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文化——保障安全生产的灵魂。是实践经验的升华。本文从安全文化的概念、特征入手,探讨安全文化对海事监管的指导意义和促进功能,并认为诸多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
[关键词]安全文化 人本原理 海事 功能 理念
一、安全文化的概念
“安全”是人们最常见而常用的词汇之一。“安”字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太平、安全、安适、安逸、安稳、安康、安乐、安心、稳定等含意。可谓无危叫安;“全”字的经历,由本义“纯玉”到引申出“完整、完好、圆满、齐全”,系“引义行而本义废”。“安全”通常是指各种(指天然的或人为的)事物对人、物和环境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安顺祥和、国泰民安之意。
“无危叫安,无损则全”是安全的定性内涵。安全的定量表达则用“安全性”或“安全度”来反映。
“文化”一词,在拉丁语,意即“耕种出来的东西”、“人造自然物”。自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提出“哲学是心灵耕种的产物”以来,人类的精神产品就被纳入了文化范畴。在西方的原始文化概念中,既包括人的物质活动,也包括人的精神活动。
20世纪,“文化”这一概念由最初的学术领域进入社会思想领域,以至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各学科的研究者都在自己的范围内确定“文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因而使“文化”这一概念更加模糊不清,更加多义。有人认为,文化定义之多,至少有160多种,甚至有人认为,有多少人研究文化,就有多少种定义。
《现代汉语词典》对“文化”一词给出了三种释义:其中【1】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究竟什么是“文化”?笔者查阅了十余种书籍,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如何定义,文化概念中总包括有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政治意识、道德观念、科学观念等众多成份。
“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
上述概念明确了:1、安全文化是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既包涵主观内涵,也包括客观存在;2、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安全素质,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需要综合的系统工程;3、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具有层次性;4、安全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5、发展和建设安全文化,首要的任务是安全观念文化。
赵正宏先生将安全文化的内容结构形象的称为“安全文化金字塔”:
塔底——物质基础层。也为物质保障层,它既包括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一切设备、设施、物资等物质,也包括各级政府、相关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和生产经营单位的所有从业人员;
塔中——制度推进层。亦为发展过渡层。它包括在安全生产物质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管理机制、法律体系等;
塔顶——文化理念层。也为认识升华层。经过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制度、规程、理论的长时间引导与约束,最终在人们心理意识中形成特定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包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等。这是安全文化的最直观,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所以说,安全文化是保障安全生产的灵魂。
二、安全文化的特征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在从事一切活动中,使其身心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健康、舒适,消灾免难的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的文化。它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宝贵、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征有如下几点:
1、时代性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基础。安全文化也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发展和繁荣均受到时间、地点、当时政治背景、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科技进步及当时大众的需求的影响,也受到世界科技进步、政治斗争、市场经济竟争的影响。从安全哲学的观点看安全文化的进程。它经历过程为安全无知论、传统经验论、系统安全论、安全文化论和理想的本质安全论。
当前的安全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从和谐社会包括的六个方面看。要民主法治,安全生产就必须依法治安;要公平正义,首先是每个人都有生存权和健康权得到保障;要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只有生命得到尊重,工作才能有积极性,家庭才能幸福安康,社会才能充满活力;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环境,科学组织生产,做到安全发展,环保发展,否则就要受到事故、灾害的惩罚。
2、人本性
安全文化是关注人本、珍惜生命、关爱人民、尊重人权的大众文化。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体现人人参与、八方关爱、珍惜人生、大众受益。它包涵两层意思:一是“一切为了人”;二是“一切依靠人”。
3、系统性
现代安全管理学认为,安全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安全文化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不仅是文化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综合,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综合。如通过文化建设,提高人的安全意识;通过责任建设,加强人的责任心并规范人的行为;通过法制建设,将传统的“人治”思维转变到现代的“法治”思维。
4、先进性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们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继、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有时代特征,又反映人们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安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5、创塑性
文化是可以继传、吸收的。先进的文化可为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接受。按时代需求,按人们的特殊要求,以先进文化的观念,人们可以能动地、科学地、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创新和塑造一种理想的新文化,表现出文化新理论、新形象、新精神。
三、安全文化对海事监管的促进功能
(一) 规范功能
安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理论方法等是培育文化的重要环节 ,有了这些,就能对海事人员杂乱无章的个人行为进行有序的约束和规范,消除不安全的行为方式、工作态度、执法方法等。并实现自我控制,自我形成有形与无形的、强制与非强制的行为规范。
1、加强安全法制体系建设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WTO规则带来的冲击,中国为了适应WTO规则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加快了安全生产法治化进程。近年来,修订、颁布了一大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但是,这些还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还需要制定许多新法规,以及对诸多法规进行修订完善。特别是内河交通安全法律阶位还不高,一些领域还存在法律空白或漏洞,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还未真正形成。
2、完善海事管理体系
安全文化是建立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安全文化要求有规范的制度来支撑,建立健全的海事管理体系,对于依法行政、规范操作、有效监管、优质服务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当前的海事管理体系由于建立时间短,且很多是借鉴其它行业或部门的有关规定,甚至是闭门造车,在现实运行中难免有不切实际的地方及监管盲区。因此,在安全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各区域和单位实际,完善海事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
3、加强对海事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
水上交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它本身具有较强的风险性。作为安全监管的海事人员不但要有牢固的安全意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对工作区域内的有关风险能够正确识别和应对,形成强烈的安全使命感。
安全培训要注重提高“四个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依法行政素质、技术水平素质。
(二) 导向功能
对安全的认识,必须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通过不断的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因为不同的人员,由于经历、知识层次的不同,因而对安全的认识及所表现出的安全行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树立科学的安全道德、理想、目标、行为准则等。会有效引导、约束广大海事人员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引导大家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进行海事监管和对相对人提供优质服务,共同实现使“航行更安全,水域更清洁”的奋斗目标。
1、 培育责任意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是安生生产的核心。创“责任型”单位,做“负责任”的人。作为海事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对安全监管工作必须态度端正、作风严谨,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坚持“以人为本”,自觉履行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和水域环境清洁的神圣职责。
2、培育服务意识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在当今社会,作为海事机构,推行海事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认真落实好“三个服务”的理念,并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的优劣作为检验海事安全文化建设效果的标准尺度。
(三) 传递功能
有什么样的安全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安全行为。
文化,它具有传承性。无论是优秀的安全文化,还是不良的安全文化,都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传递,并影响员工的行为。
如长江海事安全监管规律(“442”),不仅为广大海事人员规定了安全工作的四项原则(依法行政、便民利民、依靠政府、标本兼治),同时指导大家在工作中应当抓住的主要矛盾——4个重点:(重点水域“六区一渡”、重点对象“四客一危”、重点时段“两期四节”、重点气况“六大一变”)和重点工程(牵牢一个“牛鼻子”、编牢一张“安全网”);“153040”快速反应机制,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率”的观念。正是有了上述的规范,以致直接影响着长江海事执法人员工作的行为。心理学家指出:越能认识行为的意义,行为的社会意义应越明显,越能产生行为的推动力。倡导安全文化正是帮助员工认识安全文化的意义,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进而发展到“我会安全”的能动过程。
(四) 凝聚功能
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求海事部门要尽义务为大众的安全与健康创造条件,依法行政、尽职尽责、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以独特的海事文化,服务社会,体现尊重人、关爱人、信任人,树立一种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共同遵守的的安全行为规范。通过安全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宣传,形成人人需要安全,人人都对安全尽义务、做贡献的新风尚。通过安全文化的思想、意识、情感和行为规范的潜移默化,更显示出安全文化对大众安全与健康的特殊粘合、凝聚的功能。让广大海事人员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这种心理认同,会在大家心中产生一种凝聚力,自觉产生为社会、为水上交通安全尽心尽力的责任感、压力感、动力感和荣誉感。
(五) 观念更新功能
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作用,使广大海事人员在建立安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受到
启迪,使大家对不安全行为和习俗得以反省,达到人人都要力行安全、力创安全、力保安全的目的。
1、扩展和研究水上交通安全的领域,如研究安全行为科学理论、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哲学等;
2、用大安全文化观来完善和拓展安全管理科学;
3、认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工作方针;
4、把人的生命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做到依法行政,优质服务;
5、完善内部安全监管机制,并以安全责任制为龙头全面落实有关规章制度;
6、培育和树立超前、预防、科学的安全风险理念,保障人类的安全、祥和、幸褔;
7、主动作为、勇于担责、奉献社会,使海事被尊重、安全被信仰。
安全文化是实践经验的升华,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海事没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安全监管就会失去健全的灵魂、前进的方向!
建立海事安全文化,既要大力发展物的基础层,莫让安全文化成为“空中楼阁”,更要大力建立基于物和制度基础之上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只有全体海事人员为之奋斗,世代继承和发展,海事安全文化的长流才会滚滚向前,安全文化才会繁荣昌盛。
上一篇:开展基层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倡导安全文化 实现地铁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