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从“木桶理论”看企业安全管理

2009-12-20   来源:川煤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对于一个长年疲于抓安全的煤矿企业来说:也许短板有多短并不很重要,长板有多长最关键。

    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受此影响,很多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者都会把安全管理的焦点集中在“木桶短板”上,认为是“它”造成或影响了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传统木桶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使人认识到,组织、个人的某项能力,有如木桶中的最长木板,无论其多强多高,对整个组织的能力是不起作用的,最关键就是那根短板。由此,它对煤矿企业管理者的启发,使企业开始检讨企业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从而指导企业的安全管理。

    然而,笔者在从事煤矿日常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这个理论存在一定的偏差。可以这么说,木桶理论针对大部分煤矿企业和煤矿安全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相当容易被误导的理论,因为很多隐患和事故并不都是所谓的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所造成的。

    某个煤矿企业某段时间热衷于寻找和弥补安全管理的“短板”,制定了一大推针对所谓安全管理薄弱环节的制度和措施,所有管理人员的精力也都全部放在查找薄弱环节上。几番折腾后,结果企业始终处在安全管理的被动地位,各类事故频发。

    如果把这个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看成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或者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如果过分看重安全管理的短板,就会自我约束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创新性,进而影响管理人员的进取思维。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中疲于奔命,不能站在全局的制高点主动去抓安全,管理人员发挥不了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常见的互相扯皮、决策低效、实施不力等薄弱环节,都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都有它的薄弱环节,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不利位置。要做到本质安全,就应该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着眼于大局,既会及时补足安全管理上的短板,也能充分发扬一些创造性的好经验、好做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造安全管理上的“铁桶”。同时从完善的安全管理,执行有力的安全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的安全培训,合理的生产组织、先进的文化理念等各方面一一入手,做好做实做到位,消除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