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一设备检修职工发现天车车轮出现了故障,没有按规定先通知天车工停车再检修,而是自己顺手拿起工具就去处理,结果工具被运转的车轮压住,如果不是有人发现,天车工停车及时,险些出大事故。事后,这位职工懊恼地说,平时都是这么干的,没想到这次出了事。
在企业安全生产中,按操作规程作业,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任何的疏忽都可能酿成大祸,尤其要高度警觉看似偶然的、轻微的违章,正是这些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危险的违章,却造成了大量的安全事故:一名职工在检修过程中搬运零件时,由于地面的油污没清净,脚下一滑,零件砸伤了脚,只好住院治疗。另一名检修工在检修设备故障时,在运转的设备上作业,不小心被高速运转的设备挤伤了手指。
桩桩事故案例,不由让人想起著名的"破窗理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进行过一项实验,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没有被人及时修复,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这一理论至少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任何一种不良的现象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必然会导致这种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
这种理论所描述的现象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随处可见,比如说安全生产的头号敌人--习惯性违章。习惯性违章,顾名思义,因为其行为是习惯性的,所以具有不易觉察的隐蔽性和不易自我纠正的顽固性。习惯性违章的诱因在于个体生产人员的违规现象因没有及时得到纠正而给群体生产人员造成不良的示范效应,以至于纷纷群起而效仿。如某个作业人员为了省事,在工作现场不戴安全帽,其他作业人员可能认为:他可以这样,我也完全可以这样。这样的心理暗示之下,所有的安全规定就会像多诺米骨牌一样陷于瘫痪。
认真分析以上的事故案例,其至少有两个共性,一是违章造成;二是看起来危险性不大,随手就可以完成。用"破窗理论"来分析,开始有人违章操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及时得到制止和教育,这样就使更多的人受到这种暗示或纵容的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性违章,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更要严格自我约束,摒弃侥幸心理,有了"小恶"要及时除恶,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防微杜渐,如果听之任之,就会酿成大祸;要从源头做起,从细节做起,见微知著,只要有违章操作的苗头,就要对其进行制止和教育,消除违章行为,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降本增效及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
上一篇:谨防安全管理中的“破窗效应”
下一篇:混砂机安全生产中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