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兰铁:安全文化建设纪行(5)

2004-11-22   来源: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日行16公里精准1毫米

  由于山上的土质呈赭红色,云田乡周围的山体被称为“火焰山”。位于甘肃陇西境内的云田铁路巡检工区就坐落在陇海线边的山沟中,四周梯田环绕,黄土层层叠叠似无穷尽。

  云田巡检工区已历半个世纪。截至今年11月9日,工区安全生产记录18966天,未出现一起安全事故。铁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其“安全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小家”称号。

  “铁路养护的活儿永远也干不完”,这些呵护铁路的最基本、最活跃、最辛苦的职工,对轨道的守护,像极了精卫填海。

  他们对铁道的检修标准近乎苛刻。巡道工每天都要背负着近15公斤重的装满铁质零件和应急工具的背包,步行16公里,对每一毫米铁轨进行精心的养护与维修。去年夏季,由于陇西雨水过多,工区全体职工70多天没有回家,进行抢险复救;沈松林为了起道尺寸符合标准,连续返工四回;年近半百的老职工石志红为了技术业务“提素”,一年四季把学习资料放在帽子里。

  去年“全段养路月会”在云田召开,一名班组长拿起道尺悄悄抽查了几处几何尺寸,发现果真毫米不差,全场的工班长无不折服。

  巡检面临着异乎寻常的危险和困难。随着列车第五次提速,工人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人身安全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列车经过时,工人被“飞”起来的屎尿淋一身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列车快速开行的作用下,从车上扔下的东西能产生巨大的加速度,就算一块西瓜皮,也曾经把一个巡道工的腰打折,导致瘫痪。

  日复一日的坚守,让严格的操作标准深入到云田人的骨髓,他们并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什么可炫耀的地方,因为这已成为他们固守的习惯。

  在采访的过程中,不善言辞的防护员刘中武紧张得几次中断谈话。最后,当他点燃一根香烟的时候,话才变得铿锵有力起来:“不保证安全,不达到作业标准,就是不能通过我这关!”

  天水有个女子上水组

  本报记者张勇 毛浓曦 程莉莉

  2004年11月9日,甘肃省天水火车站。

  16:22,广播传来“由上海开往乌鲁木齐的T53次进一道,请做好接车准备”。天水车站客运女子上水组客运丙班的8名女子上水组成员跳下站台,沿一道轨道与二道轨道之间,相隔数十米呈直线排开,面向列车驶来方向。在铁路工作术语上,这叫立岗接车。

  成立于1986年的这支上水组,是全国惟一的一支女子列车上水组,负责途径天水站的23对旅客列车和部分货物列车的上水工作。由于长期在站台下工作,寒气太重,她们中的很多人都患上了关节炎。

  16:31,T53次进站。列车掠过上水女工时,两者相距仅40厘米左右,列车刮起的尘土飞到她们身上。进站时,冬天远比夏天难受,“火车进站刮起寒风,脸冻得就像刀割一样疼”。不过,令她们更为恐惧的还是人祸,“列车进站时,经常有人往车窗外扔东西,啤酒瓶、方便面盒、苹果皮,什么都有。我们经常被砸着,所以必须戴上安全帽。”

  列车停稳。8名上水工迅速拎起胶管插进各节车厢底部外侧的注水口,每名上水工负责三节车厢。由于注水口距厕所排出口仅30厘米左右,“我们经常刚把管子插进去,厕所里的屎尿就冲下来溅到我们身上”,“没办法,很多时候就用毛巾擦擦了事。”

  注水口有水溢出———关水———拔下水管。

  16:37,T53次启动。上水女工转身目送列车离去。

  数字兰铁之兰州分局

  职工人数:3.7万人管线里程:922.9公里年发货量:1520万吨年运旅客:820万人次

  安全语录

  “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为安全生产有序、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兰州铁路分局党委书记郭廷瑞

  “我不要(安全)记录多少天,我要安全每一天。”———天水车站站长孟安全根据《说文解字》把自己的“孟”诠释为“第一”,因此他的名字里也隐喻着“安全放首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