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未雨绸缪,莫待亡羊补牢

2009-07-02   来源:大唐淮北发电厂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勇士长途跋涉攀登一座高峰,恶劣的气候、陡峭的山壁、难耐的孤寂以及疲惫和饥寒,都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不知什么时候,勇士的鞋里掉进一粒沙子,沙子实在太细小了,他觉得没有必要为这样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子耽误时间,于是继续前行。可是后来沙子越来越磨脚,带来钻心的疼痛,勇士只得停下清除沙子,然而此时他的脚已经破皮红肿,伤口也有些感染,最后他不得不放弃登山。

  故事虽短,意义却深长:沙子相对于高峰来说是渺小的,但在穿着带沙子的鞋攀登这一特定场合中,沙子的负面作用在不经意间就被无限扩大化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因为一个微小的隐患而中断,结局令人惋惜。

  隐患,因之隐而谓之患。古语有云,祸患常积于忽微,便是这个道理。由于缺乏对隐患的识别和防范而导致灾祸,是可悲的;可如果像那个勇士一样发现了隐患,却因认识不足而不及时加以消灭任其发展,让隐患时刻伴随而行,那这种无妄的灾祸则更令人可恨。

  常言道:“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经验。”由此可知,事后补救远不如事前防范来得积极有效,可是在预防事故的问题上,许多人至今还是存在着“亡羊补牢”的思路。有时是因为对瞬间事件发生的“预见性空白”,但更多的往往是由于自身安全知识贫乏、安全意识淡薄,或者心存侥幸图省事,认为“我能在事后做到‘焦头烂额为上客’就已经不错了,我又不是上帝,怎么能事事处处都对我求全责备呢?”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才总会不自觉地对“亡羊补牢”这种聊以自慰的补救措施念念不忘。

  当然,要把握安全的主动权,避免“亡羊补牢”、被问题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还需要不断更新安全工作知识,从思想上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尤其是对有关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生产工作的各道工序环节要了然于胸。

  笔者不禁想起了一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经典案例:在2004年12月26日震惊世界的印度洋大海啸发生之前,正在泰国普吉的海滩上玩耍的一位10岁英国小姑娘蒂莉•史密斯,突然发现海面上出现了不少的气泡,她感觉可能将会有海啸发生,便马上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泰国工作人员。就在滩边百余名游客被疏散到安全地区几分钟后,巨大的海浪突然朝岸边袭来……因为小姑娘的预先示警,使这个海滩最终成为泰国普吉在海啸中没有出现任何人员伤亡的海滩之一。

  当时读这则消息时,笔者的心情颇为激动与崇敬。因为我们成年人最为提倡的“未雨绸缪”,竟然是在一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身上得到了印证。在海啸发生前,这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起码做到了以下三点:首先,她了解海啸到来之前的征兆和海啸能够造成的危害两方面的知识;其次,她将在海边旅行时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因素,包括海啸等隐患考虑到了;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虽然也在海滩边游玩,但却一直注意着大海的变化,在第一时间内发现了海啸的苗头,争取到了为游客转移的时间从而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事故从来都不是毫无预示、无迹可寻的,天灾如此,人祸亦如此;生活如此,生产亦如此。只要我们不断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升操作技能,提前做好事故预想和危险点分析,在具体实施执行过程中做到头脑清醒、按章办事,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及时有效地根治安全隐患,就能够将事故禁于未萌、止于未发。相反,如果我们缺乏安全隐患的识别知识,或者胆大粗心、麻痹大意,认为小小隐患没什么大不了,那就无异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想不出事都难。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我却要说,安全工作“莫等吃堑方长智”。每一个人都应牢记,未雨绸缪——犹言不早,亡羊补牢——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