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家文化”凝聚向心力

2008-11-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企业亦是如此。一个企业的实力与活力,必然倚仗其背后员工的共同努力,倚仗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犹如一个大“家”,经营企业犹如教育子女,两者之间有一种无言的契约,企业不仅要获取经营利润,还要达成员工的期待,承担社会责任。
 
  其实,企业的“家文化”由来已久,带有很强的文化传承和民族色彩:在封建时代,“家文化”体现了封建家长的权威和家庭特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主人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深入人心,“家文化”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下的精神归属感和基本生存观;而在当下,各行各业都注重开拓文化建设,把亲情管理注入日常工作,“家文化”代表着一种多重性、多元化的企业文化理念。将这种理念导入企业管理,我们并不陌生,各种以企业为家的标语和口号见诸周围,但要使这种企业文化真正体现在细节,落实到实处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不仅是在经营企业,也是在经营“员工”。那么,如何让“家文化”“务实”、“落地”?如何让“家文化”理念来凝聚职工向心力,从而全面提升铁路行业的整体发展呢?首先,让我们先来谈谈铁路行业,谈谈铁路行业的特殊属性。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行业属性尤为突出:高速度,快节奏,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环环紧扣。并且,铁路又是一个复杂、分支较多的行业体系:机、车、工、电、辆、供、调、客、货等各个部门,组成庞大的“联动机”24小时运转,不允许片刻的间歇。正因为如此,铁路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大多长期处于工作重压之下,时刻得绷紧着每根神经。如此的神经紧张和精神疲劳,是一般行业无法比拟的。长此以往,铁路职工的心理负担得不到调整或释放,从而产生心理疾病的几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因此,以人为本,关心铁路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是新形势下增强铁路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铁路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将“家文化”理念的渗入到日常的管理中,需要在如何一如既往的关注职工,心中装着职工,将职工的需求与铁路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上下一番功夫。笔者认为,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日常管理导入“家”的情感“家文化”无论是在外延还是内涵上,都应该是“爱的文化”。以人为本,关爱铁路职工,就是要帮助他们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如提高职工收入、稳定现有岗位、确保身心健康等等,全面关心铁路职工的工作,尽心竭力把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办好,使职工及时得到应该得到的实惠,及时享受铁路发展带来的实惠。铁路一直开展的“三不让”承诺,就是从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入手,为职工排忧解难的最好体现。
 
  此外,就是刚才提到的铁路行业的特殊属性,铁路职工所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重压,基于此,基层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做一个细心的“医生”,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他们化解矛盾,解除后顾之忧。给职工“家”一样的关爱,这对促进安全生产以及和谐铁路建设、增强职工幸福感,都有一定作用。
 
  安全文化渗入“家”的理念  铁路的安全文化建设注重突出人的观念、道德、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在此基础上渗入“家文化”理念,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作为宣传舆论的基本出发点,如从增强人情味和可读、易记的安全标语入手,精心设计了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安全标语,使职工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等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培育职工安全意识的主动性,养成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的行为习惯,夯实安全基础。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从文化层面上研究安全规律,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安全行为、精神面貌融入到安全理念中,形成人人接受并努力实践的共同价值观,最终形成干部职工共保运输安全的强大合力。
   
  铁路发展凝聚“家”的力量只有在日常管理和安全生产中都融入了“家文化”的理念,让每位职工都切身感受到家的温暖,才会牢固树立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职工们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积极的对班组、对站段建言献策,也会出色地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从这一角度来讲,“家文化”的渗入对形成一个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来说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铁路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铁路职工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希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帮助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技术业务水平,提供接受多种形式培训的机会,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总之,铁路职工是铁路发展建设的宝贵财富,全面做好关心职工生活工作,在日常工作和安全管理中,要设身处地地为职工着想,从解决职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切实把关心职工生活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逐步把铁路建设成为人际关系和谐、职工安居乐业、真正从职工角度考虑和爱护职工的的现代化“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