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标准健全 氛围浓厚 执行有力 打造油田安全文化建设“铁三角”

2010-09-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事关广大员工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企业发展稳定大局。实践告诉我们,技术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标准化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而要实现根本的安全,最终的出路还在于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和提升安全执行力。如何将标准、氛围、执行三者有机结合成为“铁三角”,使之在油田甲乙方员工中牢牢扎根,是当前油田安全管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多年来,油田在安全工作上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考核办法,健全了激励约束机制,奖惩分明,严格考核,实现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的关口前移,努力做到安全生产的可控和在控。要力戒安全文化标准“墙化”现象,就必须用实际行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全面强化执行力,保证安全制度的刚性执行。

  当前,承包商安全管理作为油田安全生产管理的瓶颈,一方面是因为承包商队伍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油田安全文化要求有差距;另一方面体现在人员少、赶工期、超负荷工作、监护人员配备不足、人员流动性较大等方面。这些现象在转包、多级分包中十分突出。为了营造“人人创造安全环境,人人享受安全环境”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安全执行力,油田将长期承包商纳入属地统一管理,通过一系列方法促进承包商安全管理“短板”快速加长。

  油田强化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严把承包商资质、HSE业绩、人员素质、监督监理和现场管理关,加强生产作业动态风险管理,增强岗位操作受控管理。凡是涉及高危作业和特种作业的工作环节,都要落实安全责任、安全措施和安全监督。施工前,坚持与承包商安全管理人员共同识别安全风险,并以告知书的形式告知承包商安全风险,告知员工岗位危害,让承包商干明白活。

  同时,狠抓全员安全培训。根据承包商人员情况和现场施工需要,通过“菜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针对承包商队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要注重理论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客观公正地对风险因素进行正确评价,并就得出的风险等级制定出详细的控制措施,让《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表》真正发挥作用,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由过程监控变为前期策划和预防。

  当前,油田甲乙方各单位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通过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等,结合员工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采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活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总之,标准化的管理只是一种手段,精神文化才是核心。大力营造油田安全文化氛围,不断提高执行力,必将改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甲乙方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全员的安全行为水准,促进油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