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公司有一项短信服务项目——温馨提醒:截止×年×日,您的可用话费余额不足×××元,详询×××(电话号码)或登www.hbchinamobile.com。
该短信传递给用户这样的使用信息:一、您的话费还不少呢,放心的打吧;二、您的话费不太多了,打长途可能不够了;三、您的话费再打一两个短途还可以,要想不耽误事儿赶紧来交钱吧您哪!四、您要是对您话费的使用情况不放心,您尽可以查帐,联系电话号码网址这都不给您了吗?
事实上,“中国移动”这一做法很高明。她既不得罪顾客,又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了用户。试想:假如她不这样“温馨”一下,冷不丁地就因对方没话费了就把信号这么一掐,或者用户电话打了一半就“卡了壳”,用户肯定会有意见,一旦用户中有了抱怨声,就难免会给该公司的生意造成负面影响。
由“中国移动”的“温馨提醒”笔者联想到我们的铁路行业。例如:我们向旅客发售的车票上也有类似的提醒,但给人的感觉有些生硬不说,但其中的内容却让旅客觉得有点含糊:“限乘当日当次车,在三日内到有效”。前几天,笔者有位亲戚从北京老家来看我,到站后手持车票问我:“我昨晚从北京西站坐的车,这不第二天上午就到站了吗?怎么这车票上写着‘在三日内到有效’呢”,一时还真把我问愣了。
对此,我们不能一味责怪旅客没文化,作为同样服务行业的铁路,铁路应该本着“旅客就是上帝,旅客永远是对的”,这样的理念,我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有望“上台阶,上档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虚心地向他人学习,注重我们的服务细节,为何不把车票做的更温情一些,用词更准确通俗一些呢?
上一篇:“惯性”与“惰性”
下一篇:抓安全就是要“瞪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