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全国上下的严重关注。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令人震惊、悲痛,也给他们的亲属造成极大的心灵创伤。面对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人们接连发出了“带血的煤”还要挖多久等诘问。频频发生的事故再次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放松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安全为天,安全是福”,指出了安全工作对于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的核心目的,安全是整体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实上,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往往欲速不达,一旦酿成事故更是追悔莫及。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关系是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扎实的安全工作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稳定的、可观的。安全生产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因素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从设计到施工从生产到产品出售(从投入到产出),从操作到设备运行,从三级检查到排除隐患,都要时时注意安全,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生产正常运作。设备安全运行,确保企业日、月、年各项任务指标按计划顺利完成。安全的潜在效益也随着计划指标完成逐步体现出来。反之,思想麻弊,重生产轻安全。只抓效益,不抓安全,赶任务、赶工期、找捷径、怕麻烦、急功近利、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安全责任不落实、不检查,事故隐患不排除,都是潜在的负效益。一旦发生事故负效益就十分明显,经济损失数以万计,有的甚至无法估量。为此,我们要从安全生产潜在效益的两重性中。进一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把它看成企业整体效益的一翻5分。 安全生产对经济效益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对推动和促进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健康地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企业经济效益越是不断提升,经济实力越是不断增强,就越有条件为搞好安全基础设施和隐患整改等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搞好安全生产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是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无论是保障设备安全还是加强安全隐患整改治理,都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 其次,搞好各种安全设施建设仅仅是完成了整体安全工作中物质基础部分,还有更重要的是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只有深入扎实地搞好安全文化建设。才能真正做到长治久安。而安全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事实证明,经济效益与安全是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摆不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效益一时上去了,安全方面出了问题,也会前功尽弃。只抓安全不抓效益。企业没有经济实力,安全也不会搞好。为此,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安全“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待效益“勿以善小而不为”,要找准两者的最佳平衡点。 现在,不少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企业已经有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安全资金投入和运作规范;而另一部分企业。由于受到政策、法律法规、社会舆论的影响和制约,被动地或至少不是主动地接受了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必要的(或必不可少)的安全投入,维持了企业基本的安全保障,但这种保障十分不稳定,少许外部因素或内部条件的变化都可能打破这种稳定,酿成事故;还有一部分企业主,只看到或只牟取眼前利益,基本上不进行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可想而知,这不仅制约了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更危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实际上,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萌发之前,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社会越是发展,越是要强调安全生产,安全就是效益。这是所有管理者应建立的“安全经济观”。因此,处理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问题更像一种博弈,而博弈的双方往往就是同一个棋手(企业或业主)。博弈的高手就是那些安全与效益良好,持续和谐发展的优秀企业,他们找到了使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和谐共舞的最佳契合点。
上一篇:心中要有“安全定位”
下一篇:安全管理不能以“罚”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