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作为独特的、大运量的现代化城市公共运输系统,其运营安全被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广州地铁一、二号线自开通以来,安全运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已分别实现安全运营1800多天和500多天。希望借此机会,向各位同行学习,同时介绍我们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成果,以共同探讨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发展。
广州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主要做法是:
一、树立大安全观念,扩充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内涵
地铁运营系统是由地铁设备设施、行车组织、员工、乘客和周边环境等众多因素组成的一个庞大联动机,运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均会对运营安全产生影响。借鉴兄弟城市安全管理经验,广州地铁将行车安全管理推进到运营安全管理的层面,建立起包括行车安全、设备安全、治安安全、消防安全、员工职业卫生与安全、乘客人身与财产安全、防恐反恐安全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概念,扩充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内涵。
为满足运营大安全的需要和适应广州地铁线网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推进全面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使企业在体系宣贯、体系认证的过程中,达到对运营安全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全员的、全过程的管理,并且通过体系的运作达到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二、延伸“全员安全管理”的外延,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
进行全员安全管理,我们不限于地铁内部员工,而是把与地铁运营直接发生关系的人员都包括在全员的范围之内。
首先,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对全体地铁员工持续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使员工掌握安全知识,严格执行安全制度,提高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家庭”。对地铁的员工家属进行运营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组成义务安全员与辅助安全员队伍,使地铁运营安全深入员工家庭。
再次,培养“安全型地铁虚拟组织”。定期与地铁车站内公安、保洁人员、商铺银行营业人员等召开安全联席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地铁安全演练,使他们的安全理念与地铁保持一致,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地铁员工同步提高;对外单位的施工负责人进行地铁施工管理规章和安全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与地铁车站周边的社区进行联合,共同维护地铁运营安全。
最后,培养“安全型地铁乘客”。定期开展“地铁安全咨询日”和“地铁开放日”等活动,向市民派发地铁安全知识小册子,充分发挥地铁车站和列车等宣传阵地,会同新闻媒体,进行广泛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地铁安全知识的认识和掌握。
事实证明,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建造“安全型的社会”,对地铁的运营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市民对我们采取的安全措施如在站台不能蹲姿候车等,表示充分的认同,使乘客坠轨、跳轨伤亡事故数量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
三、建立全面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夯实地铁安全基础
广州地铁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员、全方位、全面的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有效的“治、控、救”管理机制,形成了运营安全所有管理岗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以及安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局面。
第一,完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负责。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按照“守土原则”落实安全责任,推行“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扛指标”的安全目标管理理念,从总公司领导、总部领导、部门领导、班组长直到每个员工,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将安全责任和安全目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状完成情况作为每层级领导、每位员工的绩效考核、岗位晋升考核标准之一。
我们提出“零宽容”的要求,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苗头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处理,坚持从管理上找原因、查漏洞、订措施,通过分析查找原因、整改隐患、完善规章、改进管理,举一反三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认真落实“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管理人员中树立“事故发生在基层、事故的根源在管理层”的管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事事有人负责。
第二,健全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根据《安全生产法》等的相关法规要求,建立了以安全管理制度为统领的,包括安全操作规程手册、事故管理规程、应急处理预案等在内的安全规章体系。以制度来规范安全管理各个环节,以规范化保证安全,确保达到事事有章可循。
地铁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不折不扣地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运营安全的保证。我们以“铁的要求、铁的纪律、铁的制度”,从严管理、从严要求。通过经常性规章制度培训和学习,让员工清楚理解规章;通过经常检查督促,让员工严格执行规章;通过经常分析事故苗头、事故隐患后果,让员工认识到遵章守纪就是“保护自已、保护同事、保护企业、保护家庭”。
第三,开展安全关键点的检查和评估,做到事事有人检查。
我们重视抓好对安全关键点的检查,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和技术性。通过对影响运营安全的所有设备设施、作业程序和生产环境进行摸查、汇总和评估,查找出安全关键点,查找出十类重大危险,编制“事故十防”办法。确定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点,编制《安全关键点》,区分不同的关键设备、危险作业、生产危险场所,明确安全检查周期、内容和技术标准,以《安全关键点》作为日常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的依据,使安全检查工作有内容、有方法,做到有依有据、有的放矢。
同时,我们定期对运营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及时掌握当前的安全生产状况和潜在的风险,做到安全管理工作心中有数。根据安全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安全工作的重点;对潜在的风险,制定风险的防范措施,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
四、持续开展全方位安全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首先,制定安全教育制度,明确安全教育内容和要求,编制员工通用安全知识和员工安全应知应会。对新员工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使员工在上岗前符合岗位安全知识、技能、等级的要求。其次,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评定运营生产系统中的各个岗位的安全等级,制定各个等级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分层培训、考核,实行安全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再次,结合运营实际和国内外同行业的事故事件教育员工,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
完善的预案和员工的应急能力是事故苗头和事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和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在总结同行地铁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根据广州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和发展,我们编制了完善的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并制定公司演练计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进行各层级的、切实有效的各种演练,不断提高各级员工对各种预案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应急应变的能力。
我们的演练方法和方式分为桌面演练、实操演练、突发演练三种。其中,突发演练就是采取在被考验者完全不知道时间、地点和内容的前提下,组织者突发性地虚拟设备故障或虚拟“事故”,以检验被考验员工的应急应变处理能力。通过这种演练,以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五、充分发挥“一体化”经营优势,前移安全关口,实现新线安全运营
广州地铁在新线建设、开通运营过程中,充分发挥“一体化”经营体制优势,在设计、建设、运营中,有效实现了企业资源的整合,通过运营人员全过程参与新线的设计、建设和调试,将运营的概念和运营安全的关口前移到设计、建设阶段,保证新线按时、安全、顺利、高水平的开通运营。
在新线设计阶段,我们组织运营人员有效介入,将运营现场的经验与实际问题带到设计工作中,使设计充分考虑运营安全的需要,避免设计在运营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把运营安全的关口前移到设计之中,从而优化新线设计,保证了新线选用安全可靠的设备设施和系统,保证了新线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新线建设阶段,从招投标、设计联络、工厂监造到设备安装调试,我们同样让运营人员全过程充分参与。对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汇总,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交给建设部门给予合理的解决。通过科学合理地提前介入到建设阶段,既将运营现场的经验带入建设阶段,使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又使运营部门提前充分地了解、掌握了新线设备设施的特性和功能特点,提高了运营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为及时接管运营做好了技术和人员的储备。
在新线联调和演练阶段,运营主动承担设备大联调、演练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车辆、信号等设备系统之间的联调方案,通过设备联调充分暴露各系统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实践性地检验了设备系统间的联动工作能力,使运营人员深入地掌握各设备的功能。组织进行包括时刻表演练、事故救援演练等的演练,提高了员工的操作设备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检验了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实际运营组织能力。
广州地铁二号线在实现70%国产化率的前提下,3年半建成,一次开通成功,并当选2003年全国十大科技建设成就奖,荣获了国家建设部“2004年科技示范工程”称号,是我们充分发挥“一体化”经营体制优势,将运营的概念和运营安全的关口前移到设计和建设阶段的成果。
六、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采用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统设备,是提高运营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基础,广州地铁通过不断创新,大胆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不但节约了工程投资,还有效地提升了运营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二号线在全线开通时,即实现了ATC功能,以行车组织自动化、列车驾驶自动化,减少了人的失误对安全的影响。二号线在国内率先安装了屏蔽门系统,彻底杜绝了乘客跳轨、掉轨的客伤事故。二号线成功研制和应用刚性接触网,有效提高了接触网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改善了弓网关系,降低了弓网关系事故风险。
我们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开拓精神面对地铁安全的新环境、新问题。三号线是国内第一条最高时速达120公里的快线,区间最长距离超过6公里,为确保运营安全,经过科学论证,我们采用了移动闭塞等新技术,在防灾报警、隧道通风、乘客隧道疏散等方面有针对性完善了安全设备,在超长隧道轨道侧增设了紧急乘客安全疏散通道。这些措施对运营安全将起到强有力的保障。
七、精心检测、细心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
运营设备设施维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铁运营安全与否。为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我们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维修质量。
在线网运营下,设备设施的维修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体现速度。我们采用了先进的设备检测技术和工具,能快速检测设备状态,查找故障点,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设备质量状态,处理设备故障提供了保证。
在维修管理上,我们采用了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提高维修水平。
对设备设施的维修管理,我们采用抓“小事”防微杜渐与集中技术力量攻“大事”的方式,做到精检细修,突出重点。在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中,特别抓好车辆、接触网等设备的巡视、检测、紧螺栓、加油、清洁之类等看似简单但却容易引发事故的“小事”,克服麻痹思想,以小防大杜绝大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集中技术力量攻克重大技术问题,对于运营生产中出现的故障或技术难题,组织跨专业的技术攻关小组进行攻关。从设备设施运行质量角度为确保运营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创建地铁运营安全文化,推进社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促进企业发展为内涵的安全文化在运营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具有规范人的安全行为的作用,使人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安全的责任和应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不安全行为。其次,具有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的作用,使运营组织内部的各部门、各人员都为实现安全运营而协调一致运作。再次,具有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循环的作用。实践证明,地铁运营安全不但要有可靠的安全生产设备,而且必需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职工。人员高水平的安全素质,必须靠企业的安全文化来进行培育。
运营安全文化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大力建设广州地铁企业文化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建设运营安全文化,积极努力提高全体地铁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在企业内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知识竞赛”和“6S管理”等活动,以不同层次和不同主题的具体活动为载体,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在地铁车站通过宣传画、广播、电视和多媒体等方式,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在广大乘客当中普及安全知识和基本安全技能。在推动社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地铁家庭、地铁乘客,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的社会”,从而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安全文化不但发挥了保证地铁运营安全的作用,而且影响了市民的道德行为。如提倡搭乘扶梯须靠右站立,不但大大降低了在扶梯上发生客伤的危险性,而且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敬互让、与人方便的社会公德,从而在实践中推进了社会文化的建设。
地铁安全管理是一个动态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广州地铁和运营管理实践中,我们感到以下几点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一是在跨越式发展中,如何实现运营安全
至2010年,广州地铁将建成9条线路、共277.1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路网,广州地铁正处于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必将面临着以下问题:第一,在新线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如何选择安全可靠、性能价格比高的系统设备问题,如何处理好既有线路安全运营与新线建设的结合问题;第二,在新线运营筹备过程中,面临着如何使运营人员快速掌握系统设备、组织运营问题;第三,在新线开通运营过程中,面临怎样既保证原有线路安全优质服务,又安全顺利接管和开通新线问题。第四,在运营安全管理中,面临着如何调整安全管理模式以适应发展的问题;第五,在运营管理中,如何确定运营管理模式的问题。地铁必须以安全可靠的运营为广大乘客提供服务,在这种跨越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超前面对,未雨绸缪,以良好的设备质量、有序的运营组织,实现运营安全。
二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运力大、舒适、快捷、方便的优越性尤为突出,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的出行方式,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旦地铁中断运营,必然会对整个城市的地面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广大市民的生活。而且,近年来地铁又成为坏人破坏与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地铁空间相对封闭且狭窄、人员多且密集,一旦发生恐怖事件,将会导致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破坏,有可能会给整个城市甚至社会造成混乱。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建立一个反应快、保障有力的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迫在眉睫。但是,由于在抢险救援处理中往往涉及到公安、消防、医院、公交等社会力量和资源,地铁企业在组织和协调以上力量进行抢险救援中显得力不从心。所以,需解决如何在政府统筹协调下,地铁企业与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如何分工协作,建立一个反应快、保障有力的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
三是如何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法规,实现依法管理
目前,国内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和规范城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的,主要是各地城市制定的地方法规。如广州地铁是依据《广州市地下铁道管理条例》进行地铁建设与运营管理,是属于地方法规。这些地方法规主要描述了地铁运营治安管理、地铁设施保护、乘客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对地铁企业运营安全管理缺乏系统、行业性的指引和规范。
随着各城市地铁的蓬勃发展,地铁交通正以其发展规模和自身所具有鲜明的特点,逐步形成一个新兴行业。为了地铁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和地铁运营安全的需要,有必要制定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以统筹全国地铁行业的管理,统一规范地铁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制建设,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
四是如何把握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边界
地铁公司作为一个公共交通企业,其产品是安全、优质地运送乘客。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又与其他行业及政府部门密切相关,怎样与它们密切配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谋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已成为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地铁作为以社会效益为主导的民心项目,固然必须承担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职责,追求良好社会效益,但是它也必须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保持其持续发展。在地铁运营安全方面,有一个如何把握既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又不无限制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尤其在对乘客意外伤亡事故,进行责任划分和善后处理的方面,以及防恐、反恐等社会治安方面,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问题尤为突出。我们需要明晰职责,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并广泛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上一篇:论安全文化对海事监管的促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