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意识增强 事故才能减少

2013-03-06   作者:祝榕霞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人们在谈论安全工作时,最常提及“安全意识”一词。什么是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内涵是什么?它与事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颇值得探讨和研究。研究这些问题,对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事故在同一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事故的概率。安全则是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意识是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由于安全问题涉及整个人类社会生存活动的各个领域,所以安全意识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安全意识仅指人们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对于安全的知识、观点、思想及其心理活动的总称。广义的安全意识还应包括日常生活及其他劳作的过程。据此,广义的安全意识是指,人们在生产、工作、日常生活或其他劳作过程中对于安全的知识、观点、思想及其心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的总称。安全意识虽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包含着客观存在的现实。对安全意识强、弱不同的人群而言,发生事故的概率的确存在明显的差异。

  看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安全意识强弱,可以用以下标准进行衡量:是否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对安全是否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觉程度;是否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是否能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安全的认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时时支配或控制个人在生产、工作、生活或其他劳作过程中的动作和行为。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规定,从而有效地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和环境遭受破坏。

  安全意识是在人们懂得语言和具有思维能力之后,通过一系列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在生产、工作、生活和其他劳作过程中不断观察、学习、感悟、记忆,自觉汲取经验教训,逐渐积累形成和提高的。其中各种教育在人们安全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较为突出的作用。对于一个生产单位来说,职工整体安全意识可以体现单位职工的整体思想水平和安全素质。同时,单位职工整体安全意识的强弱,也可以从侧面间接地反映出该单位安全教育是否真正落实,以及单位领导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是实实在在的,还是仅停留在形式上或口头上)程度。关于这一点,在某些客观条件基本相似的生产单位之间作比较,有的单位多年没有发生过事故,而有的单位则连续发生事故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人们的安全意识与发生事故的概率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在各种不安全因素可以通过管理加以控制的条件下,人们的安全意识与事故发生的概率成负相关关系。可用假设的坐标曲线表示。

  坐标曲线中假设安全意识为自变量,事故概率为从变量。那么,安全意识从左(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 安全意识是在自我保护本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的,故起点不为零)向右逐渐增强(曲线右端的虚线表示, 难以确定安全意识的强点),事故发生的概率则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由上向下逐渐降低(曲线左侧上端的虚线表示, 难以确定事故概率的高点)。曲线的上端(左侧)较陡,表明起初事故发生的概率随着安全意识的增强显著下降;曲线的右端趋向平缓,表明当安全意识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事故发生的概率基本稳定在极小的范围之内,但又不可能降至为零,这也就是没有哪个人敢于保证百分之百不发生任何事故的原因。因为,造成事故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事故的发生与否不仅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个人生理、心理以及他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当然,事故发生的概率,不只纯粹与安全意识相关,还与人们所劳作对象的现代化程度、危险程度和机械设备的数量、质量以及客观环境(天气系统,气象要素,劳作场地)等因素有着重要关系。尽管如此,绝对不能忽视人们安全意识与事故发生的概率这一相关关系,因为人们安全意识的强弱完全可能对上述因素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或避免因违章所造成事故的数量。

  一是教育措施。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公益广告、互联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安全法规,剖析事故案例,营造全社会人人关注安全的氛围。

  二是经济措施。要将经营者、管理者的利益同劳动者的人身安全挂起钩来,劳动者的利益也同时与安全挂起钩来,迫使经营者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管理者严格履行职责,劳动者严守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

  三是技术措施。既要加大对机械设备的更新改造投入,使各类设备始终处于完好状态,同时又要加大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培训投入,通过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促使劳动者熟练掌握操作规程和劳作技能,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

  四是行政措施。不断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监督和检查,强化行政激励和行政处罚措施。

  五是法律措施。继续加强安全法制建设,包括安全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遵守和执行,特别要依法惩处和制裁安全违法行为,依法治理安全工作。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强化措施,构筑起科学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和监督机制,不折不扣地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届时,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就会显著增强,事故发生的概率必将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