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犯了一个低级错误,我们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这是煤矿伤亡事故发生后,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或者说是一句无奈的反思与叹息。深思这“低级错误”与叹息,岂不正是我们安全管理中的软肋吗?由此,我想到了“木桶效应”。
说到木桶理论,可谓众所周知。它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取决于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也不是取决于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木板。要提高木桶容量的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补齐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长度。安全工作亦是如此,前面的叹息中“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说明我们只注意了重点工程、关键环节的安全管理,忽视了细小环节安全管理,没有及时发现和排除小的安全隐患;“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则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存在薄若环节或者是隐患,已经有了教训,甚至是血的教训,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同一个地方又摔倒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对于煤矿安全管理来说,特殊的工作环境、多变的地质条件、战线长、设备多、工种繁,人、机、物、环境等诸要素的每一个层面不可避免的都存在薄若环节。关注安全管理中的木桶效应,我们既要努力取长,抓基础、重装备;更要在补短上下力气,认真查找隐患,及时拾遗补缺。
首先,要克服安全“短”不可治、“短”不可避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事故可防、风险可控、灾害可治”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态度端正,安全认识深刻到位,决不能持悲观失望和消极等待的态度。力戒不出问题粗心、出了问题灰心、工作没有恒心和上进心的现象。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煤矿安全问题,既要认真总结工作之长,又要善于发现管理之短;既要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又要增强搞好安全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要提高对“桶”的本质管理,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是一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管理层面上,要认识到安全管理无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小环节问题都有可能是大隐患、大问题;它是大管理,更是细小管理;只有抓好细小环节管理,才能保证大管理、大安全。要有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深度认识、深入现场,严格制度、严细过程,细心查找、细小环节,抓落实、提实效。在职工层面上,要扭转只要抓好自身安全就能保证安全的不正确观念,时刻把住安全工作的三个环节,即上一环节、中间环节和下一环节。看深看透三个环节的关系,统筹思考、换位思考三个环节的过程安全,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道工序都始终处于中间环节。首要考虑上一环节是否留有安全问题,再要思考本环节作业安全,还要考虑作业后是否留有安全隐患。超前思考,想前顾后,做实中间环节。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安全之“桶”少有或杜绝“短板”,实现同步协调发展,求得安全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要强化“短板”排查治理,突出抓好薄若地点、薄弱人员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类似与“木桶”,但又不同与木桶,木桶装水有量可计,而安全工作不可量计,这就更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需要我们时时扬长、分分避短。要建立并严格执行不放心人、不放心岗排查制度,动态掌握职工的思想和安全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帮教,提高其思想认识和安全技能,保证人的本质安全;要定期进行井上下安全隐患大排查,及时发现和认真整改各类安全隐患,切实消除安全管理的盲区和死角,确保设备和环境本质安全。通过行之有效的排查治理,把“桶底”做实,把“桶壁”短板做长、长板做厚,增强系“桶”安全防范能力。
最后,要夯实班组基础,切实抓好自保、互保和联保。班组是安全管理的细胞组织,其成员是安全规程措施的直接执行者,班组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矿井的安全。班组中的某一个人或若干个人的失误,往往会引发不安全事故。班组成员如同木板”,客观上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业务技能的参差不齐,还表现在性格、态度、爱好、人际关系等生理和心理的各个方面。提高班组的“蓄水能力”即安全能力,就要发挥团体作用,严格现场生产组织,工作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工作中相互提醒,互相照应;工作后细心检查,消除隐患;实现整体效能的1+1>2 。因此,必须在做到“三个不伤害上”下苦功、打基础、练本领,切实杜绝单人作业、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充分发挥班组长的取长补短的作用,引导带动班组成员在工作中自我控制,相互督促的积极性,使我们安全的“容量”不断增长,使“取长”的方案真正起到“补短”的作用。
总之,安全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技术、完善的措施,严格的管理、过硬的队伍是这个系统上的一块块木板,是环环相扣的链节,只有每个环节都发挥作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安全运作。搞好安全管理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抓大不放小,取长更补短,不断发现薄弱环节,持续治理薄弱环节,才能真正实现矿井持续安全和谐发展。
下一篇:讲“活”安全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