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解读安全

2009-05-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写在前面的话(写在开篇的话)

    独自坐着,面前摆着卷宗或者说档案,是死亡档案,是煤矿事故伤亡的档案。

    档案中有文字,有照片,是死去的人的照片。而文字却是记录着某起事故的起因、过程,伤亡人数以及事故的分析等等

    这样的卷宗或档案看过不止一次。每每掀起或掩卷,总是在不安与沉重的心态中熬煎。

    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

    一日,一位外地的朋友来看老朋友,见面寒喧中,问道:“您的儿子工作怎么样?”老者答:“一个儿子埋了没死哩,一个儿子死了没埋哩”。外地朋友诧异问道:“何故?”老者答道:“一个儿子在煤矿下井,这不是埋了没死吗?另一个儿子当司机,这不是死了没埋吗?”究其原由,得益于老者的劝诫。煤矿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猛于虎哦。这或许更能概括这个时代死亡的概念,更能诠释这个时代安全之于幸福的涵义。

    但是,现实总是如此残酷。

    让我不止一次地听到死亡的消息:

    2006年7月9日,山西宁武县东寨镇王二文因私藏 炸药,爆炸造成49人死亡。

    2006年7月15日下午3时,山西灵石蔺家镇煤矿因非法生产导致瓦斯爆炸,死亡27人。

    2005年 11 月,山西沁源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在公路上长跑的花季少年23人死亡。

    一个个无辜的人走了,一个个家庭破碎了,一个个梦或希望破灭了。

    似乎,一起起事故中,生命是如此脆弱,死亡象幽灵总是笼罩在善良而无助的人们的头顶。

    哲人说,生与死相伴而生,死因生而有意义。

    或许,因为哲人,人们敢于而对死亡。

    时代的差异,环境的迥然不同,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便不同。

    当红色的年代包围着我们时,人们表现出的大无畏和牺牲精神充斥着生活的每个角落。须知,那是一个特定的时代,那是一个需要勇于献身的时代。

    我们无意于褒贬那个年代献身的人们,但值得深思的是,当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全民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这样的牺牲精神是否值得借鉴或褒扬?!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今天的人们更多地注重着生命的意义,生存的权利,生活的质量。同时,我不能不说,生命在这个时代更有现实意义。“安全”这个词对于这一时代的人们更是一种幸福的别名。

    安全,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或者说,是每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前提。

    你向往幸福吗?

    你希望好好活着吗?

    这是废话。我想,每个活着的人都会对我的发问的动机产生质疑。

    但生活中总有人对生命如此轻视。

    我有过这样一次揪心的经历。

    几年前,我的两位同事及另两外朋友遭受一次重大车祸,四人无一幸免。

    那段日子,我总时时记起他们,记起他们生前的笑容,记起与他们共度欢乐的日子,但又时时被一种沉重包围着。在这种氛围中,我看到已经面目全非撞烂的车辆,我目睹正被法医检验时翻动的尸体,也在悲伤中送走他们到火葬场化作一缕尘烟。

    我知道,我不会再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和豪爽的举动。

    后来,我听说是那位半拉子司机同事亲自驾的车,又听说,那位同事还喝了些酒,还听说,那位同事驾车超车时出的事。

    最后交警给的结论是:我的那位同事超车时看见对面来车刹车时,误将油门当作制动器。

    当交警将那位同事的遗物交于我清点时,我发现交警交给我的只有一本驾驶证,一道黄符。

    据说,那道黄符是祛邪的。因为,那位同事的亲戚懂得一些天地之理,曾告那位同事,当年不可动车辆,否则必遭大祸。随后又为同事祛邪而专门为他而制的。

    但那道符,终未能救了那位同事的性命。

    有时想,假若,那位同事是个技术熟练的司机,假若,那位同事驾车前没有喝酒,再退一步讲,既便技术不熟练,既便饮了些酒,而不去超车,那么,这一切是否又将重新来过,那几位同事及朋友是否今天仍灿烂地与我一起快乐的生活呢?

    我不知,这位同事在此以前是否轻贱过自己的家庭和儿女,但他毕竟轻贱了自己的生命。

    再说哪道符。不知这位同事是否因有这个符的存在而忘却安全的重要,是否因为这道符而有了性命无虑的念头。

    符能保平安?!

    安全应当首先来自自身的意识。安全必须来自对生命的重视。

    解读“安全”:安全首先来自自身对生命的尊重。

    从事煤矿工作十余年,从事煤矿安全监察大约6个年头。翻阅过不少事故案例,也经历过一两起死亡事故。一些个案让自己对个案中的主角惋惜,有些个案却让人感到愤闷。

    九十年代中期,我当时在矿安监处,主要负责材料和事故处理工作。某一天早晨五点多,井口打来电话,说井下出事了,让我立即带上照相机下井拍照。经验告诉我,那人可能已经不行了。

    我在跌跌碰碰中沿着矿井主运输线逆向而行,大约行走了5公里多,仅仅拍照的只有留在主皮带上的一顶安全帽和一盏矿灯,而这拍照的地点距地面只有一个运输环节-主煤仓,便到了地面。

    事故分析,这位死亡矿工,从工作面到发现地点,整整用了不足30分钟便在生与死的选择间做了一次井下运输旅游:工作面皮带-采区皮带-采区煤仓-破碎机-主皮带,再有一步之遥,便可顺利出井了。

    事后认为,这名矿工应当是在破碎机处致命死亡的。

    这名矿工,是被主皮带司机发现皮带上有矿灯而紧急停机的,查看后立即报告矿调度的。

    善后工作是凄凉无助的。

    据说,这名年轻矿工是名新工人,刚刚21岁,刚结婚1年。接受处理的家属是他的妻子怀抱着不满一岁的婴儿。哭天怆地,这是那位少妇留给许多人最为深刻的印迹。

    挥之不去的,还有那接近年关的寒冷与悲凉。

    我想,那一年,以及十余天后大年初一的鞭炮声是为亡灵超度抑还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悲苦生活。

    当然,对于可怜的年轻矿工而言,违章是肯定的结论。

    我忽然想到一个愤懑或者抑郁的事实:更多人的安全责任呢?去了哪里?

    从工作面乘坐皮带开始到发现地点,中间有四道环节,四位皮带司机,他们在干些什么?

    从工作面下班,班长、跟班队干必须与工人同上同下,这些班长,跟班队干又去干些什么呢?

    少了一个人下班,没有人去过问。采区皮带司机,甚至4名司机,更没有人走出避风的司机室察看皮带运行情况。这些能说是尽职或尽责了吗?

    假若有一人,尤其是破碎机前的3人中有一人发现,这样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啊!

    班长有安全责任,跟班队干有安全责任,皮带司机有岗位安全责任。

    当一切责任流于制度,流于纸上、墙上、甚至口中时,那么,是否所有的安全责任都子虚乌有呢。

    安全,悲哀于责任的落实。

    解读安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