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安全文化对煤矿生产的促进作用

2009-05-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工作的灵魂,是煤矿职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一种共识,是职工在安全工作中养成的共同遵守的习惯,是实现矿井安全最有力的支撑。因此,只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保证和推动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

  加强观念文化建设是提升职工安全思想境界的前提

  安全文化的培养,既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更需要从陈旧的思维禁锢中解脱出来。如,"煤矿条件差,出现事故是必然的"和"违章不一定出事故,按章作业事故不一定不出"等思想观念是错误的。这些问题不解决,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推进,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因此,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内容,构建起以"安全意识强,家家欢乐多"、"抓安全就是抓效益"、"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等为内容的安全文化体系。充分利用安全活动日、班前班后会等时间,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增强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为安全文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同时,精心组织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在职工中开展安全生产大讨论,唱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主旋律。不断培养干部职工的超前安全防范意识,形成"安全无小事,小事当大事,确保不出事"和"安全是企业的第一政治、煤矿的第一效益、职工的第一福利、干部的第一责任"的安全理念,使"我要安全"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是提高职工技术素质的关键

  人的素质是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的素质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因此必须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牢固树立"安全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针对安全生产任务繁重、职工时间紧张的实际,可采取以会带训、半脱产培训、脱产培训等简单实用、灵活方便的学习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在技术培训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要害工种的培训,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对特殊岗位职工、新职工、劳务工的培训等,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明确规定"培训学习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不准上岗",切实增强培训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安全意识薄弱的人员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从而使职工能够干标准活、干放心活。基层区队还可利用安全例会、技术学习会等时间,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等,进一步促使职工提高素质,从而培养职工的良好行为文化,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根基。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的根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加强人的管理贯穿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用制度规范,加强养成教育,培育良好习惯,使安全操作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不断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实行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把安全管理和个人利益挂钩,增强了各级安全管理者的责任心。二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实行纵到底、横到边和盯住式的检查办法,不留死角,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得以真正落实。三是安全隐患排查制,狠抓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进行整改。四是健全各工种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班评估制度和兼职安监员责任制,严格干部跟班制度,严格排查11种人并做好其思想工作等。五是严把工程质量关,推行工程质量负责制、质量事故追究制、工程质量验收监督制等多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管理,凡事有监督考核,凡事有奖有罚"。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是创造企业良好安全环境的保证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要始终坚持科技兴矿的思想,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只要安全生产需要,都要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投入。配齐各类安全设施,抓好"一通三防",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大文明创建力度等,从根本上改善作业环境,保证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