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煤矿安全管理中,仅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即追事故查责任者的事后总结,简单的物质惩罚,是被动的管理,在大力倡导弘扬企业安全文化的今天,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笔者对建设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有以下几点建议。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尽管煤矿企业瓦斯爆炸、人身死亡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但不少的领导、职工并未对安全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突出表现在:⑴大量使用的轮换工、临时工、协议工,这些职工安全知识缺乏、素质差、盲目冒险作业,遇险后手足无措,缺乏应变能力和自身防护能力;⑵煤矿生产条件不达标,领导忽视安全,片面追求产值利润,安全劳动保护资金严重投入不足,生产设备隐患未能得到有效治理;⑶部分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十分薄弱,部分领导忽视《矿山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生产企业规程的贯彻执行;⑷以包代管,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劣,缺乏基本安全常识;⑸在部分工人中把安全操作与提高效率对立起来,盲目追求产量和奖金而误入危险的怪圈,有的井下采煤工习惯性违章严重,一味拼设备拼体力。这就是缺乏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差;⑹基层队(班)安全管理落后,班组长安全文化涵养差,班组人际关系,班长素质也将影响着一线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个煤矿企业要想抓好煤炭安全本质化建设,应在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一切时空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生产氛围。煤矿企业党政领导应组织人力物力,制定矿区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动员企业内各级职工参与实施这个规划。笔者认为:建设煤矿安全文化应着力抓好职工安全教育,从五个方面加强企业安全文化教育;⑴安全方针政策和目标教育;⑵安全法规教育;⑶安全知识教育;⑷安全措施教育;⑸事故案例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全体煤矿职工安全文化修养,形成自保互爱互救,心和人安,以厂为家,以安全生产为荣的企业形象和风貌,从而在职工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奋斗意识。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关键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起点和终点都应以预测预防事故的发生为准绳。从某煤矿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表明: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生产一线,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等人为因素所造成;且80%以上的死亡人数发生在青工年龄阶段。这些数字最充分有力地告诉我们一个问题,那就是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预测预防应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点:
关键之一,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安全价值观是人们价值观中有关安全行为选择、判断、决策的观念总和。这是职工对安全作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这种观念制约着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一切选择、一切愿望、一切行为方法和目标。它被视为它所属的文化系统的特质和核心,它处于文化系统的深层次结构中,是文化中最不易变更的成分。凡是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某些冒险蛮干等行为,都是由不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导致的错误行为。当前,普遍存在于企业中的“三违”现象,表现了职工在安全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上的混乱。企业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头头”们的短期行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生产与安全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扔下“安全”抓“生产”,这些反映在价值、行为准则方面的问题,就是安全文化方面的问题。我国当前事故高发现状,难道不是客观世界对我们的“安全价值观不轨”行为的惩罚吗?因此,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由于职工职能、职务、自身的价值观不同,往往妨碍系统安全的可靠性。系统越大,协调活动量越大。虽然有规章制度,但是,由于个人或单位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不一致,此时,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就是唯一能促使职工,按照共同安全价值观协调人们的行为动作,实现安全生产的共同目标。
关键之二,增强安全文化“预防意识”。安全文化核心是人,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预防,而事故预防又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搞好安全生产就应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以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要预防事故,根本的办法只能是提高人们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消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和人不发生误判断、误操作,这应该成为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和应尽义务。企业安全文化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防止发生“人体差错”,从中营造一种“自动控制”机制。事故发生是由量变到质量逐步发展的,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无论是环境因素、物质因素、人为因素所引起,它们事先都会出现征兆,而这些征兆是可以预测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去发现它,去认识它的危险性,在爆发事故前而采取有力措施,就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企业党政工团各级“头头”,其安全文化素质是提高这种控制功能的关键,他们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对职工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措施、资金投入的落实是企业安全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力量在职工群众,关键在领导。职工安全工作“预防意识”是否增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能否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关键。当然,增强职工的安全“预防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赖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外界教育——主体接受——个体意识。提高职工个体的安全意识,要加强职工的行为文化建设。在现有条件下,职工总是处在某种技术环境中,这些环境,有的危险性较高,有的危险性较低。要保障职工的行为安全,就要使每个人都服从这种环境所需要的规章规程,遵守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操作规程,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行为文化建设,推进技术规范培训,安全技术培训,才能真正提高职工个体的安全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关键之三,依靠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创造本质化安全环境。在生产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财富,是非文明的积累,从人道、人权和安全文化的观点看是野蛮、落后、残酷的生产方式,是与人类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洪流不相容的。安全科技就是保护人类安全健康的生产、生活,宁肯机器设备受损,也不能让职工失去生命或致残,在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腾飞中,安全科学技术是其保护神,要建立心和人安的生产环境,安全文化的最高原则就是安全、可靠、无害,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关键之四,营造安全文化“团队精神”。安全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边缘科学,而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在哪一个时刻出了某一个差错,而是一连串人,在一连串环节中出了一连串差错。因此,营造安全文化“团队精神”,在安全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营造“团队精神”,就是要提倡团结互助的安全工作自控、互控和他控“团队精神”。自控是基础,他控是监督,而互控则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把对安全的投入包括设备、资金等的投入放在首位,建立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和保障机制;要通过安全团队精神,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凝聚力,向心力。走出“人盯人”管理的被动局面,通过安全文化的自动协调功能,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实现“个人安全”向“整体安全”的转变。营造安全文化“团队精神”,要加强安全精神智能层次建设。它包括安全目标,安全精神、安全工作方针、安全经营哲学思想、安全厂风厂貌、安全态度、安全文艺、安全活动等方面的理论经验,是安全文化的精神风貌,是思想、感情、意志的综合体现,可看成是安全文化结构系统中的“软件”。
总之,煤矿安全文化及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涉及面广的边缘科学的系统工程。真正做到掌握安全文化难度较大,这也是我们长期以来反复思考的,为什么煤矿事故不能杜绝?为什么不能对安全生产实行有效控制的根本难点,同时也是进一步探索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因此,要有效控制事故减少灾害,使企业中的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处于和谐平安,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只有全民安全文化素质发生根本变化后,事故才能得以控制和大幅度降低。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设之初探
下一篇: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