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欢喜坨的“安全哲学”

2009-01-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武汉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我喜欢“欢喜”这个词,喜欢得毫无道理。

     小吃中我也独独喜欢欢喜坨,喜欢它的简单,喜欢它圆圆滚滚的憨态。与大多吃食不同,欢喜坨制作相当简单,材料只有三、五样而已,而且可操作性强。它先是将糯米粉滚成小团,再裹上一层芝麻,小火炸透后外酥内糥,轻咬一口,“啪”!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欢喜直沁心底。

     其实,简单有简单的道理,这就如同我们每天面对的安全规程,精简实用中体现简单,每一字,每一句,通俗简单,浅显易懂,没有一字多余,没有半句废话。也许有人要问,为何不将规程变得象歌曲一样朗朗上口呢?想法很好,但经不起比较。会说话的人毕竟要多过会唱歌的“鸟”。试想,有一日,巨石临头,祸事将至时,你才幡然大悟而高喊:“规程误我,悔矣!”知识就是用来使一切变得简单的,掌握了知识,我们也就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让复杂变得简单起来。另外,团圆也有团圆的办法,欢喜坨使用的糯米和面粉都有较强的凝聚力、亲和力,可以使芝麻等物什牢牢的团结在一起。“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团”字不仅仅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喜庆吉祥和家人团圆的意思,还是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的体现,遭遇金融危机的寒冬,要抱团取暖,同舟共济;面临危险,还要互相联系,互相帮助,联保互保,实现“一个都不少”。团结你身边的人。从老祖先造的“人”来字看,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着。这“人”字就喻含着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就意味着你身边还站立着同伴,你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战斗”。

     世间的万事万物,来来去去,让浮华,牵绊,得失,如浮云掠过,如风吹散,涵养一颗欢喜的心,快乐每一天,健康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