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推行安全文化建设 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武汉航道局安全文化建设侧记

2008-12-01   来源:长江航务管理局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荆江河段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河床不稳定,滩槽变迁剧烈,是长江航道全线出浅水道最多、浅情最为严重的河段,是长江航道战枯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下,武汉航道局广大航道职工夏战洪水、高温,冬战枯水、严寒,承担着极其繁重的航道维护任务。在压力面前,他们尽心尽力将安全防范措施步步落实到位,确保了大宗物质、电煤、成品油的及时运输,为黄金水道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试点单位,武汉航道局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狠抓落实,在普及安全文化知识、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应急反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07年再一次实现了"零事故"目标,创造了连续十年未发生任何等级上报安全事故的新记录,为安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安全工作向纵深拓展。2008年4月7日,长航局组织专家组对武汉航道局安全文化建设试点工作进行了评审验收。

  积极探索建立武汉航道安全文化体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单位的名片。航道安全文化是航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道职工精神、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实现航道安全管理的灵魂和推动力。武汉航道局积极提炼出安全理念和安全愿景,从安全理念的凝炼和倡导入手,以保证职工生命安全这个基本目标为出发点,提炼出"注重安全、追求安全、享受安全"的安全理念和"航道更畅通,自身更安全"的安全愿景。

  2007年12月,为贯彻落实部领导视察窑监水道"三保"指示精神,武汉航道局及时制定了《夜间施工航道维护管理规定》、《夜间航道维护管理安全保障试行方案》和《航道维护船舶枯水期夜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确保了枯水期夜间施工船舶及过往行轮安全,有效提高了中游航道的通过能力。同时,建立了安全隐患数据库和登记销号制度,安全等级分色预警和"一法三卡"工作机制,安全隐患动态排查机制和跟踪整改机制,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安全隐患的风险评估机制等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约束力。

  加强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活动,增强安全文化的影响力

  武汉航道局十分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注重安全宣传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将重点放在真正需要的安全知识方面,同时还在生产现场布置了人性化安全宣传标语、标牌,时刻提醒职工注意安全。2007年武汉航道局共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28期。通过安全培训和实际操作练兵活动,使职工形成了正确的安全生产认识观念,职工的行为更加符合航道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规范和要求。在2007年长航系统在鄂地区船舶水上搜救技能大赛上,武汉航道局参赛的3位选手分别获得一、三、五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充分展示了航道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搜救技能。

  武汉航道局认真把"三保一创"、"汛百安" 、"安全生产月"、 "两防"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活动等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线,积极营造安全生产氛围。始终围绕"确保自身船舶航行、航道作业和施工安全,确保航道安全畅通"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活动。以航道维护管理、枯、汛期航道维护作业、船舶设备为重点,积极开展隐患排查。全年共查出隐患、问题和缺陷123 起,整改123 起,整改率为100%。武汉航道局安全投入达219万元,为10年之最。

  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

  安全文化建设追求的是人文关怀的氛围。武汉航道局使职工感悟到自身的安全对自己、对单位、对家人的重要性,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地注意安全。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武汉航道局取得了"五个一"的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提炼出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安全理念和愿景;编制出了一本完整的安全文化手册;推行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一法三卡"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制订出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创作出了一批职工喜闻乐见的安全宣传与教育作品。

  1至3年不出安全事故可能靠的是运气,3至5年不出事故靠的是力气,连续10年不出安全事故则靠得是安全文化的影响。通过安全文化的不断渗透,武汉航道局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筑起了安全生产的堤坝,保障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为建立安全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