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去世的华人“经营之神”、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曾说:“一根火柴不够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可以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的潜在破坏力,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力量,无物能御。”要叠100万张骨牌,耗时需要一个月,但推拿骨牌却只要十几秒钟。“这不能不说明一个道理,小事同样不可忽视。安全文化工作更是如此,只有超前才能减少由于“一毛钱”所带来的“百万元的损失”。著名的“蝴蝶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巴西的一个微风,刮到美国时,就变成了“龙卷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安全文化需要“超前管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前控制作用非常大。
因此说,正常状态下的安全文化超前管控,核心内容是重大危险源管理和腐败行为风险控制,在安全文化管理中,要谋事在先,尊重科学,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控制措施,防患于未然,将腐败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制手段,由被动整改向主动抓管理、抓基层、抓基础转变,由阶段性安全文化专项整治及突击式检查向长期性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法制建设及监管转变,由注重事后查处向注重事前防范转变,由事后的被动经验管理向事前主动预防管理转变,切实做到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提高工作的前瞻性。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人从利己的动机出发,达到利他的效果。安全文化是为企业目标、任务服务的,安全文化建设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从人的本性出发,通过引导和给员工一个方向,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样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和效果是什么?也就是说,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超前管控”。
方向决定:发展之路能走多远
企业可以制定很多有形的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终有它的边界,而且这些制度有时反映出来的是僵化、保守,所以安全文化建设特别需要一个“超前管控”。在没有路的情况下、在没有红头文件的时候,通过这个“超前管控”,告诉员工怎么做事、怎么走!因为制度是显性的文化,文化是隐性的制度;制度是一个硬的东西,文化是软的东西;制度是有形的,文化是无形的;制度是有限的,而文化是无所不在;制度本来是物理的,而文化是精神的,但是两者不一定对立。企业发展要有两根支柱,一个就是治理结构,或者是叫做企业制度,看得见,另外一个是安全文化,无形的东西,这个无形资产需要一个“指南”,也就是说,方向决定企业发展之路能走多远.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这个口号给出了人们行动的明确目标,也就是行动指南。这个指南告诉大家,国家要想强大,必须彻底否定“阶级斗争为纲”,把社会重新定义为“分工状态中的人群的结合”,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立,从而大大地调动了人们物质生产的积极性。当然,一个简短的口号,不可能确定人们选择自由空间的边界,更不可能确定究竟由哪一部分先富起来。由于具体的方向不明,在实践这个口号的过程中,社会上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分配不公”的情况。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经济制度上问题。比方说,来了一辆公共汽车,如果有人说“让一部分人先上去”,却没有说让谁先上去,想想会出现什么情况?那就是我们都曾经看见过,并仍然时有发生的拥挤不堪的现象-------上车肯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如果在宣布让一部分人先上去的同时,还制定出一条规则指南:让60岁以上的老人先上去,然后再妇女、儿童上,这样就很有秩序。即使制定出的是这样一条看似很不讲理的规则:谁有力气谁先上,那也可以,老人、妇女、孩子也就不会上前瞎挤了。所以,秩序产生的肯定是效率,方向决定着效果。
从邓小平这个口号可以看,各种活动中,都需要一种文化来支撑,更需要一种方向来引导,正如“超前管控”一样,确定了目标和行动方向,大家按照一个方向走,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在美国,一个懂技术的、一个会管理的、一个有资金的,三个人凑到一块,谈妥之后,才敢申办公司。如果将这三位换作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其中的任何人都可独立去领一本执照开公司。即不需要合作,也就省了分工,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打天下,这就是文化上的差距。尽管实践不断的证明“一条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个最朴素的道理,然而,这个道理之所以一再被人提起,也正是在于想不明白此事的人大有人在。
企业管理有了方向还要有分工,分工的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带来的三大好处是:由减少转换工作所节约的时间:由专干一样工作所造成的知识或技能的积累(人力资源的积累):由工作的单调性和知识的积累所造成的创造专门工具的可能(物质资本的积累)。这三大好处用通俗的一点表述是:分工使每个人不必事无巨细的工作;分工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从而找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分工使每个人的发展更加依赖整体的协调,却不会造成个体之间在发展方向上的冲突。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超前管控”,用这个“超前管控”引导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企业和个人就将无往而不胜。如果说,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超越文化,现代企业制度在任何国家都能全面推行;如果文化超越了现代企业制度,那就意味着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不同的。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需要“超前管控”的一个理由之一。
安全文化的方向:同与不同
由于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缺乏经验,没有行为规范,以至于员工中的思想意识出现“对人不感激,对已不约束,对事不尽力,对物不珍惜”,说到底就是文化方向的缺失,也是一种指南的缺失。安全文化建设应当说,是胜而有道,和而不同。不近人性的文化,不是好的文化,好的文化必定是人性充分发挥的文化。在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理解:“金钱有诱惑力,事业有凝聚力,竞争产生压力,文化形成亲和力”。压力预示着两种可能的结果:一是产生动力,二是可能把人压垮。压力如果产生的是动力,那么就能使凝聚力上升到一个层次;压力如果把人压垮,那么凝聚力就会消失。所以,安全文化要求的就是要形成一种文化力,文化的亲和力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每个人在事业的不同层面上都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和感觉,而且能够帮助大家在金钱利益和竞争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中的蒋氏,其祖父死于捕蛇,其父亲死于捕蛇,而他本人也几次由于被蛇咬差点死去。那么,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意识,不知道这种毒蛇“触草木尽死,十分危险的吗?当然不是。如果说其祖父缺少这个意识,那还勉强可以说得通,他毕竟是蒋氏中第一代的捕蛇人。而说他本人也缺少安全防范意识那就完全说不通了。
有祖父、父亲血的教训,有自己几次差点被蛇咬的亲身经历,他岂会还没有这个安全意识?可是,他仍然不愿意放弃捕蛇这个可怕的职业。他之所以坚持以捕蛇为生,根本的原因在于不捕蛇的危险比捕蛇的风险还要来得大,捕蛇可能被蛇咬死,而不捕蛇则给官府缴赋税太重,生活日益窘迫,有可能被饿死,冻死,病死,而后者的死亡率可能比前者更高。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安全意识,他才宁愿捕蛇被咬死也愿意在高赋税下压迫而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意识对于人们在从事某项职业中的指导作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方向是任何事情取得成功的基础,没有了方向,将一事无成。爱国名将文天祥在自编诗集《指南录》中,在一首诗《杨子江》中写道: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通过运用超前管控的表述和比喻,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一心向南方的决心。说到底也是一个心中的追求的表现,因为他心中认定了要爱国,所以,通过《指南录》来表达。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商人到阿拉伯,送给了当地的阿拉伯人两袋大蒜。当时,阿拉伯人没有吃过蒜,觉得这个商人非常好,给他们送来了美物,为了感谢,就回馈了两袋金子。后来,又一个商人听到这个事后,觉得阿拉伯人可能也没有吃过大葱,于是,就带着两袋大葱来到了阿拉伯,结果,阿拉伯人也确实没有吃过大葱,觉得应该回馈些什么,感觉到送黄金已不能表达他们的心意,于是,经过商量,把两袋大蒜送给了这个商人。商人无语。这个事说明了什么?同样一件事,谁提前想到了、做到了,谁预料到了结局,谁能抢先一步,谁就是胜利者。在安全文化建设中,不是也需要这样的一种指南吗!
安全文化是有沉淀的,每一个领导者在任的时候,他所带给安全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他个人,也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和面的时候,将水倒进面里进行掺和的时候,面和水就和在一起了,面里有水,水里有面,分不清什么是水什么是面。企业家精神与安全文化就像水和面之间的关系一样,安全文化里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又打印上了安全文化的印迹,他们两者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同味道的水可以和出不同味道的面出来,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就会有不同的安全文化。但不同味道的水和出来的面人们只会说这个是什么味道的面,肯定不会说什么味道的水,因为人们关注的是面而不是水。安全文化也一样,安全文化是因为在文化之前加了一个企业而存在的,它首先是企业的文化,所以人们只会说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安全文化,而不是关注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家精神。
水的味道决定了面的味道,所以水的味道在和面的时候就很关键,它决定了面的性质。但随着面量的增加,可能水的味道就会冲淡,但永远面都不可能没有水的味道,只不过是轻重程度而已。当然了,企业家精神也很重要,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塑造出来的安全文化是不同的,在某段时期内企业家精神基本决定了安全文化的个性。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领导层肯定会加入许多新的领导团队,此时企业家精神就会受团队其它成员影响,而淡化了在安全文化中的作用。但无论什么时候,企业家精神还是安全文化的核心要素,只不过是影响的程度和深度不同而已。但对于企业哲学,它是企业对内外部矛盾的基本理解和解决思维,它并不是停留在企业家单一层次中,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可能会出现企业家精神决定安全文化,但却无法决定企业哲学的局面。
方向的选择:是成功的保证
方向错了,就会越走越远;方向对了,就是成功的保证。没有了正确的方向,即使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成功的机率是不大了。举个例子,农民在海尔牌洗衣机中洗地瓜,结果把洗衣机洗坏了,要海尔退赔。如何处理这件事非常考验海尔员工的智慧。按理,海尔可以完全不管。洗衣机嘛,不言而喻,当然是用于洗衣的,洗地瓜洗坏了责任在你消费者。但海尔也有一定责任,因为它没有说洗衣机是不可以洗地瓜的。这个时候,不是海尔的制度,而是海尔人的方向是选择“真诚到永远”,强调服务至上,告诉员工用户永远是对的,这样一个方向和理念,因此,员工妥善地解决了农民的申诉。更绝的是,海尔在此后,居然发明了可用于洗地瓜的洗衣机,这使得本来可能演变成“公共危机”的一件对海尔相对不利的事件变成了喜剧。其中所仰赖的正是海尔的优秀安全文化的“超前管控”作用。
一个青年向一位富翁请教成功之道。富翁拿了3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吧!”富翁把那块最大的西瓜递给了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书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面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然不比我的瓜大,却比我吃得多。如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就更多。做企业就像吃西瓜,要想使一个企业有大的发展,管理者就要有战略的眼光,要学会放弃,只有放弃眼前的诱惑,才能获得长远的大利,这也是安全文化所要表达的。
小王为了求知进步,他远涉重洋来到美国,一个著名大学的老教授看上了他,决定将他录取。他为了进美国的大学也不看是什么专业就答应了。结果他攻读的博士学位是中国的古汉语学位。那个教授对中国的古文学本身也是一知半解,好多字根本就不认识,常常让小王给他读那些中国的古文,然后用自己的思维指导小王的学习。为此,小王十分不得志。选择重要,选择的方向同样重要,如果方向不对,我们还会下很大的功夫去从事这项工作吗?会取得成功吗?不能像小王选择专业一样随便,必须进行精挑细选,明确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最后的“读博烦恼”。
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能够提升企业的品质,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企业的文化进行提升,增强企业员工的自信心、凝聚力,从而将安全文化在渐进式地改造提升。安全文化的指南理念告诉每一位员工,将心态摆正,戒除浮躁,勤奋敬业,脚踏实地,抛弃借口;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要多关注工作本身,多关注在工作中能够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实际上,无论什么工作,你如果能秉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真正积极地重视它,它都一定会带给你真正想要的一切——幸福,快乐,成功与荣耀。
下一篇:养成安全好习惯 铸牢安全管理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