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引领煤矿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

2007-08-1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实现安全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安全“五要素”即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的整体效能,其中安全文化就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石。近年来,攀煤公司在建塑安全文化,谋求安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阵痛和曲折,但大胆实践,勇于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过。
  
  阵痛与反思:制度建设和“四个缺失”
  
  安全是企业的第一需要,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安全是职工的第一需要,没有安全美好生活就无从谈起。然而,2002年攀煤公司却发生了4.2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给企业、给职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加之受“阴暗面放大效应”的影响,事故的负面影响迅速蔓延,给企业发展蒙上了阴影。在巨大的阵痛和反思中,制度建设与安全教育资源缺失、教育基地缺失、体验教育缺失、亲情教育缺失的矛盾清晰地浮出了水面。痛定思痛,公司党政审势度势,提出了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安全,用改革的眼光推动安全,用安全文化提升安全水平的工作思路。首先以制定实施《职工安全学习教育制度》为切入点扭转安全被动局面。但是,制度是生硬的冰冷的,从长远看不仅难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也不可能实现职工安全意识、观念、行为的有机统一,更不可能使之成为职工共同的价值取向。而文化的力量,恰恰可以弥补这些缺失,使安全方针、原则、理念、制度等刚性制度和情感内化互补,顺利实现“软着陆”,同时还可以为实现安全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融洽的企业人际关系。基于这种认识,以安全文化为切入点的企业文化建设被迅速提上工作日程。
  
  传承与导入:探索文化视野下的新安全观
  
  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攀煤公司作为“大三线”建设的重点企业,经过40年创业发展,积淀了雄厚的企业文化,培育了“创业、求实、开拓、奉献”的宝鼎精神,激励着几代煤矿工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改革改制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新旧观念、体制的激烈碰撞中,又把市场意识、忧患意识、品牌意识、发展意识、安全意识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形成了新的体现行业特质,突出企业特色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价值观、人才观,企业文化的活力和魅力进一步升华。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成果如果能顺利地延伸到安全生产领域,融入安全工作,必将成为实现安全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有鉴于此,公司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以落实安全生产方针为要旨,以“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和以人为本为统领,积极拓展和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确立了“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管理”的安全标准,提炼了“生命高于一切——让安全成为我们共同的习惯”的理念、哲学,使安全文化建设在较高的起点上羽翼渐丰。
  
  传播与渗透:从舆论引导到行为养成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煤炭企业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要得到有效的传播,舆论引导是前提,观念培育和行为养成是重点。在舆论引导上,充分利用企业有线电视、报纸、广播等宣传媒体,大密度刊播安全警语、安全标语;高强度宣传安全方针、原则,宣传安全理念、哲学、标准、信条;开展了“从理念到行为有多远”的大讨论活动,在公司上下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重安全的浓厚氛围。在观念培育上,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法制意识、自我防范意识,破除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和“靠运气”的陈腐观念,树立科学的安全观,铲除了影响安全的思想根源。在行为养成上,突出遵章守纪教育,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规定、措施、办法,塑造职工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把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形,付诸于行。
  
  搭建安全文化教育平台。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我们总结推广了“基地化教育、亲情教育、体验教育、警示教育”四种教育形式,即发挥职工培训中心师资、设施优势,打造攀西地区安全教育基地,实施基地化教育;从人文关怀入手建立职工安全思想档案,组织亲情帮教,贴近职工实际,开展亲情教育;以召开典型推介、现场会等方式开展体验教育;剖析安全事故案例,开展事故警示和反思教育。
  
  创新职工教育方式方法。建立健全了两级党委“安全教育例会”、区(队)“周一安全大课”、班组“班前会”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制定了规范班前会指导意见;安全大课、安全“戴帽会”采取“以评促教、以考促学”的方式,确保了安全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控制与执行:安全文化落地生根的保障
  
  明晰安全责任体系。建塑安全文化,干部是关键,科学决策是核心,体制机制创新是保证。在安全文化建塑上,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少走了弯路。实践中明确了党委书记、行政一把手不同角色的“安全第一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分工;落实了“三级安全教育”责任体系,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培育了“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的优秀团队精神。
  
  增强安全文化的有形内控力。内控力来源于制度,来源于管理,付诸于执行,体现于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否则无论是安全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为此,公司在规范完善各种各类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质量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细节管理和过程管理理论,对每项工程、每个工作面、每道工序、每个岗位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质量标准;开展了伤害预知预警KYT活动;导入了5S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培育了职工“严、紧、细、实、全”的大安全观和安全责任感、使命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宣讲“木桶理论”、温室青蛙、海恩法则等哲理故事,改善职工的心智模式;引入经济管理手段,采取ABC管理方法,对隐患进行三类共176条分级管理,对特殊工种、零散作业以及10种人提出了行为规范,搜集整理了98条常见习惯性违章行为,规范职工的行为,借助文化的力量实现自我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构筑以安全促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人文环境。
  
  监督、考核和奖惩是执行文化的必要手段。在实践中,我们认为,“三违”是安全事故的根源,必须采取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三铁精神”抓“三违”。对违章人员进行学习、检查、帮教、电视曝光、家属签字“过五关”教育。特别是干部作风建设上,加大了值班、跟班入井情况的动态监督、检查、抽查,严格安全责任追究力度,促进了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也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逐步使制度、管理的内涵向安全个性化和创建本质安全延伸、拓展。
  
  重在建设,培育安全教育有形化载体
  
  近年来,公司在加大阵地建设、创新载体、构筑服务平台的实践中,强化了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四对矿井中有三对矿井建立了“安全文化长廊”,内容涉及企业精神、安全理念、安全常识、事故分析、安全寄语、常见隐患及处置等,融入了人性化亲情化教育方式,改变了以往行政命令式、以罚代教式教育方法;四对矿井还建成职工标准化学习室45个,学习室里张贴了职工的“全家福”照片,在烘托“家”的氛围的同时,让每位员工在入井前看一眼亲人关爱的目光,读一读亲人的嘱托,时刻牢记安全。
  
  文化的力量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其渗透力在某种程度上比盲目“灌输”更具影响力。扩大这种影响力,提升安全水平,关键在于有形化载体的承载。对此,公司上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党员中开展了“党员安全双无”、党员安全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示范孔活动;在群安工作中充分发挥群安网、家属协管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开展了征集职工安全格言、发送安全短信、签订夫妻安全协议、井口送温暖、“一帮一”结对子等系列活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了岗上监督、岗下预防的“创岗建区”活动。公司每年都要举办“安全漫画”巡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文化征文、“我与安全”征文、安全演讲等安全文化活动;整理违章行为汇编成册;编撰了《安全文化论文集》,编辑出版了《企业文化手册》和《安全文化手册》,展示安全文化成果;开展了安全生产光明杯、安全生产流动红旗竞赛、“双十佳”评选、群安活动月、群安互访互查等活动。通过载体创新,安全文化更加贴近了实际,贴近了基层,贴近了职工的安全诉求,受到了职工的普遍欢迎。
  
  安全文化是安全发展的有力支撑,安全文化建设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得到了充分的涌流。2005年,攀煤公司完成矿井产量336.7万吨,实现总收入13.5亿元,利税18515万元,盈利1313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16835元,提前两年实现总收入和职工收入翻番目标;百万吨死亡率降至1.48,创历史最好水平。花山矿一区三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进集体称号,大宝顶、小宝鼎矿“青安岗”分别荣获全国首届和第三届“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当前,攀煤公司正在借助安全文化的力量,大力推进企业安全发展战略,构建矿区和谐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