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三煤矿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安全管理超前预防这一课题,探索实施了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三为”为核心,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六预”为运作流程的“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初步构建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力推动了矿井安全发展。
一、提升境界,探索创新,潜心打造“3+6”特色安全文化
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是当前安全管理的大方向。济三煤矿作为投产时间相对较短的矿井,针对安全基础相对薄弱、现场条件极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大的实际,起初在依法管理、科技兴安、严格奖惩上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个别职工“有章不循”、“有禁不止”、“对法规制度执行上存在逆反心理”等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了较大威胁。通过深刻反思,我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人,要实现矿井本质安全,必须用先进的安全文化来培育全员安全价值观,规范安全行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的员工队伍;必须构建预防为主的安全长效机制,预防在前,牢牢抓住安全管理的主动权。为此,济三煤矿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预防为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积极探索,系统挖掘,深入实践,构建实施了独具特色的“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三为”即: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体现生命至高无上的安全管理理念,旨在为职工创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文明、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六预”即:构建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防控体系,落实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时时把职工凝聚于安全管理之“魂”,遵守于安全管理之“道”,塑造全新的安全管理之“形”,实现安全管理的超前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检验,“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集团公司内外推广实施的独特品牌。
二、超前预防,闭环控制,将“六预”融入安全管理全过程
将“六预”纳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使之具体化、系统化,无形变有形,做到超前预防,闭环控制,层层实施,环节不漏,“六预”逐步成为了干部职工基本的安全行为习惯。
(一)实施预教,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素质。安全教育制度化。整合实施“831”安全教育方法,“8”:即完善了环境、亲情、联手、安全主题、案例警示、“三违”惩戒、安全诚信、身心调适安全教育八项制度;“31”:即一季一主题、一月一活动、一天一内容的安全长效宣教工程。强化案例教育,分专业、分工种搜集同类型事故案例,深入剖析,吸取教训,警示防范。灵活开展安全主题活动,在干部职工之间细算安全“五笔帐”,使之明确安全对矿井效益、矿井形象、政治生命、个人收入、家庭幸福的重要性,强化了安全责任意识。单位之间开展“五算五比”活动:一算安全罚款、比安全管控能力,二算隐患多少、比现场管理水平,三算“三违”比率、比个体安全意识,四算质量奖惩、比标准操作能力,五算荣誉成绩、比综合管理水平,全员对安全与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明显增强。教培基地实践化。投入300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投用了通防、采掘、机运、电气4个模拟实验室,综放、普掘等6个模拟实训场,实现理论教学、模拟实验、实训操作一体化,职工在地面就可模拟井下环境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完善了培训设施环境,充实了教师队伍,实行教、学、考、评“四统一”,提高了教学质量,荣获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培训方式多样化。深化四五级联动培训,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网能大学等手段,组织开展区队自教、职工自学。实施现场“说教培训”,专业人员对照岗位标准、作业规程现场讲解、现场考核,消除了凭经验作业、“三乎三惯”等不安全行为。定期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比武”活动,对区长、班组长、特殊工种等重点人员单独办班培训,提升了全员隐患辨识、标准操作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实施预测,超前排查发现各类危险因素。用科学化、系统化、定量化的方法,对矿井安全状况、现场危险源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及时预知各类隐患。实施隐患分级预测。建立了矿、专业、区队、班组、岗位五级预测制度,每月由总工程师组织一次全矿范围隐患预测,统筹把握安全重点和薄弱环节;每周由副总工程师组织一次专业隐患预测,明确本专业安全管理的难点要点;区队每天、班组每班动态进行隐患和安全不放心人排查,岗位职工围绕作业环境、生产系统、施工工序、设备工具、操作方法、人的不安全行为等方面开展隐患自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动态作业过程中的隐患。强化各级安全主体预测责任落实。创新实施《区队长安全不放心事落实整改卡》、《支部书记安全不放心人监督教育卡》、《管理人员现场走动式写实本》、《班组长工作写实记录》,对“物”的隐患和“人”的行为排查分头落实责任。强化管理人员现场“三查两盯一问询”责任落实,干部下现场必须查改作业环境隐患、查系统设备运行状况、查人员作业状态,盯特殊施工环节、盯重点隐患整改过程,对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提示、警示、问询;安监员、跟班区队长、班长作业前进行“三位一体”安全隐患检查确认,确认具备安全条件后方可作业。
(三)实施预想,动态弥补预测结果的缺失。充分发挥全员主观能动性,对各个生产工序、环节认真分析,想象工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后果,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动态弥补预测结果。实施“开放式”预想。区队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活动日,区队管理人员、班组长对施工组织、技术措施的合理性、针对性、实用性进行“开放式”预想,及时查找和改进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不足;班前班后会职工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预想,相互提醒安全注意事项。开展“针对性”预想。围绕作业程序、设备工具、现场环境等要素,岗位人员现场开展全方位、全覆盖“针对性”预想,通过对作业流程的“过电影”,想象本岗位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填入“岗位安全预想卡”,预知安全风险,实施安全作业。组织“走动式”预想。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监督检查过程中,想象作业环境、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填入“安全预想牌板”,给作业人员以提示提醒。
(四)实施预报,把预测预想结果准确及时地传输给相关单位及个人。对预测预想出的安全隐患或危险性问题,通过“五级”预报,让有关单位和个人超前掌握各类风险隐患和防范措施。一级预报。利用井口电子屏对矿排查的重点隐患进行随时预报;通过调度信息系统、内部办公网络、手机短信平台等现代传输手段,对井下地质灾害、极端天气等突发危害及防范措施,第一时间预报到有关单位、人员。二级预报。通过54种预报表及时将专业排查的隐患及时预报给区队。三级预报:在区队会议室设置“预报看板”,由值班区长将当天排查的隐患、预想的风险随时预报到班组和个人。四级预报。在作业现场设置“预报牌板”,由当班班长将排查的隐患预报给全班现场职工。五级预报。职工将本岗位预测预想的隐患预报给跟班区长和周围作业人员,互相提醒。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五级”预报,使干部职工养成了像关心天气一样关注安全的良好习惯,自觉撑起了自我保护的“安全伞”。
(五)实施预警,对预报出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及时警示。对预报反映的安全风险隐患,整理分类,采取针对性的预警措施,强化对“人”的警示。思想意识警示。建立了《全员安全风险抵押考核办法》、《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办法》、《安全生产经济奖罚量化考核办法》等安全奖惩制度,对违章行为、严重隐患公开剖析、处理,对违章党员给予组织谈话、纪律处分,利用经济处罚、行政问责等多种手段对各类人员进行警示。视觉听觉警示。完善井下安全视觉听觉系统,通过语音、声光、标识牌等对危险性区域、设备进行警示。统一配备了不同人员不同色彩标识的工装。对危险性的设施、设备喷刷各种醒目颜色,悬挂“安全警示牌”;对危险物品分类存放、标示清楚,提醒使用人员注意。完善井下避灾标识,特殊情况下给现场人员以应急指示。重大隐患警示。对冲击地压、瓦斯、煤尘、火灾、水害等重大隐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实施专门防范措施,并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演练,提高了全员应急警觉意识和处置能力。
(六)实施预控,提前消除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通过人、技、物、环各种预控形式,动态控制和提前消除预测、预想、预报的各类危险因素。抓行为预控。重抓职工行为习惯养成,制定实施了《下井人员安全行为规范》及《准军事化管理条例》;建立了“两卡一册”,预警预教卡、安全确认卡和涵盖安全确认、危险辨识、安全诚信、岗位创效等9项内容、87个岗位工种的精细标准手册,推行“十六字”手指口述安全确认作业程序,培育了职工“预测隐患、预想风险、确认安全、标准操作”的良好习惯。创新实施安全诚信管理,开展“五级”安全双向承诺,矿长与分管矿长、分管矿长与区队长(科长),区队长与副队长、副队长与班组长、班组长与职工逐级签订安全承诺书,干部承诺为职工创造良好安全环境,职工承诺按章作业。通过诚信管理,促进了全员行为自觉自律。抓制度预控。建立了制度保障和责任落实体系。制定完善了涵盖教育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区队班组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经济量化处罚及行政问责追究等10大类50余项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上级安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使领导分工负责制、业务保安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得到更好地落实。建立了“三个四”的安全责任落实体系,各级管理人员责任与包保区队安全、不放心人排查、红黄牌隐患、设备运行状况“四联挂”;对重点隐患实行专业人员、值班人员、安监员、区队干部“四级”专盯;规范理顺了以矿、专业、区队、班组为主的安全自控网络,以安监处、督察办为主的安全监控网络,以网、岗、哨、协为主的安全协管网络,以纪委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为主的安全效能监察网络“四个网络”,依靠严细有效的制度保障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抓技术预控。加大科技投入,围绕制约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特别是国内第一套冲击地压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投用,初步实现了对冲击地压的实时监测和超前预警,提升了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完善技控手段,建成了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度集成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提升了安全技术保障能力。抓硬件预控。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加大安全投入,开展设备升级改造,引进应用了工作面顺槽自移式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液压钻车岩石快速掘进作业线、兖矿集团自主研制的工作面顺槽运输单轨吊,特别是成功应用了无轨胶轮车运输方式,提高了现场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完善了井下无线通讯、人机定位、气象信息预报预警、井下水仓、地面水位观测系统,提升、运输等生产辅助系统实现了远程控制、无人值守,井下人员、车辆实现了轨迹查询和跟踪定位,增强了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抓环境预控。营造浓厚的安全舆论环境,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创新载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使安全进区队、进班组、进岗位、进社区、进家庭,营造了人人想安全、要安全、保安全的浓厚氛围。创建无隐患作业环境,全面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并实施了清洁生产标准,坚持开展标准化工作面、巷道、车间、岗点竞赛和“精品”工程评选,矿井质量标准化保持了行业一级水平;加强“双基”建设,构建实施专业自控、区队自管、班组自治、个人自律,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四自五精”管理模式,建立5E6S精细标准体系,推行走动式、编码和定置管理,提高了安全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安心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实施井上下清洁生产,推进地面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改善职工乘车、洗浴、就餐、住宿条件,对职工心态产生了良好影响,促进了安全行为规范。
三、系统推进,落实责任,“3+6”安全文化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地抓建塑。在推进实施“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为保证“六预”流程闭环落实,严格落实决策管理层、专业技术指导层、组织落实层、现场实施层等各级责任,将“六预”实施过程和结果纳入日常检查考核,并不断完善、深化,真正使“3+6”安全文化管理模式实施有形、落实有果,变为了干部职工共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已得到充分检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激发了学习力,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广大干部职工“我要安全”的意识更加强烈,自动自发学业务、练技能的主动性空前高涨。2005年以来,新增高级技师13名、技师107名、高级工558名,7名职工荣获全国煤炭系统专业拔尖人才、省市首席技师、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二是激活了创新力,科技保安兴矿取得新成效。累计取得科技成果289项,革新成果356项,获省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W8型防爆低污染悬挂式胶轮车”、“煤矿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分别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放顶煤工艺条件下上行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山东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三是提升了管控力,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矿井安全管理实现了由单一制度管理向制度与文化管理并重转变,由事后补救向超前预防转变,促进了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安全生产三周年阶段目标,截至7月12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192天,创矿井投产以来最好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局长李毅中、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等上级领导对“3+6”安全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四是催生了发展力,和谐发展展示新形象。稳定的安全形势促进了矿井和谐发展,近年来荣获全国文明煤矿、全国煤炭工业质量奖、全国安全文化管理典范单位、山东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等多项省部级荣誉称号,树立了矿井良好的社会形象。
济三煤矿尽管在实施安全文化管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各级领导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巩固安全成效,为集团公司安全发展、有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下一篇:以安全文化助推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