承诺要体现电力企业自身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的基本特征。突出四个特点:

  (1)建立切合企业特点和实际,反映共同安全志向。电力企业的共同安全志向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总则要求,从电力系统的形成至今,一直得到贯彻和执行。

  (2)明确安全问题在组织内部具有最高优先权。电力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并确实作为评判企业经营业绩和干部业绩的先决条件。

  (3)声明所有与企业安全有关的重要活动都追求卓越。电力安全需要每一环节高质量工作保证,正如“木桶理论”,不能存在短板。如: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工作信条,作为全系统的工作标准,并得到较多相关方的积极响应。

  (4)含义清晰明了,并被全体员工和相关方所知晓和理解。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经过多年的贯彻、学习、培训,已被电力企业的所有员工熟悉和掌握;通过签订安全合同、安全交底、安全施工方案审核等系列的相关方安全教育和要求,电力企业的安全理念已被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制造和电力用户所广泛知晓和理解。

  2. 行为规范和程序

  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承诺的具体体现和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求。企业应确保拥有能够达到和维系安全绩效的管理系统,建立界定清晰的组织结构和安全职责体系,有效控制全体员工的行为。电力企业要进行安全文化氛围、安全制度体系、安全基本素质、标准化作业、准军事化管理、工作环境、保障体系等行为规范建设,建立识别、说明、执行程序。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电力企业已建立了较为完整、齐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并每年根据实际进行动态修订;建立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并进行不断完善;通过不间断的季节性安全检查和日常的现场督查以及安全奖惩的实施,有效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1)行为规范。一是体现企业的安全承诺。行为规范的建立和执行应体现企业的安全承诺。电力企业的行为规范核心是《安全生产工作规程》和《电力安全工作规定》,其开篇的总则中都旗帜鲜明地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理念,明确提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的安全绩效标准。二是明确各级各岗位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权限。《电力安全工作规定》中对电力企业的各级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各电力企业也都已出台各自的企业安全生产职责的相关文件,作为本企业安全生产的依据,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三是细化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由正式文件予以发布,行为规范的执行者参与规范系统的建立,熟知自己在组织中的安全角色和责任,广泛听取员工意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各电力企业根据各自的生产特点,都已正式行文发布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如“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工艺规程、事故调查规程”等,通过不断的安全生产实践,由基层员工提出,管理层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征求了执行层的意见,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用以规范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四是引导员工理解和接受建立行为规范的必要性,知晓由于不遵守规范所引发的潜在不利后果。近年来电力企业通过建立和发布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告知了在各类作业行为中存在哪些风险和危险因素;通过不间断的安全日活动、班前班后会、事故通报和安全督查考核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引导各级员工理解和接受行为规范的必要性。五是通过各级管理者或被授权者观测员工行为,实施有效监控和纠正。电力企业通过建立各级领导下现场制度,不断对员工的行为动作进行观测,通过建立各级安全监督体系,授权安监人员对现场行为进行监控和纠正,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奖惩,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

  (2)程序。程序是行为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必要的程序,以实现对安全相关的所有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一是识别并说明主要的风险,简单易懂,便于实际操作。程序的使用者(必要时包括承包商)参与程序的制定和改进过程,并应清楚理解不遵守程序的潜在不利后果,由正式文件进行发布。电力企业建立和发布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告知了在各类作业行为中存在哪些风险和危险因素,部分电力企业已经进行细化和补充,能具体到各类施工中各环节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并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保存和传播。通过不断的安全生产实践,由基层员工提出,管理层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征求了执行层的意见(有工程施工时,往往还征求了承包商的意见),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二是通过强化培训,向员工阐明在程序中给出特殊要求的原因。对程序的有效执行保持警觉,即使在生产经营压力很大时,也不能容忍走捷径和违反程序。激励员工对程序保持质疑的安全态度,必要时采取更加保守的行动并寻求帮助。电力安全存在瞬时性、社会性、复杂性和后果灾难性的特点,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和时限要求,意味着存在很多的特殊要求,非常有必要在程序中得到体现,必须通过强化培训,让员工掌握和牢记遵循程序的必要性,不能容忍走捷径和违反程序。同时要激励员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分析面临的危险因素,对程序的正确性保持质疑的态度。

  3 .相关因素

  注重相关因素影响是实现安全承诺的重要保证。

  (1)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在审查和评估自身安全绩效时,除使用事故发生率等消极指标外,还应使用旨在对安全绩效给予直接认可的积极指标。电力企业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绩效考核标准,标准中除含有事故障碍指标外,还包含了对员工的安全建议、工作量、工作质量的评价,并设有百日安全奖金、千次操作无差错奖励等正向鼓励指标。每年度选树安全生产正面典型等非物质鼓励手段,发挥示范作用。

  员工应受到鼓励,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挑战所遇到的潜在不安全实践,并识别所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员工所识别的安全缺陷,企业应给与及时处理和反馈。为了防止在时限进度的压力下管理者强迫执行层员工违章蛮干行为的发生,电力企业普遍把违章指挥作为管理性违章的首条,并在《安全工作规定》中明确授权员工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并立即从会严重危胁到人身安全的危险场所自行撤离。对识别出来的安全缺陷,电力企业建立了缺陷管理制度,从组织程序上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举一反三。

  企业宜审慎对待员工的差错,应避免过多关注错误本身,应以吸取经验教训为主要目的,应仔细权衡惩罚措施,避免因处罚而导致员工隐瞒错误。电力企业通过“四不放过”的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在调查清楚事故经过和分析人员责任基础上,通过责任追究和所有相关人员受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和吸取经验教训;通过采取防范措施和每年度的两措计划的实施,达到“亡羊补牢”的目的。

  (2)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安全文化传播系统,综合利用各种传播途径和方法,提高传播效果。电力企业已建立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平台传播途径,综合利用文字、影像等多媒体进行广泛的安全信息传播,除了常规的安全信息通报、文件要求、安全论文、合理化建议、安全演讲等手段,部分电力企业已尝试进行电力安全论坛建立和安全管理综合系统的建设。

  企业应优化安全信息的传播内容,将组织内部有关安全的经验、实践和概念作为传播内容的组成部分。电力企业非常重视安全信息的传播,出台了系列管理规定和管理要求,将有关的安全信息通报、事故信息、安全经验进行及时上报,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实践作为典型经验予以总结和推广,并逐渐把成熟经验上升成为管理要求,使用文件予以固化。

  企业应就安全事项建立良好的沟通程序,确保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和相关方、各级管理者与员工、员工相互之间的沟通。确认有关的安全事项信息已经发送,并被接受方接收和理解。涉及安全事件的沟通信息应真实、开放;每个员工都应认识到沟通对安全的重要性,从他人处获取信息和向他人传递信息。近年来,电力企业普遍重视自身社会责任的建设,纷纷出台各自的社会责任报告,把电力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做法、企业的承诺、对自身的要求予以公布,并送达政府、用户、厂商等利益相关方。通过建立有效的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将安全信息及时报告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的上层组织。员工之间通过沟通、交流等各种方式,将得到的安全信息及时进行有效传播。

  (3)自主学习与改进。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安全学习模式,实现动态发展的安全学习过程,保证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近年来电力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学习型企业,组建各类的学习型组织,大力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工作,举办了各类的业务技能培训、安全技能培训、持证上岗、比武、练兵等系列培训活动,意在提升员工的安全技能,确保企业的安全绩效能得到持续的改进。

  企业应建立正式的岗位适任资格评估和培训系统,确保全体员工充分胜任所承担的工作。应制定人员的聘任和选拔程序,保证员工具有岗位要求的初始条件。安排必要的培训和定期复训,评估培训效果。培训内容除有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包括对严格遵循安全规范的理解,以及个人安全职责的重要意义和因理解偏差或缺乏严谨而产生失误的后果。电力企业已逐步开展岗位任职资格的管理,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岗位的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相关任职要求,逐步建立员工个人安全业绩卡或安全业绩评价制度,结合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三级教育制度,确保新员工和转岗员工能尽快掌握岗位的技能要求。通过“四不放过”的事故教育和日常的安全督查,强化了员工对严格遵循安全规程的意识。

  除借助外部培训机构外,应选拔、训练和聘任内部培训教师,使其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知识和信息的传播者。电力企业意识到了内部培训力量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纷纷组建了本企业的兼职培训师队伍,进行岗位技能、安全技能的传授。部分企业已将培训师的聘任和岗位成才或个人绩效评价的考核机制进行有效的挂钩,确保培训师队伍建设进入良性的循环。

  企业应将与安全相关的任何事件,尤其是人员失误或组织错误事件,当作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宝贵机会和信息资源,从而改进行为规范和程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电力企业特别重视对事故教训的学习,《安全工作规定》明确要求应把事故的学习和防范措施的采取作为企业安全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事故的教训,编制和落实企业的“两措”计划,并将防范措施上溯到设计、设备采购等环节和下传到外委工程施工单位和用户等相关方。

  应鼓励员工对安全问题予以关注,进行团队协作,利用既有知识和能力,辨识和分析可供改进的机会,对改进措施提出建议,并在可控条件下授权员工自主改进。经验教训、改进机会和改进过程的信息宜编写到企业内部培训课程或宣传教育活动的内容中,使员工广泛知晓。电力企业多年来坚持合理化建议的收集工作,通过出台相关的制度,对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评审、采用进行有效管理。坚持行之有效的班组QC活动和群众性创新活动,通过不断的PDCA循环,不断提升班组的自主创新水平,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通过成果的发布和论文的评审,使员工广泛知晓,完成创新提高后水平的固化。

  (4)安全事务参与。全体员工都应认识到自己负有对自身和同事安全做贡献的重要责任。员工对安全事务的参与是落实这种责任的最佳途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规定中明确了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票许可人和工作班成员职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负责。

  员工参与方式可包括以下类型:建立在信任和免责基础上的微小差错员工报告机制;成立安全改进小组,给予必要的授权、辅导和交流;定期召开有员工代表参加的安全会议,讨论安全绩效和改进行动;开展岗位风险预见性分析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的自查自评活动。电力企业定期召开各类的安全学习活动,如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安全分析会等,讨论安全业绩和改进行动,进行危险的分析,明确告知工作的危险点和采取控制的措施,达到员工广泛参与安全事务的目的。电力企业多年来坚持定期召开安委会会议或职代会会议,提出和讨论安全工作思路、年度安全目标,签订安全责任状,收集和实施安全合理化建议等。

  所有承包商对企业安全绩效改进均可做出贡献。企业应建立让承包商参与安全事务和改进过程的机制。包括:将承包商有关的政策纳入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加强与承包商的沟通和交流,必要时予以培训,使承包商清楚企业的要求和标准;让承包商参与工作准备、风险分析和经验反馈等活动;倾听承包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改进机会的意见。《电力安全工作规定》中对承包商的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成立项目委员会,定期召开安全会议,讨论和检讨安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和落实改进意见等。对承包商的资质审查、安全业绩审查、组织和施工力量的审查、安全施工方案的审查以及甲乙方的安全职责,都在《电力安全工作规定》中予以了明确。

  4. 评估和审核

  企业应对自身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的全面审查,包括领导者应定期组织各级管理者评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绩效结果;根据审核结果确定并落实整改不符合、不安全实践和安全缺陷的优先顺序,并识别新的改进机会;必要时,应鼓励相关方实施这些优先次序和改进机会,以确保其安全业绩与企业协调一致;在安全文化建设和审核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文化评估方法,关注安全绩效下滑的前兆,及时予以控制和改进。

  开展审核与评估是安全文化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定期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全面审查,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将成果纳入企业的分析改进程序中进行落实。近年来,电力企业纷纷开展企业安全性评价,邀请外部专家、相关方代表和企业职工一同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将成果纳入企业的分析改进程序中进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