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思考

2009-05-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众所周知,港口得以正常运行、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港口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经贸的持续增长,港口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港口基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船舶类型逐渐向大型化、大吨位化发展,港口生产一派繁荣。与此同时,伴随着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港口安全生产问题也日益突出,安全工作面临的压力也日益增加,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本文试从港口生产和经营的实践出发,谈谈个人关于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与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及物态的总和。它是建立在“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概念基础上,在安全观方面包括企业安全文化、全民安全文化、家庭安全文化等;在文化观方面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含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及物质的内容。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强调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为核心,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为表现载体,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协调管理为任务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目的,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广泛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体,由安全生产的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价值规范文化组成。它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层安全文化建设,或称安全物态文化层、安全行为文化层建设;第二层次是中层文化建设,又称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安全规范文化建设;第三层次是深层文化建设,又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心态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过程。

    二、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

    港口企业安全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与港口安全生产的特性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港口企业安全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安全生产过程的复杂多变性。港口生产作业点多、线长、面广、货杂、人员分散决定着港口生产的安全属性。港口生产不同一般企业的生产,整个装卸生产都是在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码头线上,在几千平方米的库场内,通过各种船舶、各种装卸工艺、数条甚至十数条装卸作业线,各种装卸机械和劳动力的不断运转而实现货物进出港口的装卸和吞吐。这就决定了安全生产过程具体复杂多变的特点。

    2、安全生产手段的立体交叉性。港口生产以装卸作业为主体,输入是货物,输出的也是货物,实现这一过程,就注定了大量的人、机(机械设备、车辆)、物(货物)、具(工具、船舶)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空间上和环境下流通,这一立体交叉的生产流通特点,就孕育着生产的安全问题,就需要通过借助安全管理的手段同步实现这一生产过程的动态平衡。

    3、安全生产技术的动态控制性。货物的特性直接决定着港口生产固有的危害。不同的货物,固有的危害并不相同。易燃易爆品具有火灾、爆炸事故的危害;一些货物具有致人中毒、污染环境的危害;散装货物(如煤炭、矿石、粮食等)具有致人尘肺和粉尘爆炸的危害,等等。这些货物所固有危害并不能通过任何技术手段加以改变,而是要借助安全技术与管理的手段来控制、转移、消除有可能激活这些货物固有危害的条件和环境。

    4.安全生产工艺的可选性。不同的装卸工艺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并不相同。例如原木卸船作业,若以人工钢丝绳打码装卸工艺进行作业,作业人员必须下到船舱底部,就容易产生人员缺氧窒息、人员中毒、钢丝绳断裂、物体打击等伤害方式的安全问题。如果采用莲花抓斗卸船工艺的话,上述安全问题就有可能避免,但又会产生因工艺改变而带来的如抓斗松脱、木材下坠、机械故障等新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装卸工艺的选择上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5.安全生产主体的差异性。劳动密集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港口安全生产。港口生产以机械化、半机械作业为主,但仍离不开人力操作、人机配合作业,体力劳动仍占较大比重,人员作业密度仍很大,这就需要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而这些人员在体质、文化程度、安全意识与技能等方面各参差不齐。面临不同的危险环境时,危险识别、减灾灭害能力与紧急避险能力并不相同,而人的因素,却是决定事故能否形成的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

    6.安全生产环境的不确定性。港口生产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如高低温作业,雨、雪、风中作业等,同时港口装卸作业的工作时间为24小时连续“三班倒”作业、昼夜交替,三班交接的工作制度扰乱了作业人员正常的生理和生活规律,特别是夜间作业操作环境复杂并影响作业人员的体力和精力,势必造成人员的安全意识疲劳、操作失误和应急反应迟缓。

  此外,港口安全生产还具有开放性、涉外性等特点。

    三、 加强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基于上述港口安全生产的特点,根据企业安全文化的三个层次,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主要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加强安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建设,强化现场管理。

    1、强化港口设备安全管理。这是加强安全物态文化的重要内容。港口生产以装卸作业为主体,具有面广、货杂、工艺复杂、人员分散的特点,整个作业进程由人(装卸工人、司机、管理人员)、物(港口机械及装卸货物)和环境3个基本条件组成。尽管港口企业装卸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专业化、现代化日益提高,但是某些环节(例如钩挂、打码、堆叠等)中人工作业仍是必不可少,人工作业强度较大,人、机、货接触密度高,而且基本上都是立体空间交叉作业,因此由各种机损事故诱发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在各种港口安全事故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加强安全物态文化,首先要尽可能地加大安全投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向科学技术要安全。其次要强化港机设备安全管理,如,引入航空安全管理模式,从管、用、养、修等各个环节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从技术管理、现场管理、事故分析和防范、安全评估等方面建立和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切实执行和落实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各级设备安全责任制、设备安检制度、设备安全考核奖惩机制、安全和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

    2、加强安全行为文化,加大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力度。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港口生产,不仅要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如酷暑严寒、雷电、阵风、台风等)和机械设备故障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要同职工个人的不良工作行为做斗争。因此,要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要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也就是说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现场管理,要加强职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职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及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工推行标准化作业,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职工干标准活、放心活、正规活。通过安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形成有序的工作、严格的管理。

    (二)加强安全规范文化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大力加强《港口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其次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机制。让职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干,不应该怎样干,违反什么规定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要害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职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其严重后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各工种工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加强安全规范文化建设,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现场控制机制,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职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规范操作行为,在整个企业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

    (三)加强安全观念文化建设,深化教育培训。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有一次。某些人之所以违章,多半是出于侥幸、盲目,这就需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使职工建立起自保、互爱、互救,以港口为家,以企业安全为荣的企业形象和精神风貌,在每个职工的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共同奋斗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职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依靠先进的安全科技和现代安全防灾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全新的安全生产运营机制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实现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向职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安全性就是生活质量”、“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等企业安全观,增强职工自我保护、防患未然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个个为安全操心的良好舆论环境。

    (四)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集中表现为通过宣传和教育,传授和示范,学习和实践,思维和行动,外因和内因,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活动方式来开展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形成各具企业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符合本企业实际,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意识和素质,保护职工的身心安全和健康。

  随着社会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和港口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形式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近年来,集团及所属港口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通过文艺、科技、管理和宣传教育等载体和形式来实现:开展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和标志、收集安全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千人签名活动”;建立光荣榜;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安全生产月(周)”、“反三违月”等安全竞赛活动,制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和操作规程,开展预案演练、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等。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管理层和职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加强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安全生产和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港口发展总体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安全发展观,在处理港口生产经营与安全生产的关系上,既不能以放慢发展速度来保安全,也不能以牺牲职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来换取一时的发展。把安全生产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设纳入集团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乃至今后的港口长远发展规范之中,实现与港口生产、经营、建设的同步。

  2、注重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及决策者的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观念和哲学,也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许多安全事故都表明,正是因为决策者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松懈才酿成惨剧的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因此,要健全和完善内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保证人员职责的落实。安全生产要做到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严格执行重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形成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文化。而这种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通过加强管理决策层的安全文化建设,进而不断促进和提高操作层的安全文化素质,改变安全知识和技能贫乏的现状,强化企业操作层的安全人生观、安全价值观,使每名员工逐步发展成为理想的“安全人”。

  3、开展“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加强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质量、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港口安全生产环境,使港口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源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港口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员工的现代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资源环保意识也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4、树立“国际安全港口”理念,高起点、高标准地加强港口安全文化建设。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和航运业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增强,以及福州(江阴)外海深水海港的崛起和多条国际集装箱干线班轮航线的开通。福州港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加,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建设国际安全港口”是建设沿海主枢纽港、实现福州港跨跃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港口安全是港口正常运行和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国际安全港口是以国际通行的港口安全公约、规章和标准为准绳,建立高效率、现代化的港口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安全运营状况处于世界港口先进水平,具有被国际航运界公认的一流安全信誉。因此,笔者以为,江阴深水海港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建设一流的港口基础设施,还要建设一流的港口软环境,包括口岸环境、市场环境、信息环境、安全环境和绿色及卫生环境等。其中,安全环境是与港口生产运营融为一体的最为基础性的软环境,作为沿海枢纽港口,不仅要确保港航作业运营的安全,还要应对台风、潮汐、迷雾、洪水等自然 灾害对港航安全的侵害,甚至要应对可能出现的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港口设施及挂靠船舶进行的恐怖威胁。

    总之,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只有把港口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常抓不懈,不断创新,才能结出现代企业安全文化之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