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疵是个贬义词。顾名思义,吹毛求疵就是指故意挑毛病,寻找差错。在现实生活中,吹毛求疵渐渐演变成一种缺点,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形象。经常听到有人说:“那个人喜欢吹毛求疵。”
不过笔者并不是为恶意的吹毛求疵开脱,也不是替吹毛求疵翻案,而是想澄清一个道理,在安全生产中不妨吹毛求疵。
“疵”即缺点、毛病。拿到安全生产活动中,“疵”可以理解为不合格产品、不好的作业习惯。如,违章作业、违规操作等。
笔者认为,广大干部职工应该有对工作“吹毛求疵”的精神,随时发现纠正工作中的不足和缺点,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同时,广大干部职工对他人也应有吹毛求疵的勇气,随时批评指正他人工作中出现的“疵”,使安全大堤固若金汤,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对自己吹毛求疵是一种责任,对他人吹毛求疵更是一种责任。
唐朝有位和尚诗人,名叫齐已,写过《早梅》诗一首,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齐已主动交与老朋友郑谷看,希望他能提出批评意见。郑谷看后觉得“数枝开”不如改作“一枝开”,更为贴切。齐已心悦诚服,遂将“数”改为“一”,一时传为佳话。这就是“一字师”的来历。
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写的大型历史剧《屈原》中有婵娟骂宋玉的一句话:“你是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排练中郭老数次到台下观看,总觉得这句话不够有力。之后,一名普通演员张逸生怯生生地对郭老说,您看是否可以改成“你这没骨气的无耻文人。”郭老听后十分高兴,马上把台词改了。如此,郑谷在诗人面前,小演员张逸生在大师面前,不避吹毛求疵之嫌仗义执言。而和尚齐已、文学巨匠郭老自我吹毛求疵,欢迎他人吹毛求疵,体现了一种求精作风,受到世人尊崇。
上级检查工作,同志之间互相监控把关,单位领导巡视查岗,提出些问题,个别同志认为是吹毛求疵,没事找事,使人觉得难避讳疾忌医之嫌。果真是无“疵”吗?恰恰相反,即使我们工作中的旧“疵”已经被铲除,还会有新的“疵”出现。“疵”是客观存在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所以我们更要经常查找自身、他人的问题。
安全生产环环相扣,关系重大,必须用“吹毛求疵”的精神和勇气将“疵”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对自己、对别人吹毛求疵是完全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