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在集团公司“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引领下,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关于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年活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借助外力、增强内力,导入量化管理新课题,提升安全文化软实力,坚持系统打造以“三基”之源为核心的特色安全管理文化,不断延长矿井安全生产周期,为行业明星矿井建设夯下坚实基础。截止到2010年1月20日,该矿已连续安全生产2391天,创出了建矿史上的新纪录。
提升境界抓认识,为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导入营造良好氛围
思想决定行动,境界决定水平。近年来,蒋庄煤矿坚持以“三基”建设为核心,系统打造特色安全文化,使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安全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为我、我要安全,生命无价、安全为天”等安全理念深入人心,为矿井实现跨年度安全生产六周年提供了有力保证。然而,随着安全生产周期的不断延长,安全压力也越来越大。该矿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发现“三基”文化体系还有待于完善提升,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认识还有待于提高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安全管理的非定量化导致了安全文化建设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必须实施量化管理,对安全文化水平进行定量跟踪测量。基于以上认识,该矿依靠上级安监部门的牵线搭桥,积极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管理研究中心联系,寻求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结合形势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媒体,广泛宣传导入安全文化量化管理是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面对严峻安全形势的迫切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三基”建设源头品牌、丰富“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的需要。向全矿广大干部员工灌输,只有通过安全文化测量、掌握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分析安全文化定量测量结果、掌握安全文化建设效果,通过评估安全文化中事故先行变量、进行事故预防和重大事故预警,才能确保矿井的长治久安、基业长青。从而为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顺利导入营造了良好氛围。
领会实质抓导入,将量化管理的理论应用到安全文化建设具体工作
量化管理是指以数字为基础,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以求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它是目前在国际上最为前沿的管理模式,被誉为企业终极管理模式。开发和应用安全文化量化管理模式,必须正确把握精神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必须从最基础的现场调研、水平测量和针对性培训入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该矿选拔企业文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业务骨干,成立课题组,要求小组成员先学一步,吃透精神,领会实质,明确成功导入关键要素,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定位安全文化的定义和核心层。改善安全管理方案的质量和运行方式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最根本手段。而安全管理方案是由安全文化、组织结构、安全方法构成。其中安全文化是最重要的元素。所以要从根源上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为了便于量化考核,该矿把安全文化定义限定为:安全管理核心理念。其探索的安全文化量化管理,就是将量化管理的理论应用到安全文化建设领域,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安全文化状态和性能,对安全文化建设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从而实现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准化和释放效能的最大化,引领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发展。
二是确立安全文化测量关键要素。管理学有句名言:“如果你无法测量,你就无法管理。”实施安全文化量化管理的首要步骤就是要进行安全文化定量测量。该矿在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管理研究中心指导下,借鉴加拿大学者用5年时间开发出的关键元素表。结合实际进行取舍,确立了32个安全文化关键元素并分为3大类。第一类:对企业安全的最基本认识。主要包括:安全的相对重要程度,伤亡事故可预防程度,安全创造经济效益等。第二类:企业安全管理基本思路的认识。主要包括:安全价值观形成的程度,管理层的负责程度,员工参与安全的程度,企业各部门负责安全的程度等。第三类:企业安全管理基本方法的认识。主要包括:安全制度形成方式,安全制度执行一致性,调查的事故类型等。这些量化了的关键元素,为安全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分阶段实施测量找出症结点。该矿根据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数学统计学原理设计测试卷,将安全文化核心要素隐含于问卷中,通过无记名测试,实现企业安全文化真实、客观、定量的诊断。通过定量测量掌握单位安全文化发展水平,同时掌握了培训前后安全文化的改善情况。实际培训应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于去年3月开始,主要完成矿井安全文化基本状况的定量测量,目的是掌握安全文化的原始水平,为第一次培训提供基本信息。第二阶段于去年5月份开始,进行第一次培训并和受训学员座谈,之后完成第二次测量。第三阶段于去年7月份开始,先后进行了测量培训再测量,为员工安全素质的提升和安全文化水平提升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四是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该矿采用授课与研讨相交叉的方式进行安全文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事故的相关概念及事故的致因理论模型;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共性原因及根本原因;现代安全管理模型以及安全管理思路;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在事故预防中的作用、安全文化关键元素以及安全文化应用等内容。在掌握矿井安全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同时对上一次的安全文化测量值进行分析,使员工了解全矿的安全文化水平在煤炭行业所处的位置、培训后安全文化改善情况、与最安全企业的差距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把课题组的测量培训任务落到了实处。
导入实践抓创新,全力提升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一是将量化管理推广应用到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完善了技能分级评定。安全行为取决于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该矿本着细化量化技能考评机制的思想,在井下生产、辅助及地面参加全矿班组长职能转变考核的所有班组,探索实施了基层班组员工技能分级评定办法,评定总分为100分,其中理论或技能考试为40分、管理人员测评为30分、班组内部互评为30分,三者得分相加即为个人综合得分,每季度由评定单位管理人员及各班组长按照分数高低对员工技能评定出A、B、C三级,分别占本班组总人数的20%、30%、50%,评定为A、B级的员工每月由单位分别给予50元至80元奖励,评定为C级的员工不予奖励,并将评定结果及时公示。评定周期内每月技能奖励不变,如出现责任性事故,取消责任者当月技能奖励,并将其技能等级下调一个级别。这一办法的应用,真正让技术过硬的工人“香”起来、富起来,有效调动了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其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得到了不断提升。
二是将量化管理推广应用到数字化矿山建设中,提高了矿井自动化水平。量化管理,简言之就是以数字为基础,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与建设“数字矿山”异曲同工。无处不在的数字化网络,推动了矿井管理机制创新,构建了流程化的管理模式,既实现了各工序间的有效衔接,又促进了工作的闭合处理和高效落实,提高了经济效益。仅通过实施主要生产系统自动化控制一项,井上下就有28个岗点实现了无人值守,减少用工120多人,工效比改造前提高了22%,用工、用电、材料等费用支出相比减少千余万元。
三是将量化管理推广应用到干部安全履职考核中,增强了管理人员履职意识。根据量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该矿对各级管理人员月度下井及带班、抓“三违”、罚款四项指标做出明确规定。例如矿安全生产副职每月下井不少于15次,其中带班不少于3次、中夜班各3个,抓“三违”不少于2人次,解决问题不少于8条,罚款不低于500元;安全生产专业副总每月下井不少于15次,其中带班不少于3次、中夜班各3个,抓“三违”不少于2人次,解决问题不少于8个,罚款不低于400元等等。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履职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解量化,一个个指标就像是衡量各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的一把尺子,不断强化着管理人员的履职意识,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上一篇:建设安全文化 提高安全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