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当今社会的最强音,“和谐”基于“安全”已成为理论界的共识。然而,笔者根据多年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认为,我们既要看到“和谐”基于“安全”,也要认识到安全源于“人、物、环境”之间的和谐,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关系。
历史事故的警示
本文所指的“和谐”涵盖着人、物、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和配合,其核心就是要按事物的客观运行规律行事。
影响企业生产安全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并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任何因素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和衔接产生了障碍,出现了不和谐,都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2007年4月18日,辽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因生产现场和电气系统存在着严重的设计缺陷,背离了金属冶炼的客观规律,特别是犯了选用普通式起重机来代替铸造式起重机这一“低级错误”,结果导致了一起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导致32条生命魂归西天。
诸如此类的事故举不胜举,尽管其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渗透着一个共同的道理,那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离开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去谈安全,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与物的和谐是基础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了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导致的。这里所指的“物”涵盖着构成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的设施、设备、工位器具和加工对象物等。这些“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要确保生产安全,人的行为就必须与物的特点和规律性相适应、相协调,即 “顺”规律者则安,“逆”规律者则危。为此,我们必须及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坚决远离人的不安全行为,实现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具体来说,要做到“严把四关”:
严把设计、选型关。人要与设施、设备等和谐相处,就必须从源头上把好设施的设计、建设和设备的选型关。因此,我们应当树立“向设计要和谐”、“向设计要安全”的观点,从源头上堵住“溃堤蚁穴”,绝不能因为想节约成本而降低了安全标准,不能因小失大。否则,就会留下“先天不足,后天难补,遗患无穷”的后果。
严把设备检修、维护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好的设备也需要精心的检修和维护,并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确保设施、设备完好。反之,我们就如同“履薄冰而不知,临深渊而不觉”。
严把设备的运行关。是否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决定着人与设备的和谐程度。一切违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超时、超限、硬拼设备的行为都破坏了人与设备之间的和谐,必然受到事故的惩罚。由于超设计能力的乱采滥挖而导致的矿难,由于超速、超载而引发的交通运输事故等大家都司空见惯。因此,操作者要不断增进对设备性能的理解和很好地掌握运行的原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人与设施、设备的和谐关系,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严把“科学定置”关。生产经营现场拥挤混乱,机电设备组合不合理,工位器具布局不科学,安全通道不畅,成品、半成品、废品乱堆乱放等不规范行为,屡屡触发重大事故。要确保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就必须对生产现场实施定置管理:
一、各类对象物的数量、高度、放置状态等都要有具体要求,做到安全可靠;
二、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污染环境的物品及消防设施,一定要实行特殊定置,并有“特殊定置”的标志,划定区域线;
三、作业场所的垃圾、废物等要有明确的定置区,并及时进行清除,不得污染环境,确保安全文明生产;
四、要提升设备、防护装置的本质安全化水平,严格按有关标准进行安全标识,做到标识明显、醒目,并加强色调管理,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五、安全通道一定要畅通无阻。
总之,通过实施定置管理,使生产现场做到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和可见性;实现最近的运输距离和最少的装卸次数;具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醒目的安全标志,从而提升生产现场的各种“物”的本质安全化水平,促进人与物之间的和谐,确保生产安全。
人与环境的和谐是前提
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是现代人与环境“和谐”理念形成的基础。本文所指的环境是指企业生产经营现场的地理位置、采光、照明、温度、湿度、噪声、振动和空气的洁净度等工作环境因素。
翻开历史事故档案,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因在高温天气运输化学危险品而引发泄漏,有的在水库底部采矿而引发透水,有的在高压线下进行建筑施工而引发触电,有的由于粉尘、噪声等污染严重而导致职业病……因此,人与工作环境的和谐与协调,对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科学的采光与照明。众所周知,80%的信息是通过我们的眼睛获得的。工作现场的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增加人的眼睛的疲劳度。光线条件好,不仅能提高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还可以减少和避免许多不安全因素。
在设计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日光,因为它是最廉价的光源;要定期清扫窗户和天窗,减少光线损失;要避免炫目的光线直射;选择适当的工作视觉背景等。
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在工作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是很重要的,可以使人员感到舒适,有利于安全生产。最合适的温度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季节、工作类型和工作强度来确定。
确保环境的洁净度。应尽量避免人员处于有害物质的环境中。这就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来确保工作环境、大气和水质的洁净度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生产安全。
对噪声严加控制。噪声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伤害,对生产安全极为不利。因此,对噪声要进行严格控制。
一是要从声源上控制。通过改进设备结构,改变工艺操作方法,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把发声物体改造成不发声或发声小的物体。
二是从声波的传递途径上加以控制。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和厂房,将声源置于远离人群聚集的地方,依靠噪声在距离上的衰减达到控制噪声的目的;对那些声源不能消除者可控制噪声的传播和反射,采用吸声、消声、隔声等技术措施,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
强化防振措施。振动是工业企业中最常见的环境污染因素之一,它不仅会影响人的操作精度和耐久力,而且还会使人感到疲劳虚弱,降低人的视力和操作效率,增加失误和危险。因此,必须强化防振措施。
总之,构建一个庭园式、居室式的工作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能强烈地影响操作者的心理,使操作者感到安全、舒适,对人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审美观、安全道德、安全习惯和行为有着无形的巨大的影响力和塑造力,从而为确保生产安全创造前提条件。
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
在安全生产这个大系统中,岗位与岗位、部门与部门、上下工序之间存在着许多管理的交点。对任何一个管理交点的漠视和配合上的失误,就会像“木水桶木板之间的缝隙”一样,造成“漏水”的损失或全局的失败,甚至导致惨剧的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和谐,产生内斗、内耗,一团乱麻,失去安定和团结,安全生产就必然成为泡影。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关键,即人与人和谐者则安,不和谐者则危。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强化培训,树立系统思想理念。管理源于素质,素质源于培训。坚持“始于教育,终于教育”的原则,不断强化人们的系统思想理念,注重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协调、联接、沟通和配合,认真落实“验收上工序,控制本工序,服务下工序”的三工序活动。
重视情绪变化,注意工作方法。实践证明,情绪对人们的行为既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又有反向的阻碍作用。因此,作为管理者就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职工意见,关注操作者的情绪变化,倾听职工心声;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难题;尊重人权,尊重人才,尊重他人的正当权益。唯如此,才能培养“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协作,互保联保,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聚合成一股保安全、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利用规则彰显和谐。面对人性的弱点,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来约束人性的弱点,否则,天使也可能变成魔鬼。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规则助推和谐,有规则才有和谐;规则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良药”。只有人人懂规则、讲规则,人人在规则面前低头,共同遵守规则,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