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让我们都拥有一双安全的“火眼金睛”

2011-06-2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第十届安全月里,许多公司开展了精彩的安全知识竞赛。选手们游刃有余的安全知识演绎,除了留给我们精彩的记忆之外,还引发了我们关于安全的深长思索:我们要借助安全月安全知识竞赛的契机,让我们拓开眼界,看到自身的优势,同时也不忽视与其他单位相比的不足。全面普及员工的安全知识,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这才是满园春色,而不是竞赛场上的一枝独秀。那么,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首先要做的就是具备鉴别危险与安全、分析风险的“火眼金睛”。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全新的浓烈的现代安全观念占据安全理论的主导地位。它强调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潜伏着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安全与危险只是相对的。一个事物或一种情形或环境的安全或危险,是人们的主观判断。“主观”就意味着判断有误差,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这就要求员工要慧眼识危险,避免事故的发生,或者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或者事故发生后降低严重程度。练就火眼金睛除了员工要有丰富的安全经验、强烈的安全责任、细腻的安全心理外,还要有高超的安全技术。掌握安全技术之一就是员工对自己作业的场地环境、设备或设施、相关作业人员等的全面的安全风险分析、辨识能力。分析、辨识的范围着眼点涵盖所有的人员、场地和设备,不能有遗漏;也要考虑到正常、非正常和紧急情况三种状态,不能局限于当前的一种状态;同时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是时间节点上的考虑。

  辨识出的危险源要进行评价。通俗讲就是看你分析出的危险能够发生事故的概率、频次、严重程度、波及的人员或设备等的危害评估。根据你的危险等级的评价,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适用性较强的,且简单易懂的评价方法,就是风险评价方法:D=LEC.  其中D代表的是风险值,就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L代表的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代表的是员工工作期间在危险环境中出现的频繁程度,也就是说,一天几次或者一周、一个月几次等。C代表的是事故发生后,造成的严重程度。也就是事故发生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残、死亡的人数等。每一项的具体分值如下: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1

极不可能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年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危险等级划分(D)

D

危险程度

风险分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2

70-100

显著危险,需要注意

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4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5

  举个例子说,溶剂油罐区的危险评估。溶剂油罐区有防静电措施、防雷措施和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个体防护措施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规章制度,都是为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所以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是“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分值应是1;员工在溶剂油罐区巡检、维修、操作等作业时,人体就处于这种危险的环境之中。根据暴露的频繁程度,其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就是: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分值为6;众所周知,溶剂油是易燃易爆品,一但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就是:灾难,数人死亡。分值是40。最后,我们将L、E、C的结果相乘:D= L(1)*E(6)*C(40)=240。根据危险等级划分对照表,找到D相应的级别是:240。处于160-320之间,属于2级,危险程度是: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由此辨识出溶剂油罐区为危险源。根据以上我举的例子,每一个岗位的员工,都可以动手试一试,分析一下自己工作的环境、设备等是不是有危险因素。或许,你可以在风险评估中查找到重大隐患呢。

  正如在安全知识竞赛场上有一时的胜利者,没有永远的冠军一样。安全管理只有过去的荣誉,没有未来的骄傲。所以,安全管理的脚下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安全探索的脚步也没有一刻的停歇。同时安全管理也不是一两个员工或部门的工作,他需要全员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普及、提高。一木不是林,万树才成森。让我们圆睁慧眼,积极行动起来,运用危险源评价方法,分析身边的危险。

上一篇:命运

下一篇:珍惜生活 关爱自我