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生命宝贵 恒久泰安——访北京生宝恒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2008-06-18   来源:现代职业安全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推开北京生宝恒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宝”)办公室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顶灯照耀下的“生宝”两个绿底大字,镶着金边的榆木条案上稳放着一个中国水墨画图样的陶瓷鱼缸,接受采访的孙文杰经理特别告诉记者:“我们是一家中国公司,所以我们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我们的中国特色。”

  从基础和标准做起

  科技体制改革之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很多研究室的任务就是拿着项目研究经费在研究所里闭门研究,很少会跟社会和市场扯上关系。

  研究所改制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也开始面临自己的人生选择,为此,孙文杰与科研室的其他同事共同组建了股份制企业——北京生宝恒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专门从事呼吸防护用品研究和生产的企业。

  创始人之一的孙文杰经理介绍说,当时的他们没有钱、没有办公室、没有人、没有生产场地、也没有市场运作经验,有的仅仅是常年研究室里培养出来的科技优势:曾长期在劳动保护用品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特别是在呼吸防护用品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所以他们具有自主研发的实力;全面参与和制定了过滤式防毒面具国家标准,所以他们了解什么样的质量是合格的。由于目标明确,他们对要创建“生宝”的品牌拥有坚定的信心,决心为中国呼吸防护领域打造一个好的形象。

  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以前只要出研究成果就好,今后企业的命运却要取决于市场。

  自有资金准备到位后,“生宝”拿出自己的科技优势,开始从事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和生产,从防护面具到防护服,全面开发劳动保护用品。

  雄心壮志并不代表一帆风顺。一段时间之后,领导团队觉得这样下去很难实现最初的目标——战线太过广泛、没有针对性、难以成功打造“生宝”品牌。经过调整,“生宝”把目光最终锁定在最熟悉的呼吸防护用品,并且逐步完善。5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生宝”现在已经有全面具、半面具、防尘、防毒、长管式面具、滤毒盒、滤毒罐等不同形式的几十个品种,并且每一类品种都选取橡胶、硅胶等不同的原材料制造,以不同的样式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2007年,“生宝”的发展已经逐步平稳,最初2000㎡的厂房已经扩建到3000㎡。孙文杰经理说,即使厂房扩大了,现在仍然不够用,有时为赶一批订单,员工们经常要加班到晚上8、9点钟。“没办法,‘生宝’还处在爬坡阶段,想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井然有序的工厂

  “走,我带你们去工厂看看。”为了让记者对“生宝”的产品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孙经理决定带记者去“参观”一下生产车间。进入工厂大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院中间立着的大牌子,牌子上用金黄色字体写着 “生宝”二字。

  记者参观了生产车间。根据需要,车间被分为实验区和生产区,其中实验室区有根据国家标准而建立的防尘实验室、防毒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产区也按照生产的进程分成了滤材加工车间、灌装车间、组装车间,工人们在这3个生产车间里分别完成过滤膜、滤毒盒的制作及所有部件的组装加工。与其他工厂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机械的轰鸣声,更没有杂乱无章的喧闹声,有的只是工人们井然有序的工作。由于近来订单很多,组装车间堆放着大量的原材料。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订单?

  除了产品质量得到市场认可外,在产品的推广方面,“生宝”也付出了努力,比如会选派专员到企业做培训。北到东北,南到云南,培训专员会带着投影仪,拿着适合客户单位使用的劳动保护用品,到企业去跟企业代表沟通,跟一线的工人交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选择劳保产品、选择什么样的劳保产品、如何正确使用适合自己的劳保产品,如何做到有效防护。培训对象包括企业代表、经销商、工人。

  虽说设立一个专门的培训部可能对培训管理带来便利,但是培训人员回来传递给技术人员的反馈信息,可能会因为多了一道中转而失真,无法推动产品的再发展,所以,“生宝”做培训的专员并非培训师,而是在科学研究一线的技术人员。他们到各企业交流,不仅可以详细准确地告知其劳保产品的相关信息,还可以根据一线工人提供的使用情况来对产品做出更好的改进,融入到真正的用户中才会产生科技研发的持久动力。

 “我们这个行业,一个疏忽可能就会造成用户生命安全的大问题,我们绝对不敢拿任何东西当小事,”孙经理在谈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时充满了自豪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口罩看起来是个小东西,可如果工人不仔细,在安装的时候没有装上过滤棉,对用户而言,就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因为“生宝”的产品关乎到用户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所以必须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除去工厂里抬眼可见的安全标准、员工守则不说,每一位员工在进厂时都会接受进厂教育,分部门进行特别培训,还会收到一本公司专门印发的员工手册,里面规定了不同岗位不同的工作要求。

  此外,“生宝”特别重视产品的质量检测,光是检测就有四道程序:自检、互检、组检和出厂检测,严把质量关,塑造高品质产品。当记者问到检测出来问题会不会得到奖励的时候,孙经理很严厉地说,检测出问题,那是工人的职责所在,应该做的事无所谓奖励与否,可如果是你的产品出了问题,是一定会有惩罚的,即便现在工厂顶着很大的生产压力,天天加班,也不敢放松质量检测这一关。

  科技创新,与世界接轨

  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创新,孙经理再次向我们重申着这一条。

  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的生产企业,但之前的企业并不重视职工的劳动保护,现在国家下达了很多法律法规来保障工人的劳动安全,对“生宝”一类的劳保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之后,“生宝”喊出了响亮的口号——要做中国呼吸劳保产品的龙头企业。这样的豪言壮语并非空想,跟国际著名公司相比,“生宝”拥有高质量的性价比优势;跟价格低廉的本土企业相比,“生宝”拥有值得骄傲的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生宝”还在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在产品的创新和进步方面。

  每一位研发人员进入公司,孙经理都会亲自交谈,告知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方向,统一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努力靠近欧洲标准。

  紧追欧洲标准需要勇气,不仅科技水平要有保障,资金准备要充足,企业的领导人更是要能够经受得住市场变化的打击。为了了解适应欧洲标准,拿到跟世界竞争的CE证书,“生宝”把四、五个产品送到国外去检测,花费了十几万元。好消息是其中的两个已经拿到了CE认证证书,初获成功,可是剩下的却需要再修改,甚至是重新生产新产品来适应欧洲标准。

  为了走向世界,2007年,公司专门成立了国际部。当谈到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来争取欧洲标准,孙经理介绍说,国内的展会上,“生宝”都是参展方,但是国外的展会上,“生宝”只是参观方。国外展会展区的分布依据是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等,底线都是欧洲标准,达不到这个标准的都会被放在很边角的展区,并且要在明显的地方贴条表示“该公司产品未获欧洲标准通过”。“在心理上这是一个很难接受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的产品真的没有别人好”,孙经理接着说:“所以‘生宝’是各种展会的常客,我们今天积极参加国外的展会,是为了明天变成国外展会的积极参展者,我们要用科技让竞争变得对我们越来越有利。”

  看到“生宝”的昨天和今天,看到充满自豪感、不断努力的“生宝”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一天,中国劳保企业可以挺直腰板走向世界,用高科技的产品来维护人的崇高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