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懒蚂蚁效应”与“桥门直过论”

2009-10-23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据说日本有一个研究黑蚂蚁的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发现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食物,少数蚂蚁却东张西望,无所事事,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然而,研究很快发现当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则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安全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相对而言,在蚁群中,“懒蚂蚁”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懒蚂蚁效应”。这里,勤与“懒”相辅相成,“懒”于“杂务”,未必不是一种生产的智慧。同样,在研讨安全发展新思路中,我们不妨把重视前瞻监管安全的人比作“懒蚂蚁”,他们的工作就是前瞻内外部事故的隐患所在,“侦察、研究”事故产生的预防对策,把守杜绝事故的关口。可以理解:“懒蚂蚁效应”是保护勤快“蚂蚁”们不受伤害,确保他们取得最大、最佳劳动成果的方法之一。

  时下,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事故单位的检讨声:“实在是忙于抓生产,对安全前瞻性没有高度认识!是‘船到桥门自会直’的侥幸心理害了我们!”

  “船到桥门自会直”,这是过去航船老大的所谓行话,意为船行至桥门时,瞭望手(即前瞻航道隐患职能的船员)不必太在意,行船自会安全取直通过。而事实上,这句唯心行话造成的重大撞桥事故,屡见不鲜。今天,剖析这个“桥门直过论”之症结,还是船老大无视“懒蚂蚁效应”(瞭望者职能),缺乏前瞻性、规律性、实效性的安全新思路。这里有几点困惑值得深思:其一,解读一些事故单位的监管体系,“前瞻监管”定位不当,自我监管玩的是文字游戏,变着戏法欺上瞒下。加上“船到桥门自会直”的侥幸麻痹倾向,导致对监管制度实施的随意性较大,而“懒蚂蚁”———安全专职管理员有职无权,成了无所事事的摆设,“侦察、研究”的意见得不到取信兑现;其二,在安全预测评价过程中,为埋设“掩体”的造假开“绿灯”,前瞻预测停留在“走马观花”那一套,监管程序误入“上级监管太远、同级监管太软、下级监管太浅、法律监管太晚”的怪圈,蒙混过关,心照不宣;其三,在安全硬件投入上得过且过,舍不得花钱,事故降临,检讨一番“亡羊补牢”,赔上银元换位“下马”,可怜的还是事故受害者。

  有句安全心语叫“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请那些对凄凉哭声充耳不闻的企业主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船到桥门舵要正!如果我们今天把“不再哭了”当成企业第一名利的标尺,你能用何种药方让群众不哭?妙方就是重视“懒蚂蚁效应”,摒弃“桥门直过论”,健康地步入科学发展的安全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