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制度·尺度

2009-05-2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制定制度,这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它是为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的。但制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量化的概念,这就是尺度掌握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各单位所定的制度大体上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根据上级相关指示精神而制定的有关规定;另一类是行业根据其自身发展规律而制定的各项具体的管理制度。第一类规定由于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实质性的东西较少而“略显空洞”,可操作性不强;第二类就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而言,为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不少单位对相关制度的制定要求是越来越高,使之各职能管理部门都想方设法,绞尽脑汁让制度多而细、大而全,仿佛只有这样,包罗万象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其实不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各种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员工对制定制度的本意产生了怀疑,这里就有一个尺度的问题。

     众所周知,尺度本身就有三种涵义:首先,要结合本企业、本部门的实际,量力而行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制度“宁精勿滥”,真正起到管理职能的效果。否则,让制度“贪大求洋”,表面上好看,实际上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又容易造成有关制度之间相互矛盾、互相抵触的局面。其次,要给制度留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执行过程中不断创新。随着现代企业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众多企业原先制定的办法与措施已渐渐地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制度的合法性,必须在制定规章制度中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便于今后及时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再者,要给制度留有“软件”部分,即制度不能订得“太死”、太教条,要有利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达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目的。如果企业在制定制度中缺乏思想教育这个环节,没有红、白脸管理协调的能力,这样的制度也难以真正“深入人心”。

    总之,制度与尺度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度才能在行业管理中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