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必须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是出发点,安全文化是灵魂,安全科技是支撑。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把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
安全生产 以人为本 安全发展 安全文化 科技兴安 规范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安全生产纳入“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体系,把安全发展与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到同等重要位置,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这是我们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近年来,成都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发展,以人为本,规范建设,努力探索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逐年好转,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以人为本,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把事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把关爱人的生命和健康作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出发点。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对自身的安全健康保障,对生命价值、生命质量的追求日益强烈。全新的价值观念,更务实并富有亲和力的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已成为弘扬和倡导安全生产的主流。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保障生命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如果不顾及人的生命健康,不顾及在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就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
成都是一座拥有1082万人口、总面积达1.24万平方千米的特大中心城市,是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通讯、交通枢纽,人口密集,安全欠帐多,安全生产任务繁重。近几年来,成都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宗旨,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切实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自2001年以来,全市GDP逐年增长,而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下降,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下降7.34%。2001年,全市安全生产各类事故死亡1615人,GDP为1492亿元,亿元GDP死亡率为108.24%。2005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1183人,比2001年少死432人;GDP为2371亿元,亿元GDP死亡率为49.89%。五年内,全市各类事故亿元GDP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7.59%。
二、安全发展,体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全部内涵
科学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安全发展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念推进发展,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采用现代的安全管理技术,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变静态被动管理为动态主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化。这就是我们要建立的安全发展。
当前,在安全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安全生产已由过去的主要依靠经验型管理,依靠“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体制,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依靠“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综合监督管理的科学体系。
这一科学体系涵盖了五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通过规划布局、调整结构、宏观调控,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指标考核体系。我们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把安全生产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工作中,层层签订责任书,作为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指标。二是各有关部门层面。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我们实行了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述职检查等七项制度,狠抓了各级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有效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分兵把口、安监协调督促、上下合力抓安全生产的工作格局。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层面。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要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四是群众层面。群众有安全的知情权和举报权,对任何不安全行为有权举报、有权知情、有权监督。公民、各个法人单位、工会、各种社会组织都要关心、参与安全,形成全民齐参与的局面。五是社会层面。全社会应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形成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机制。
三、安全文化,贯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灵魂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我们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之中。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得到高度的树立和强化,必将呈现着时代的特色产生强大的精神推动力,必将有利于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先进的安全文化作基础,没有全民的安全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搞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工作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以理论为指导,以文化为基础,才能实现安全发展,搞好安全生产。近年来,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的《创新与发展》栏目转载了《有板有眼,扎实推进—四川省成都市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概述》和《执行力来自三种理念》的安全生产理论文章。我们撰写的《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为载体,努力探索安全产长效管理机制》被国家安监总局采用;《安全生产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分别刊发在中共四川省委主办的《四川党的建设》(2005年第10期)、《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9期)上,进行理论探讨。我们坚持安全发展,把理论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有效促进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改革创新。2006年2月25日,由国家安监总局主办的《中国安全生产报》,以“平安成都,和谐成都”为主题,用三个版面专门介绍了成都安全生产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果。
安全文化只有通过宣传教育,才能营造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浓厚氛围。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一是普及安全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我们充分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及各地区、各单位开展的安全日、安全月、无事故年纪念等活动,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把安全生产知识送下乡、送下矿、送进厂、送进学校、送进家庭。二是着眼于幼儿、中、小学生,放眼于全民教育。成都市把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其中锦江区还把安全生产常识编写成易懂易记的《三字经》,发给每个中小学生学习宣传。三是既要以宣传生产安全为基础,又要注意扩大对非生产性(生活、生存领域)安全的宣教,编写各种简易宣教安全知识读本,传播安全生产知识。我们编写的《成都市民安全必读》小册子,每年在全市基层单位和广大市民中要发放50余万册。这本包括消防、交通、职业卫生、旅游、少儿安全常识、家庭安全常识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书籍,已成为各基层单位开展安全教育的科教书和市民茶余饭后的趣味性读物。
四、科技兴安,提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科技支撑
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形成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为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监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需要进行安全生产高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应用,为事故防治和应急救援提供更好的技术与装备。科技兴安,有利于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为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一是在3865台营运车辆上安装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监控设备,建成56个GPS监控平台,对营运车辆的位置、速度、行驶线路等方面实行24小时动态管理;从德国进口了两台西部地区唯一的“6F+”全天候自动超速雷达照相系统和24台证眼雷达,增强路面执勤的科技含量;在城区主要交通路口安装了200个“电子警察”系统,有效地促进了驾驶人员安全、文明行车,并拟在三环路安装20套固定式“电子警察”超速抓拍前端系统;在出租车上安装了CNG汽瓶。二是对全市汽车加油(气)站、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采用HAN阻隔防爆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易燃易爆危化品储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本质安全。三是建立市、县、煤矿三级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矿井生产状况的实时监测监控和自动报警。四是建立网上安全科技教育馆,宣传安全科技知识。
五、规范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力举措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是把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到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就是夯实安全生产的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教育、基本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体系、管理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和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机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府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主体的职责,确保企业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确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承担起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责,从而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我们根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定各行各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其中,乡镇(街道)安全管理33条标准,企业安全管理31条标准,学校安全管理58条标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51条标准。并尝试着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一是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示范区(市)县”和“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乡镇(街道)”的活动。在区(市)县、乡镇(街道)重点建设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和应急救援“三支队伍”,建立责任层层传递、按级分工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建立“十项基本工作制度”和“八个基本工作台帐制度”,规范日常监管工作。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推动创建工作向村组(社区、居委会)延伸。二是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示范企业活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整治事故隐患;完善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工作标准,推行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全市创建的400个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示范企业事故死亡均为零,宣传培训率均达100%,事故隐患限期整改率均达100%。三是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创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我们在道路水上交通、煤矿、建筑施工、旅游、学校、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逐步开展了创建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特别是危险化学品方面,为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储存、运输秩序,市政府筹资2亿多元建立了西部(成都)化工市场、西部呈祥物流和危险化学品铁路到发站货场,基本建立城区危化品经营企业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信息服务的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了安监牵头、各部门各负其责、市县互动联动的危化品安全监管机制。针对制约全市安全生产瓶颈的道路交通,开展创建“平安大道”活动,认真排查道路安全隐患,把事故多发点段确定为道路“黑点”,纳入市政府目标统一管理,重点整治。全市已创建“平安大道”65条,创建里程达1000余公里,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机动车辆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道路事故死亡人数却逐年下降。
针对我市煤炭储量小、开采条件复杂、瓦斯等自然灾害严重、安全投入欠帐多的实际,我们采取6条措施,在煤矿领域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一是推行和完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三矿联保制,以三个煤矿为一组,互相检查、互相监督。二是实行煤矿内部监管制度,企业将矿长、安全员的工资统一交由县上专户储存,由县和乡镇政府共同管理,与煤矿安全挂钩;三是组织专家组对煤矿逐矿“会诊”,梳理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实行报审制。四是开展联合执法,市、县两级分别成立联合执法检查组,开展执法督查,加大处罚力度。五是实行乡镇干部包矿制,由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联系产煤乡镇,乡镇领导和村干部包矿,落实安全责任。六是推行风险抵押金(矿长保证金)制度。自开展煤矿规范化建设以来,全市共关闭煤矿49对,占全市煤矿总数的39.8%,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48%;依法关闭6对,主动提出关闭43对,所有关闭煤矿均登记造册,确保关死、关牢。
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预示着:如果在所有行业所有领域都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就会做到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就能实现安全发展,就能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