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国内外全民安全文化教育模式借鉴

2009-12-1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人类在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

  在人类社会的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其意义在于:

  (1)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人的因素)问题的认识上,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预防事故所采取的“人因工程”,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如过去我们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文化理论揭示出人的安全素质还包括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即安全文化对人因安全素质内涵的认识具有深刻性的意义。

  (2)要建设安全文化,特别是要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的问题,必须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就使得对于实施安全对策,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动和参与,因此,在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向社会、学校、消防、交通民航等领域扩展;从工人、在职人员向社会公众、居民、学生等对象扩展。

  (3)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含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安全法制等精神层和软科学的领域,同时也包含安全技术、安全工程、安全环境建设等物化条件和物态领域。因此,在人类的安全手段和对策方面,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因为不仅安全教育、安全宣传是安全文化,安全科学、安全管理、安全工程技术也是安全文化的内涵。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是提升社会和全民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人类的安全生存水平,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在人的安全素质中,安全观念文化是最根本和基础的,而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安全素质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安全观念文化是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很多传统的安全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安全观念。政府管理者和企业生产领导在现代社会应建立的安全观念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认识观;安全表征人类生存质量的效益观;安全具有综合效益的价值观;设置合理安全性的风险观;人与环境协调的系统观;本质安全化与预防为主的科学观;遵章(法)守纪的法制观;珍惜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等。

  2.安全文化的建设范畴

  安全文化的范畴可从如下三个角度划分:

  (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包含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制度层,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观念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的基础和原因。当前,我们需要建立的安全观念文化是:预防为主的观点;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安全第一的观点;安全就是效益的观点;安全性是生活质量的观点;风险最小化的观点;最适安全性的观点;安全超前的观点;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等,同时还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保险防范的意识;防患未然的意识等。

  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等等。

  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放在专门的地位来探讨。管理文化指对社会组织或企业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它集中体现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对领导和员工的要求。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订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的执法行为等。同时,安全管理文化建设还包括行政手段的改善和合理化;经济手段的建立与强化等等。

  安全物态文化:安全物态文化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从安全物态文化中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的安全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所以说物质是文化的体现,又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物态文化体现在:一是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二是生产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与自然相适应有关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

  (2)安全文化的对象体系

  文化是针对具体的人来说的,是对某一特定的对象来衡量的。除了对社会一般的大众、公民、学生、官员等都具有安全文化素质的问题外,对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一般说有五种安全文化的对象:法人代表或企业决策者,企业生产各级领导(职能处室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企业安全专职人员,企业职工,职工家属。显然,对于不同的对象,所要求的安全文化内涵、层次、水平是不同的。例如,企业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强调的是安全观念、态度、安全法规与管理知识,对其不强调安全的技能和安全的操作知识;一个企业决策者应该建立安全观念文化有: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主的科学观等。不同的对象要求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其具体的知识体系需要通过安全教育的培训来建立。

  (3)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

  从安全文化建设的空间来讲,就有安全文化的领域体系问题,即行业、地区、企业由于生产方式、作业特点、人员素质、区域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安全文化内涵和特点就只有差异性及典型性。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涉及的领域体系分为企业外部社会领域的安全文化,如家庭、社区、生活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安全文化;企业内部领域的安全文化,即厂区、车间、岗位等领域的安全文化。例如,交通安全文化的建设就有针对行业内部(民航、铁路内部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也有公共领域(候机楼、道路等)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从整体上认识清楚安全文化的范畴,对建设安全文化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安全文化建设中值得重视的理念转变

  面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给工业的振兴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由于缺乏现代工业发展的新理念,淡漠“以人为本”的科学安全生产观,对待当前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措手无策,甚至不少企业“怨天尤人”出现了各种模糊认识,应该引起安全生产界的关注。在许多报刊上,不少场合中总会听到、看到,并见到有人侃侃而谈,津津乐道,说什么:“我国的GDP正处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按照国际工业发展的‘经验’,是伤亡事故高发期”,言下之意,当前我国伤亡事故高发是合理的,是遵从“国际发展规律”的,不用大惊小怪。

  另一种论调是大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论,说什么:“先要吃饱肚子,再谈安全”,“宁愿炸死,也不愿饿死”;把当前事故伤亡的死难者说成是只顾金钱的亡命之徒,是生活所迫的牺牲者;当前伤亡事故频发是无法跨越的鸿沟,似乎工矿企业的遇难者都应该是未脱贫的人。要发展生产,要提高GDP,就要死人,就要死穷人。

  两大怪论喋喋不休,许多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实质上它与安全生产观,坚持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依靠先进科学技术解决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尊重人权的科学发展观是背道而驰的。

  安全是一切活动和生存的前提,特别是有了安全科技知识和安全文化素质人的,在21世纪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忽视了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基本解决温饱的国情,把贫穷者说成是马斯洛生理需求论的殉葬品是不人道的,似乎贫穷就应该出事故,这是与生产经营单位的义务及社会责任相悖的。没有安全环境,没有安全的生存条件,就没有生命存活的可能。上述观点流传甚广,危害极深,为一些不愿对工矿企业死难者承担法律责任和提供合法赔偿,不愿意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条件,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的企业、个体投资者找开脱、找借口;也为一些政府部门安全监管不作为提供了依据。

  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中,当代人在解决自己的食、衣、住、行,即生理要求的同时,首先必须创建和保障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包括安全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生理需求没有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为先决前提,生理活动是根本无法进行的,生命也就无法存活与延续。可见安全的需求在生命繁衍和人类生存中,是何等重要,它的重要地位和层次中的排序是不能改变的,是充分而必要的前提,是一切活动的条件和基础。这就是安全第一公理。

  我们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就是坚决执行“安全第一”公理。核电工业的安全文化应该成为工业安全生产和安全、无害、持续发展的典范。当代人的生理的需求,必须受到安全需求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安全第一”、“安全为大”、“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体现了21世纪人类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大安全观,安全系统观和安全人因工程观和安全文化观。

  这就是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至上的道理,这就是简明易懂的安全第一公理,在一切经济建设活动中,在一切思想政治及组织工作中,必须遵循上述原则,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人命关天,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当代人的层次需要论应建立在安全为条件,为前提为基础的原则上。

  4.国外值得借鉴的安全文化建设示例

  例1:杜邦公司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本公司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杜邦公司对安全控制很有信心。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安全是企业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应该说,杜邦200年历史,前100年的安全记录是不好的。1802年成立时以生产黑色炸药为主,发生了许多事故,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100多名员工有40多名在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面临破产。杜邦公司在沉沦中崛起后得出一个结论:安全是公司的核心利益,安全管理是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权。在后100年形成了完整的安全体系,安全取得丰硕成果,并获得社会的认同。所有的成绩与杜邦建立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杜邦安全文化的本质就是通过行为人的行为体现对人的尊重,就是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文化主导行为,行为主导态度,态度决定结果,结果反映文明。杜邦的安全文化,就是要让员工在科学文明的安全文化主导下,创造安全的环境,通过安全理念的渗透,来改变员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

  杜邦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这是杜邦从高层到基层的共同理念。工作场所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的是处于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行为。管理者并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它只能提供一个使员工安全工作的环境。企业要提供一个安全工作场所即一个没有可识别到的危害的工作场所是不可能的。在很多情况下,是人的行为而不是工作场所的特点决定了伤害的发生。正因为所有的事故都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人对物的行为所发生的。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安全理念加以控制,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抓员工的意识(包括管理者的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者和违章指挥)。

  管理优先是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负责。“员工安全”是杜邦的核心价值观。杜邦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其公司的安全管理承诺是:致力于使工人在工作和非工作期间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与健康;致力于使客户安全地销售和使用我们的产品。为了取得最佳的安全效果,各级领导一级对一级负责,在遵守安全原则的基础上,尽一切努力达到安全目标。安全管理成为公司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触角涉及企业的各个层面,做到层层对各自的安全管理范围负责,每个层面都有人管理,每个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每个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小组长对手下员工的安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

  行为控制不能容忍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杜邦的任何一员都必须坚持杜邦公司的安全规范,遵守安全制度。如果不这样去做,将受到严厉的纪律处罚,甚至解雇。这是对各级管理者和工人的共同要求。工作外安全行为管理和安全细节管理,是杜邦独特的安全文化。“把工人在非工作期间的安全与健康作为我们关心的范畴”,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仍然要做到安全第一。杜邦认为工伤与工作之余的伤害,不仅损害员工及其家庭利益,也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铅笔不得笔尖朝上插放,以防伤人;不要大声喧哗,以防引起别人紧张;过马路必须走斑马线,否则医药费不予报销;骑车时不得听‘随身听’;打开的抽屉必须及时关闭,以防人员碰撞;上下楼梯,请用扶手。”这些规定,看似繁琐,实际上折射出管理层对员工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关注。

  安全价值安全生产将提高企业界的竞争地位。在杜邦公司所坚信的10大信条里,确信“安全运作产生经营效益”,安全会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社会地位。杜邦很会算安全效益帐,他们把资金投入到安全上,从长远考虑成本没有增加,因为预先把事故损失带来的赔偿投入到安全上,既挽救了生命,又给公司带来良好的声誉,消费者对公司更有信心,反而带来效益的大幅增长。

  文化模型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杜邦认为,安全文化建设从初级到高级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本能阶段。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仅仅是一种自然本能保护的反应,安全承诺仅仅是口头上的,安全完全依靠人的本能。这个阶段事故率很高。第二阶段,严格监督阶段。企业已经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系统和规章制度,各级管理层知道自己的安全责任,并作出安全承诺。但没有重视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处于从属和被动的状态,害怕被纪律处分而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制度没有自觉性,依靠严格的监督管理。此阶段,安全业绩会有提高,但有相当大的差距。第三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企业已经具备很好的安全管理系统,员工已经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员工把安全作为自己行为的一个部分,视为自身生存的需要和价值的实现,员工人人都注重自身的安全,集合实现了企业的安全目标。第四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员工不但自己注意安全,还帮助别人遵守安全规则,帮助别人提高安全业绩,实现经验分享,进入安全管理的最骗财境界。

  构建我国特色的安全文化模式

  人类的一切生活及生产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安全文化作为文化概念的分支,是指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动方式。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杜邦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在我国,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应当把握以下要点:

  (1)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培育“安全人”。人的安全活动是文化系统中最古老、最基本的部分,属于元文化。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人的安全意识强弱,安全文化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力的具体过程和结果。可以说“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企业中人的行为总是受到最高层领导的支配,安全文化建设应从最高层领导开始,层层传递,直至最基层。因此,领导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是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关键。要将“事故猛于虎、安全大于天,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根植于各级领导的头脑中,使各级领导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倡导者和培育者,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设计者和执行者。由于安全工作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领导不可能全面顾及,因此,安全生产责任制成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制度。安全文化的作用就是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在人们的意识中固化、在企业的制度中深化、在员工的行为中强化。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和监督组织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各级领导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各单位正职负全面责任、分管安全副职负主要责任、其他副职负分管责任、安全总监负监督责任、操作人员负执行责任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对安全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将安全生产指标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使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分层次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共同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构建起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体系。

  (3)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执行力文化。企业执行力文化,是保障企业有效执行的员工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财富》杂志认为:“70%企业的失败的原因不是缺乏好的战略,而是缺乏有效的执行。”执行力文化反映企业的品质,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决定企业的成败。安全生产最大的黑洞是没有执行力。安全文化培育执行力,就是培育安全生产的权威。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讲到大工业生产的权威问题时提出:进门者请放弃一切自治!在现代化工业链生产过程中,必须服从企业的纪律、规章和制度,不能自治,这是工业化大生产对每一员工的要求。将执行力融入企业文化中,就是要培育一大批执行型的各级管理者,培养全员的执行理念。安全的执行力文化必须从严抓起,要做到严密实施,严厉检查,严肃奖惩,严格落实,离开了“严”字,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要加大违章的处罚力度,使其不敢违章,不敢违规,安全生产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要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面孔来抓安全生产,做到规范管理、标准作业、遵章守纪、奖惩分明,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形成“教育使其不为,制度使其不能,奖励使其不怠,严惩使其不敢”的安全文化氛围。

  (4)安全文化建设要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念。要高效、高质量地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必须采用超前管理、预防管理的方法。首先,预防型管理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不是因为缺少安全知识,而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或缺少责任感造成的。因此,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是预防型管理的首要任务。其次,预防型管理要注重安全投入,从物的方面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现代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是人可以改造的系统,是可以通过“打补丁”不断完善的系统,这在客观上给预防事故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所以说,任何事故从理论和客观上讲,都是可预防的。要消除增加安全投入是增大企业负担的错误观点,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安全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发达国家的安全投资占GNP3.3%,我国现阶段占1.2%;合理条件下的安全投入产出比是1:6;安全生产的贡献率占GNP的1.5~6%;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可以看出,安全不仅能“减损”而且能“增值”,安全的投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间接的回报,而且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例2:国外政府组织的安全文化活动

  欧洲  欧洲安全委员会时常开展以预防职业危害为主题的“欧洲安全卫生年”活动。其方式是欧洲各成员国通过电影、电视、及广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举办安全招贴画和安全标志设计竞赛。参加人可达到6000万。

  英国  英国卫生执行局(HSE)1992年开始举办了首次工作场所卫生安全周活动,以后每年下半年都开展一次安全卫生周活动。其形式有:安全知识咨询、编制宣传读物、填写活动表进行投资活动等。

  美国  每年的10月由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组织,开展全美安全大会及展览会。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把每年的6月20日至27日作为“全国作业车间安全周”,以通过活动达到减少工作场所事故的目的。

  加拿大  安全工程协会(CSSE)每年都发起“加拿大职业安全卫生周”活动。活动一般在6月举行。开展的方式有:展示安全宣传品和个体防护用品;放影录像;公布和奖励在安全卫生工作中达标的工人、所在部门领导;举办公司职员及其家属参加的安全宣传画比赛;组织职工和家属参加以安全为主题的野外郊游活动;组织企业职工制定个人安全卫生计划等。

  澳大利亚  澳洲维多利亚职业卫生管理局发起于1993年10月10日至15日举办了首次工作场所卫生安全周活动。期间100多个城市举办了职业安全卫生资料展示会;三个博物馆陈列了各种卫生安全标准汇编;剧团进行了宣传主题的巡回演出;举办研讨会;在有轨电车和火车站进行宣传活动等。

  日本  每年7月1日至7日是全国安全周;10月1日至7日是全国劳动卫生周。至1996年已分别开展了69次和46次。这两项活动均由日本劳动省和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主办。目的是推进企业事故预防和劳动卫生管理活动,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活动方式有:安全卫生总检查;安全日活动;张贴标语宣传画;举办展览会和讨论会;征集文章和漫画;劳动大臣向安全卫生卓越的企业、个人和团体颁发优良奖、进步奖、团体奖、功绩奖等。

  印度  每年3月4日为“全国安全日”。这项活动由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办,已开展了20年。其目的是通过工业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来广泛传播职业安全卫生信息。

  韩国  每年的7月1日举行“全国安全日”活动。这一天韩国政府和工业安全协会召开有关安全卫生方面的重要会议,同时进行安全表彰。

  印度尼西亚  1970年1月12日颁布了“劳动安全法”并把这一天定为“劳动安全卫生日”。把这一天至以后的两个月,即1月12日至3月12日作为开展全国性的工业安全卫生活动期。在这一期间,向安全卫生代表颁发安全卫生奖杯,并曾发行职业安全卫生纪念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