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关爱生命——让安全成为我们的习惯

2008-08-0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生命高于一切,安全重于泰山。搞好安全首先应解决认识问题,要把安全当作人命关天的大事来抓,当作一贯的常事来做,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习惯。广大员工只有把安全当作自己的习惯,才能把“要我安全”的被动接受变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摒弃日常存在的习惯、干惯了的蛮干与浮躁,上安全岗,干安全活,消除隐患,杜绝违规、违章作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自觉自愿地做到不放过细节、不能心存侥幸,更加强调的是预防、自觉和行动,惟有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自觉预防、自觉行动,才有可能杜绝隐患,减少事故。对待安全工作,思想上不能放过任何侥幸心理,管理上不放过任何细节。侥幸可能酿成大祸,细节会成为大患,必须严防死守,堵塞一切思想上、管理上的“管漏”。让安全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是我们对安全生产的一种觉悟,也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境界。

  有这样一种哲学理念:安全是1,其他是0,只有1作保证,0才有意义。安全永远第一。没有安全,于个人,生命无法保障;于家庭,幸福毁于一旦;于企业,生产难以为继;于社会,影响安宁繁荣。生命高于一切。广厦千间、金钱无数不抵生命高贵鲜活的存在。耕耘希望,创造幸福,生命既意味着一切,又高于一切。

  “安全即人、安全为人、安全靠人”是我们的安全管理的理念。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的因素,是酿成事故的主要原因。而环境的创造者、安全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设备设施的操作者都是人,人是实现自己和企业真正安全的主要因素。以人为本抓安全,就是要寻找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来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升人的安全素质,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众人皆知的“木桶理论”启示我们:决定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在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长,而在于最矮的木板有多长。安全工作的好坏,事故的发生,不是取决于大多数人,而是取决于数量极少的危险人物、事故苗子。每个员工都是安全这个木桶中的一根木板千万不能成为最短、最差的。

  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责任连着你我他,安全关系千万家。从责任升华到责任心,体现的是对企业认真负责的忠诚度,对工作精益求精的事业心,对安全深严细实的责任感。安全工作需要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处处要安全。在工作中运用“三镜”理念,在排查隐患时要用“显微镜”,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小隐患可能导致大事故,在抓好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小事故苗头;在事故处理、追究责任时要用“放大镜”,对所有影响生产的事故都要进行层层追究、放大处理,以严格的处罚制度,有效控制各类事故发生;在制定安全规章、规则时要用“望远镜”,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意识上来,主动开展工作,做到超前部署、超前防范,促进安全形势的持久稳定。

  在全国上下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讲话,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总书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蕴涵着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文关怀。总书记的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科学发展,让每一名朔黄职工过上更加美好安定的生活!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关系到各个工作岗位,关系每一名朔黄职工的切身利益。

  安全对于我们每一位员工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它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关系着企业财产的安危。时刻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既是对我们个人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不讲安全,哪怕是偶尔的一次疏忽,就能造成遗憾终生的后果;不讲安全,哪怕是瞬间的麻痹大意,就能导致悲剧的上演。

  不管时代怎样前进,科技如何发展,安全的警钟始终要长鸣。安全第一,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而是维系我们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的保护伞。安全维系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与健康,维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与美满。最美好的祝愿是平安,最真诚的期盼是安全。安全是一把伞,我们幸福生活的保护伞,不管阴晴圆缺,时刻带上这把伞,让它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