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煤矿安全要常打“预防针”

2009-03-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古时候有个典故讲扁鹊因医治好一位国君的顽疾而得到世人的赞誉。但是,当国君问他是否是杏林第一时,扁鹊却说,当今杏林第一应属他的兄长扁鸦。原来扁鸦天份比扁鹊还高,他们的父亲扁公临终时就把一本防病的秘籍《防道》传给了扁鸦,而另一本治病的秘籍《治道》传给了扁鹊。由于世人多注重治病而轻于防病,扁鸦也就被埋没了。笔者认为:当我们从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角度思考事故的事前预测和对策时候,我们不应该在发生事故后一味地追查事故责任者的违章和重罚,我们应该变被动为主动,抓事前的预测,多打安全预防针,要像人们针对在气候变换,季节交替,一不小心就容易感冒,为了防止生病关键的是要能及时行医,打上几针。由此联想到,我们在做安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切实注意“打预防针”。

  治病重在防病,安全生产工作一定要重视打好“预防针”,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免疫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事故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仅仅出了问题抓一阵,要检查抓一阵,消极保,被动防,事故就可能防不胜防,堵不胜堵。坚持做好预测预防工作,事先想到了,才能把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不重视打好“预防针”,管理就不到位,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与薄弱环节就难于发现,就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就难于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未发之时,发生事故的概率就越高。别的单位出了问题,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打好“预防针”,避免“感染”。每到易出问题的时节,要搞好“普查”,对症下药,防范于未然。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要有针对性地打“疫苗”,防止失控。当然,光靠“打针”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俗话说,平安来自警惕,安全来自防范。平时严格要求了,安全意识强了,标准高了,才能确保平安。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持之以恒地反复抓,抓反复。如果有问题才去“打针”,问题就会防不胜防。只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注重谋长远,戒浮躁,注重在平时下实功夫、细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安全生产上重大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才能防患于未然,变被动为主动,扭转地区和行业事故多发的局面,确保生产安全。但就做安全生产工作而言,能正确掌握好“打针”的时机,对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是大有帮助的。

  作为一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者,能擅长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敢于追查事故发生的经过,能严于处罚事故违章者,固然可贵,但却远远不够。学会“防道”才是每位安全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因为“治道”是万不得已的亡羊补牢之举,而“防道”则是预知未来,把握工作主动的高超艺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个口号从1906年美国凯理钢铁公司率先提出至今已喊了100多年,但是,眼下不知有多少经营者只顾赚钱,只顾拼设备、拼人力,不管职工死活,不抓事故发生前的预测与对策,使安全生产添了许多沉重的话题。据悉,我国的煤矿每年要死亡6000多名矿工兄弟,这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正值春节后人们上班是事故发生几率高的季节,我们的各级安全管理工作者更不能仅满足于抓安全管理上的事后总结工作,应及时转变观念,练就一身抓安全生产“防道”的硬功夫,多打预防针,变被动为主动,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