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培植安全文化 孕育内在动力 打造本质安全型现代化矿井

2010-10-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我煤矿按照“文化建矿、人才兴矿、科技强矿” 的总体思路,提出“在哲学上如何认识本质安全、在管理上如何推进本质安全、在行为上如何实施本质安全” 为基本内涵的“3D5F” 安全文化体系,孕育了推动矿井实现持续安全发展的内在动力。

  1 系统思考,培育安全文化理念

  1.1 八大安全观

  安全价值观—— 人是安全价值的核心;安全主体观—— 我是安全的主人;安全道德观—— 自觉是安全道德的标尺;安全预防观—— 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安全发展观—— 系统科学,创新提升;安全生产观——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安全质量观—— 质量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效益观— —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1.2 五大安全新理念

  本质安全教培管理理念—— 思想技能并举,塑造本安员工;本质安全环境管理理念—— 人环相宜,共创共享;本质安全科技管理理念—— 创新科技装备,完善人机系统;本质安全制度管理理念— — 依法治安,规章至尊;本质安全监督管理理念— — 反复抓,抓反复。

  1.3 “3D5F” 为内涵的安全文化

  D是英文Direction (方向)的首字母,3D是指从本质安全哲学、本质安全管理、本质安全行为3个方向全面塑造本质安全人,发展本质安全人,以人为本,打造本质安全矿井。3 D代表与D谐音的三种安全精神:脚踏实地的安全工作精神,寻根究底安全排查精神,枕戈待敌的安全预防精神。“35”代表与“三无” 谐音的本质安全三无目标(无“三违”、无隐患、无事故)。F是英文Factor(要素、因素、方面)的首字母。5 F代表本质安全哲学的5个方面(安全人本性、安全必然性、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与质量的关系、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本质安全管理的5个要素(人的安全可靠性、物的安全可靠性、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制度的安全可靠性、管理的安全可靠性)、本质安全行为的5个层面(矿级领导、业务科室、区队干部、班组长、作业人员)。2 不拘形式。拓展安全文化内涵

  2.1 感情育人,营造人文氛围

  一是成立了以各单位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宣讲团。聘请有关专家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解了企业安全文化基础知识、矿“光明” 企业文化和“3D5F”安全文化的内涵,加强了对安全文化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二是开展员工下井前“安全宣誓”、班前询问等形式多样的安全检查礼仪活动,让员工进行脑力激荡,牢记对家庭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责任。三是利用各种场所,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在矿工广区和采掘楼设置多幅安全文化牌板;在灯房走廊建成安全文化长廊;在井下大巷休息室、峒室等地因地而宜,设立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宣传栏;在候罐厅、班中餐食堂、候车厅等处都设置了大型电子显示屏。置放充满人情味的安全警示语、警示牌,安全哲理小故事、安全生产系列挂图等,使安全教育举目可见,侧耳可闻,随时随处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力灌输和视觉冲击。四是在职工中开展了安全用语征集活动,每月一评,好的安全用语在矿虚拟网上进行手机短信发布。通过上述一系列宣传教育的开展,让安全理念、安全警句等显现在井下最深、最远地点,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建设落实到员工作业的最前沿阵地。

  2.2 亲情化人,体现人际关爱

  亲情的关怀,赋予了安全工作新内涵,使生硬枯燥的安全管理变得情理交融。紧紧围绕“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生命” 等主题,倡导“人性”管理,利用家庭文化和其亲合力来为煤矿安全服务。在生产区队会议室里悬挂“全家福”,并留有妻儿的安全嘱咐,家庭对自己亲人的安全期盼。员工们在“全家福” 前上下班,在“全家福” 旁进行安全宣誓,夫妻、父母、子女、姊妹,声声叮咛,句句嘱托,割舍不下的浓浓家园亲情时刻提醒着员工,让每一位员工切实感受到安全与亲情的亲切融合。定期组织女工干部和家属深入到井下最艰苦的地点,了解现场作业人员的状况,送去一份关心和温情,嘱咐井下员工按章作业,现场演绎“协安情”。采取为员工过生日、送警句、恳谈会等方法,紧紧抓住时机向员工宣传安全思想,为员工送上谆谆安全嘱托,使全体员工在浓厚的情感交流中受到深刻的安全教育。开展“零距离” 安全对话活动。矿领导针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职工和家属“零距离”对话,解疑答惑,从而统一思想和行动。定期开展创建“安全幸福家庭”、“创三无、争三优”竞赛、“周周安全直通车”班前演讲、安全进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一切家务服从安全,家庭教育突出安全,家庭成员心系安全,家家为安全做贡献” 的良好局面,优化了安全管理的软环境。

  3 拉推并举,促进安全文化建设成果转化

  3.1 规范本质安全行为,孕育安全文化建设的拉动力

  我煤矿下发了《关于排查整合不适应现有工作岗位人员的通知》,各基层单位相继成立了排查领导小组,详细制定了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排查、整合标准,并在综掘准备队和皮带队分别建立了采掘、辅助工种现场作业技能培训站,制定了一整套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工作量考核验收标准及奖惩办法,着重从职工身体状况、性格心理、作业技能、安全意识、组织纪律和自我安全防护能力等方面逐人进行分析、排查和确认。对排查出的不适应现有工作岗位人员,进入内部劳动力市场学习培训;对地面单位及各外包工程项目部排查出的不适应现有工作岗位人员,立足于单位内部培训、整合,但不得安排其独立上岗作业。进入矿内部劳动力市场学习培训人员,按新从事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264学时。凡进入内部劳动力市场及现场作业技能培训站培训人员,其工资待遇一律按新分配工人标准执行,在现场作业技能培训站培训期间,被培训人员重新签订师徒合同。培训期满经考核合格,由用人单位择优挑选上岗,考核不合格或考核合格而没有被用人单位选用的人员,继续在内部劳动力市场和现场作业技能培训站进行培训,直至考核合格被用人单位选用为止。

  从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入手,建立了《安全诚信档案》制度,对全矿安全重点单位、部门和人员实行不良安全纪录。制定了考核标准和记分办法,以自然年度为不良安全纪录时间段,月度召集成员单位开会确定积分,并输入计算机,存入《安全诚信档案》,累计不良安全纪录结果,对积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区队,矿对该单位集中组织培训考试,并对责任者给与警告、通报批评;对纪录分值达到一定标准的人员,被确定为“安全诚信差、安全资质低” 的人员,没收一切资格证,进入矿劳动市场,重新进行安全学习、培训,培训发生的各种费用由个人缴纳,是工班长或管理人员的,撤销职务。

  3.2 筑牢本质安全基点,孕育安全文化建设的推动力

  (1)创新管理手段,构建过程控制体系。重点在制度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施了安全工资制度,将职工收入与安全效果挂钩,并将安全效果以经济价值量化的方式纳入矿内部市场考核。对全矿副科级以上管理人员实行年度安全风险抵押制度;对二级单位职工实行了安全保证金制度,把安全责任延伸到每个班组、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始终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着力点,狠抓区队班组建设,有效发挥了区队、班组的现场管理职能。加强外包队伍管理。实施了外包队伍末位淘汰制度,将外包队伍全部纳入矿井安全管理体系,与矿属单位同样考核、同样培训、同样管理、同样检查,初步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外包施工队伍管理体系。同时,重抓危险源排查,稳步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建设,实现了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环境体系和质量体系的同步协调发展,形成了制度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体系管理一体化管理的现场安全保障格局。

  (2)加快技术创新,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引进和改造了小采高设备和小综放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工作面安全。完成了供风能力、阻力和压力测定,实施了主井辅助进风方案,优化了矿井通风系统。采用了立体式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和架间喷雾装置,使工作面及回风流中的含尘量降低了8O 以上。引进了德国高速架空乘人装置,减轻了职工体力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了副井操车系统改造和主井配煤系统攻关,提高了系统支持能力。加快了矿井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了矿井生产调度、安全监控、皮带运输、提升、通防、机电设备、安全保卫、运销等关键部位的全部微机化监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济宁二号矿被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PCAS灰砂粘稠剂项目获得全国煤炭工业十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3)提升安全素质,构建人才依托体系。以加强区队、班组建设为重点,着重提高区队长、班组长业务技能,先后培训区队长320余人次、班组长670余人次。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区队作业规程培训质量,建立了区队作业规程考试成绩动态检查考核制度,提高了职工现场实际操作水平。树立新的人才观念,对今年晋升高级工、中级工的职工给予了一次性奖励;分专业、分系统开展了职工技术比武活动,鼓励引导职工岗位成才、自学成才。制定实施了《员工暂行管理办法》,建立了员工人体生物节律安全管理系统,开展了人体生物节律测试,凡是体力、智力、情绪出现“双临界” 或“三临界”的职工,不得下井,消除了人的不安全因素。

  (4)坚持以严治矿,构建刚性监控体系。逐步健全了以矿长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党委书记为主的安全教育宣传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安全技术管理体系、以安监处长为主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体系、以分管副矿长为主的安全生产落实体系、以区队为主的安全生产现场落实体系,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了相互责任。强化了以矿长为首的安全隐患信息预测预报分析制度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严格安全绩效考核,严抓奖惩兑现。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坚持安全大检查不断线,严格落实安全检查盲区排查制度、井下安全隐患分区排查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复查、汇报闭环管理制度,大力开展“三无” 竞赛活动,消除了安全检查中的盲点,保证了现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